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由于受到嚴寒天氣影響,2014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實際GDP按年率計算下降2.1%,這是自2011年一季度以來經濟首次出現的負增長。私人投資、凈出口、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下降是造成經濟萎縮的主要因素。私人投資大幅下降6.9%,拖累經濟增長1.13個百分點。主要表現為私人庫存投資降幅大于預期,拖累經濟增長1.16個百分點;住宅固定投資下降5.3%,拖累經濟增長0.17個百分點。2014年一季度出口下降9.2%,進口增長2.2%,凈出口拖累經濟增長1.66個百分點。當季,美國州及地方政府支出下降1.3%,拖累經濟增長0.14個百分點。占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開支繼續保持增長,2014年第一季度增長率為1.2%,增速低于前一季度3.7%的水平。個人消費開支為經濟增長貢獻了0.8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嚴寒天氣導致經濟下滑
導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在嚴寒天氣影響下生產和投資受阻,為短期因素。美聯儲7月發布的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以“溫和到適度”的速度持續改善,制造業增長普遍加速,消費支出穩定。8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升至58.0,創2010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保持持續擴張狀態。在制造業活動狀況向好的背景下,美國經濟開始逐漸擺脫低迷態勢,二季度實際GDP增長4%,私人投資顯著回升,二季度大幅增長17%,同時出口及州和地方政府投資也出現回升,二季度分別增長9.5%和3.1%,個人消費繼續保持增長,二季度增長2.5%,增速快于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復蘇正在重歸正規,美聯儲預計2014年全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2.1%至2.3%,高于去年的2.2%,但仍然低于危機之前3%以上的歷史平均水平。
就業市場狀況持續改善
根據分析機構穆迪的報告,美國在過去12~18個月里,新增就業的質量已經得到改善,但就業市場仍然存在約2個百分點的閑置勞動力。2013年美國失業率為7.4%,2014年以來失業率持續下降,7月美國失業率為6.2%,失業率有望在年底前繼續逐步降低,預計未來一年美國月度就業人數增幅將提高至25萬~30萬人,美國就業市場最早或在2016年可實現充分就業。
通脹穩中有升
美聯儲6月發表的經濟褐皮書顯示,多數聯儲地區的投入和制成品價格基本持穩,工資增速、進口價格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仍處于較低水平。2013年美通脹率為1.5%,預計未來將逐步向通脹目標2%靠攏,2014~2018年平均通脹率可達2.2%左右。
美聯儲循序漸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路線圖日趨明朗,將采取先完成縮減購債計劃、然后停止再投資政策、最后啟動首次加息的“三步走”策略,循序漸進地小步緩慢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如預期發展,按照當前的縮減節奏,到10月份聯儲會議召開前,美聯儲每月購債規模將降至150億美元,或有望于2014年年底結束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結束購債計劃并不意味著美國貨幣政策立即轉向收緊。美聯儲在2011年制定退出量化寬松的策略時曾明確表示,停止再投資政策是收緊貨幣政策的第一步。美聯儲計劃將不出售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而是依靠持有證券到期自動收縮資產負債表。停止再投資政策后,美聯儲將通過評估就業、通脹和金融市場等一系列定性指標來決定加息時機。根據美聯儲3月份的預測,美國經濟到2016年底可回歸正常水平,基準利率將升至約2%,這樣美聯儲或將在2016年初啟動首次加息。
財政收支逐步改善,赤字有所緩解
據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201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2.0774萬億美元,較2012財年增加3250億美元;2013財年聯邦政府財政支出為3.454萬億美元,較2012財年減少840億美元;由于稅收增加和政府開支減少,201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約為6800億美元,低于2012財年1.09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規模,占GDP的比例約為4.1%,為過去5個財年中首次低于1萬億美元,但當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依舊超過3%的國際警戒線。
IHS預測,2014財年美國州和地方政府實際支出將增加52億美元,其中39億美元將用于州和地方政府雇傭人數增加的費用。美國政府的建筑開支已經連續4年以兩位數減少,預計2014財年將繼續縮減23億美元。2014財年美國醫療開支將增加310億美元,大部分將由聯邦政府承擔,對州的財政補助預計將增加260億美元。根據白宮2013年4月向國會提交的2014財年政府預算報告預測,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到2016年才有可能降至國際警戒線3%以下。
財政政策由寬松轉向中性
美國從2013年年初開始推出了一系列增稅減支的財政新政,自動減赤成為美國的一項永久性措施,而預算、政府部分關閉和暫時擱置債務上限等成為臨時性措施,這些顯示美國的財政政策從極度寬松開始回歸中性。
未來影響美國經濟走勢的因素
美聯儲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美聯儲在削減購債計劃并最終實施利率正常化過程中,如何掌控刺激借貸、投資和消費等一系列政策的退出時間至關重要,一系列貨幣政策的重要調整具有一定難度,其影響較為復雜,為經濟復蘇帶來不確定性。此外,由美國貨幣政策變動所引起的資產價格和資金流向的變化可能造成經濟基礎薄弱國家金融動蕩的風險,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將影響美國自身的經濟增長。
美國房地產市場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2011年以來持續復蘇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表現疲弱,需密切觀察。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和開始縮減購債計劃,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逐漸上行,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大幅下滑。目前美國30年期定息抵押貸款利率從上年5月的歷史低位已經上升了約1個百分點至4.3%,而過去一年按揭購房者月供平均上漲了約20%。融資成本上升和房價大幅上漲令居民購房可負擔能力急劇下降,潛在購房者轉為觀望,美國房市復蘇出現降溫跡象。近期美國房市降溫可能持續的時間以及今后的復蘇力度值得密切關注。
人口老齡化和勞動生產率增長放緩對經濟長期增長形成掣肘
隨著作為勞動力大軍的二戰“嬰兒潮”一代相繼退休,2014年5月衡量在職和求職人口總數占勞動年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已經降至30多年來最低點的62.8%;失業時間超過27周的長期失業者人數繼續維持在340萬,約占總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私營部門員工平均時薪增長緩慢。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人均勞動力產出必須增加34%才能將美國GDP增長維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勞動力結構性問題對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突出。
主要國際機構對經濟前景的預測
IMF等國際機構對美國今后五年(2014~ 2018年)主要宏觀經濟變量的預測見下表,大機構對美國未來的主要宏觀經濟變量的預測雖然略有差別,但基本趨于正面,對美國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