GTR的研究團隊攜手一個供應鏈金融團體,發現如今的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從供應鏈金融中尋找機會,而不再將其視為一種成本節省的手段。 Shannon Manders報道。
企業對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ance,SFC)興趣的增長近年來已不是秘密,目前企業已經將金融供應鏈與實體貨物供應鏈緊密地結合起來。最近GTR的研究團隊攜手一個供應鏈金融團隊及艾特集團(Aite)在企業中(大多數是亞洲和歐洲的企業)啟動了一項調查,這項調查的目的旨在探尋供應鏈金融是如何促進組織發展的。對于SCF的參與者來說,這個調查的結果是令人欣慰的:SCF已經得到調查參與者的廣泛實施,并且參與者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這項調查顯示,SCF已經在企業組織內部逐漸找到了其正確的位置。
前途光明
盡管企業對于SCF的逐步了解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對于市場來說,富有創新和激勵精神的方法才能使得SCF項目及其參與者在企業組織結構中找到正確位置。
GTR的調查發現,大多數(69%)的公司在適當的位置都有SCF戰略。與此同時,大多數的被調查者承認,在組織內部有一個專門人員或運行機構負責SCF項目。而且那些負責SCF項目的部門(大部分是金融或財務部門)頻繁地與公司內部的其他部門接觸。除了與金融或財務部門進行對話之外,SCF還要緊密地與物流部門建立聯系,這就意味著只有在綜合管理之下,供應鏈才能取得成功。而從供應鏈的首段到末端,物流正起著主要的作用。
“部門之間緊密的合作要求給SCF項目指定一個專門的負責人,這本身也意味著組織機構中SCF的重要性。”SCF團體執行董事Michiel Steeman解釋說,“如果SCF沒有負責人,各部門之間就不會產生有效的溝通。一旦有了負責人,組織內部之間的協調便很容易獲得。”
從歷史上看,SCF不但可以更快地為供應鏈注入資金,還可以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然而,GTR的調查發現,SCF戰略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創造機會”(61個被調查者強烈認可這種假定)。
就其本身而言,或許與調查最相關的發現是:SCF的價值已經從傳統的資本運營和效率運營層面升級到一個更具戰略性的層面,這將會創造更多商業價值(例如通過提供融資便利或更優惠的付款條件而發掘新的貿易伙伴)。
Steeman指出了SCF在買家個供應商之間的差異:“當你向供應鏈上游追溯供應商時,SCF可以降低成本并規避風險,并最終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SCF可以團結這種合作關系。”因此,他解釋說,這會為供應商創造更多的機會,促使其開發新產品并改進生產經營。
“如果你向下游追尋你的顧客,很明顯SCF是銷售環節中的核心因素,你需要通過SCF銷售產品,你也需要將融資解決方案作為向顧客銷售產品的整體方案中的一部分。獲得機會與增加收入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
不利跡象
盡管這項調查顯示了利好因素,但是該調查也顯示了當企業實施SCF項目的時候,有很多因素看上去并不符合標準。令人不安的因素是,有很多企業(31%)并沒與采用IT平臺來管理它們的SCF項目,并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沒打算實施這一行動。利用SCF的不利因素是顯而易見的:任何一個非自動化生成的發票將會使企業的成本增加25~40歐元。
溫德斯海姆大學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者、講師Christiaan de Goeij解釋說:“如果你不使用電子數據來處理這些交易,并且你的供應商和買家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些交易,那么這就不是有效率的方法,而且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
供應鏈金融也會導致供應商和買家之間產生分歧,這將使兩者的關系最終破裂,這其中存在太多招致錯誤的風險。
為了幫助組織減少這種風險,買家和供應商可以采用一系列的IT解決方案,如在交易中使用電子訂單和電子發票,從而使交易程序更有效率。
盡管沒有指出是哪一種特定的平臺,但Steeman強調了買家和供應商使用同一種平臺系統的必要性。“市場中每月都會有新的參與者,因此我很難說出哪一種IT解決方案才是SCF項目最終的解決方案。”他說,“如今的市場極具動態。”
另一個導致SCF實施困難的瓶頸是缺乏統一的標準:55%被調查者指出他們的公司缺乏明確的SCF標準——這種現象是由于產業中等級分類的缺乏造成的。
在推進市場標準化方面,有很多積極因素。Steeman強調,對于SCF來說,它應當聚焦于多個層面:法律構架、數據交換和會計處理。由于這些積極因素需要花費時間來取得成果,他號召企業積極推動它們的服務商建立統一標準。
“當談到財務工作,企業應當在財務上建立通用的方法。在法律層面,企業應當推動銀行部門朝著建立通用法律構架的方向努力。” Steeman說。在數據交換方面,他主張推動政府部門實施電子發票制度。
對銀行自身來說,當規模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它們也需要自身的標準化。另外,銀行還需要將眾多交易聯合起來并向其提供俱樂部貸款。“它們需要通用的法律語言,而不僅僅是商業語言。”他解釋說。
企業到底要什么?
當我們談到SCF的時候,企業到底需要什么呢?Steeman認為,調查顯示所能揭示的企業需求仍然是未知的。“企業了解供應鏈金融的重要性,并且看到了這與其供應鏈的關系。但是,對于真正需要什么,企業也不能真正掌握。每個企業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發展,都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我可以下結論,其實企業不知道它們需要什么。”他說。
飛利浦從2007年開始就建立了全球性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其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經理Fred de Brabander承認,連大企業也沒有真正意識到SCF項目全部的含義是什么。
然而,Fred de Brabander的意見不同于Steeman,他認為并不是企業不知道它們需要什么,而是它們意識不到什么對它們才是有利的:“企業對各種工具對它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并沒有充分的了解,但這是這些工具從開始實施到產生效率的必要條件。”
他建議獨立的第三方咨詢公司和銀行(它們有推動關系改善的意愿)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指導,盡管銀行在這方面不大可能保持中立。“銀行正在尋找機會,以便于將資金貸款給更廣闊的領域,供應鏈金融將向它們提供這種機會。”
“在這方面,太激進的措施會使企業產生懷疑。對企業來說,在它們進入這一領域的時候,咨詢公司會成為其更中立的合伙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