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就在2014年8月8日, 中國的各大門戶網站都紛紛轉載了這樣一條新聞:《俄首度回擊:一場不對稱的經濟制裁戰》。該文說,俄羅斯正遭遇美歐數十年來的最嚴厲的經濟制裁。
我們同時讀到的消息是:8月6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的人士表示,未來2~2.5年間,俄羅斯航天工業和國防工業綜合體下屬的企業,將從中國采購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元件。俄羅斯《消息報》稱:“我們正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SASIC)合作,該集團旗下機構已向我們提供了數十份方案,或直接替代因美國制裁而無法購買的元件,或對其做出小幅調整。”
也就是說,美國人留下的真空,將由中國人來填補。這件事給我們的暗示是,普京把求助的目光轉向了中國,而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期望著與俄羅斯航天工業和國防工業更加密切的合作。
金融業:美元下崗,人民幣上崗
奧巴馬對俄羅斯制裁案最具殺傷力的武器,莫過于金融制裁。金融制裁涉及五家俄羅斯國有銀行,包括俄國最大的三家銀行:儲蓄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和俄油氣銀行。它們從歐洲資本市場獲取資金的通道將被切斷。
那么,誰將會成為奧巴馬血戰普京最大的受益人?中國的人民幣。盡管日元的地位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現在還能與人民幣對峙,但因為日本追隨美國也加入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所以俄羅斯是不可能選擇日元作為美元的替代幣種的,由于歐美對俄羅斯步步緊逼的金融制裁,俄羅斯力圖減少對美元市場的依賴,以避免歐美隨時凍結銀行資金。
俄羅斯將簽署更多以亞洲貨幣為計價單位的商業合同,這些亞洲貨幣中,以不斷升值的、強勢貨幣人民幣為首選。與此同時,俄羅斯中央銀行正在努力創建國家支付系統,該系統有望在4個月內開始運行。
俄羅斯將在中國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開設賬戶,以人民幣、港幣和新加坡元,開展貿易的舉動,突顯了俄羅斯在與歐洲關系陷入緊張之際,正試圖轉向亞洲。俄羅斯許多公司因擔心西方制裁可能把它們踢出美元市場門外,正準備在訂立合同時,轉用作為世界第四大結算貨幣的人民幣,及其他亞洲貨幣。
普京顯然是在假設由于中俄關系的日益密切,以及中國巨大市場的潛力,俄羅斯在歐洲失去的,將在中國市場上數倍地找回來。普京也看到,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人民幣已成為全球性支付結算貨幣、金融交易貨幣和儲備貨幣。
現在,東亞10個主要經濟體中的7個,韓國、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已經主要以人民幣作為其貨幣浮動的參考。人民幣已成為2014年亞洲表現最為強勁的貨幣。
迄今為止,人民幣較之美元已經升值約2.53%。相比之下,日元較之美元已經貶值20%,而印度盧比則貶值了11.17%。此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一份報告稱,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金融中使用量僅次于美元的第二貨幣。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宣布,放棄以美元支付部分天然氣款項,專用人民幣和歐元;俄氣首席執行官稱,目前90%的客戶都已同意棄用美元結算,選用人民幣等貨幣進行結算。
當然,普京這樣做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但歸根結底,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激化,將演變成為一場金融戰。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國家也效仿俄羅斯的做法,應對美國的挑戰,引發國際金融格局徹底變化,將會加速美元霸權的崩潰。同時,在俄羅斯與美國的博弈中,人民幣有望坐收漁利。
石油和天然氣:中國應盡快地調整國家石油安全戰略
奧巴馬普京的鯊鯨惡斗,其主戰場在石油和天然氣,這個戰場上的戰斗決定著美俄之戰的勝負。歐洲和美國宣布,禁止向俄羅斯銷售無特別授權的能源相關生產設備。涉及北極和海上鉆井以及頁巖氣的設備被完全禁止,這阻止了俄羅斯探尋海底和北極油氣資源的雄心,尤其是近年來西伯利亞的油田資源日益枯竭。
可我們得到的后續的報道是,這項禁令并沒有被嚴格執行,北極和海上鉆井以及頁巖氣的鉆探工程仍在正常進行。并且收獲頗豐。誰將是這條禁令的受益者?中國和俄羅斯國內生產商。
油氣行業分析師安德烈評論說,中國企業有能力提供俄羅斯石油工業現在需要的設備。據悉,俄氣、俄油、蘇爾古特等俄羅斯油氣巨頭,都在積極地與中國領先油氣裝備制造商杰瑞集團進行商務交流,除了固井設備、連續油管設備等常規產品外,壓裂車組、移動式鉆機等大單,也是這些油氣巨頭關注的重點。
中國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將為中國油氣裝備行業,撬開一扇期望已久的大門。近年來,中國能源消費和油氣進口依存度都在迅速增加,將會很快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俄羅斯經濟和財政收入對油氣和其他資源出口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俄羅斯需要更多的投資用于勘探開發新油田建設新的基礎設施,以維持足夠的油氣產量。而中國將必須花更多的錢進口石油天然氣,以滿足需求和調整能源結構,逐步降低對煤炭的依賴。這樣的形勢,注定了中國與俄羅斯必須互相依賴,抱團取暖。
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隨著能源消費重心轉移,中東正在成為亞洲的中東。中國的石油供應超過50%從中東地區進口,日韓達到90%,印度達到75%。雖然亞洲是能源消費最大、增長最快的地區,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對主要石油生產區中東沒有太多有影響力,也沒有像美國、歐洲那樣的相互交往平臺,這是嚴重缺陷對俄羅斯亦然,
在2012年中國能源進口組成中,56%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而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大概只有6%。中國需要改變這一狀況,對中東的依賴不能太大,也不能渠道過分單一,從戰略角度考慮,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考慮在保證全球能源安全的基礎上,來保證自身的安全。
如果歐美與俄羅斯的經濟冷戰進一步加劇,那么俄羅斯可能在2014年冬季完全切斷對歐盟供氣。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對歐洲市場及民眾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于俄羅斯主要收入來自能源輸出,切斷對歐洲的燃氣供應,也會嚴重影響俄羅斯的財政收入。還有,如果美國在戰略上或大打石油戰,或開放石油儲備推低國際油價,也可能讓俄羅斯深陷財政收入大降的困境。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對中國的消費者會最有利。
可以肯定地說,在今后的若干年內,隨著俄羅斯的石油管道向東伸展,中國將會大幅度的增加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多個渠道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的石油,將有利于中國石油戰略的安全。
食品:中國將成為俄羅斯食品反制裁的受益方
普京宣布,禁止從美國進口所有糧食與農產品,禁止從歐洲進口所有的蔬果,期限一年,以報復歐盟與西方國家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這項糧食禁運,將導致北美、歐洲、澳洲農民蒙受數十億美元龐大損失,但俄羅斯各大城市的貨架,也可能空空如也。
俄羅斯禁止歐美食品進口,從波蘭果農到挪威漁業將受到損失,而依賴對俄羅斯出口的芬蘭受到損失為最大。波蘭2013年對俄羅斯農業出口額超過3億歐元,其中蘋果就貢獻了九成,這次禁令對波蘭的果農會有影響,但估計不會太大。
挪威漁業股價聞訊大跌,跌幅達5%~11%。俄羅斯是挪威最大單一海產品出口市場,2013年出口額達10.4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一成。俄羅斯占芬蘭貿易比重達14%,這次禁令將使努力從2008年以來,第二波衰退中剛站穩陣腳的芬蘭經濟惡化。
不過,俄羅斯的這種反制裁,盡管對歐美國家的農民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對歐洲的一些與俄羅斯貿易關系比較密切的小國,有較大的影響,但對歐美這些大國來說,是小菜一碟,而受到傷害的則是俄羅斯的消費者。
因為俄羅斯的糧食及農產品60%依賴進口,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烏克蘭,如果禁止這些產品進入俄羅斯,也就可能造成這些產品的嚴重短缺,及俄羅斯的物價全面上漲。
例如,俄羅斯今年稍早的禁止歐盟豬肉進口,立即導致俄羅斯食品價格大漲,而食品價格大漲把俄羅斯通貨膨脹,推高到目前7.9%的水平。除非俄羅斯會讓就其進出口貿易企業,很快找到新的進口替代國家及產品,才可能減緩這種沖擊。對中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好消息。
俄羅斯恢復從中國進口豬肉,對于價格不斷下跌,甚至已跌破了成本線的中國養豬業,這顯然是在雪中送炭。中國的豬肉價格已應聲而漲。在2014年的夏天,中國的“豬周期”已經步入了上行通道。
中國商船出海布網
2014年8月,隨著烏克蘭上空的戰云密布,雷鳴電閃,奧巴馬與普京的貼身肉搏,隨著美國與歐盟、日本、加拿大對俄羅斯的第三輪制裁展開,普京終于穿上了厚厚的摔跤布衣,宣布對歐盟進行食品制裁,兩個超級大國的又一輪冷戰,再次拉開序幕。我們關心的是這一場鷸蚌相爭將會給中國帶來什么?
讓我們接著讀新聞,8月9日《人民日報》的報道《前7月出口大幅增長14.1% 外貿增長超預期》說:海關總署公布,2014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7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0.2%。其中,出口7.8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1%;進口6.9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8%;貿易順差9249億元人民幣,擴大18%。
海關統計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4%。其中,出口1.31萬億元,增長14.1%;進口1.02萬億元人民幣,下降2.1%;貿易順差2919億元人民幣,擴大1.7倍。
2014年前7個月,中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進出口保持增長。其中,中歐雙邊貿易總值2.14萬億元,增長10%;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87萬億元,增長3.9%;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1.6萬億元,增長3.5%;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1萬億元,增長1.2%。
這組數據讀來讓人喜上眉梢,真的是“奧巴馬普京鯊鯨惡斗,中國商船出海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