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長喜憂參半
外媒稱,中國和歐洲地區8月的經濟增速放緩,而美國經濟增速加快,全球經濟喜憂參半。
馬基特市場調查公司和匯豐銀行聯合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顯示,該指數從7月的18個月來最高點51.7降至8月的50.3,明顯低于路透社預計的51.5,但仍處于榮枯線50上方。
馬基特市場調查公司發布的歐元區綜合PMI顯示,德國和法國兩大經濟體遭遇了困境。其中,預估的8月綜合PMI從7月的53.8降至52.8,遠低于路透社估計的53.4。不過該公司表示,這一數據符合路透社上周給出的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0.3%的預測。
馬基特市場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8月發展速度超出預期,為四年多來最快。報告稱,美國8月制造業PMI初值為58,是2010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較7月的55.8大幅上升。
機器人將在未來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機器人、機械和運行系統已經快速進入智能和自主階段,并具有越來越多的能力,比如移動性和操作、感應和感知、推論和決策制定等方面的能力。全球人口數量激增,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了滿足全球對糧食高產、低價和高質的要求,改善和創新農業技術就變得更為迫切。農業機器人則是最有希望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技術之一。
最近一些報道已經證明,農業機器人可自主從事一些不同的農業任務——從監控土壤情況、莊稼性狀、具體收割到通過機械除草(為了免除噴灑殺除草劑)從而生產出更多安全的糧食。使用成隊的小型專業農業機器人代替現在的收割機,能降低土地緊實度從而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但是,越強大的系統越可能造成技術上的故障。大量潛在新技術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全球貨物運輸價格上漲
數據顯示,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在一個月內漲幅超過40%。
BDI在2013年全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表現都很差,當時很多運輸公司都表示,每個集裝箱運貨船都賠錢,很多船半條船都是空的。7月初,貨運方開始略微提高價格,在8月6~月20日期間則加速上漲,讓很多分析人士驚訝。
英國M&G投資公司定額利息負責人吉姆·利維斯表示:“運輸散裝貨(通常是金屬等半成品)與全球經濟狀況之間存在很大關系。因此,最近BDI上漲40%可能告訴我們,在艱難的2014年上半年之后,全球復蘇回歸正軌了。”
歐洲
倫敦將于2020年啟用5G移動網絡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倫敦將要部署的5G網絡是世界范圍內首個5G移動網絡,英國薩利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將幫助政府開展有關部署工作。
報道表示,5G網絡將在7月底倫敦市政廳推出的首次長期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中亮相。但是,倫敦市長辦公室現在還無法確定此份計劃的具體出臺時間。
倫敦市政廳正與電信產業積極合作,他們希望電信企業可以提供一張地圖,在上面標明倫敦最急需改善網絡連接狀況的地段。
北美
技術創新推動美國制造業復興
《2014:制造業的新動力》報告稱,“在幾十年的工作崗位流失之后,美國制造業再次有了明確的發展動力”。報告列出了推動美國復興的四個關鍵領域。
高端制造業技術創新:一系列新型的基于軟件的制造業機械和工具,能提高生產力,并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公平競爭。
能源生產革命:油氣非傳統提取方式的增加,導致生產領域提取、存儲和運輸能源的需求急速發展。它還降低了工業能源成本,這往往是企業最大的運營成本,從而讓在美國生產變得更有吸引力。
后衰退時期需求增長:許多主要耐用品(如輕型汽車和商用飛機)的后衰退需求呈現增長態勢,其中某些耐用品正重新設計以提高燃油經濟性。這些商品在國內生產,推動國內各地的機械銷售店整合重組,鼓勵使用新材料、新流程和其他新技術。
清潔能源技術投資:美國出臺的有關風能和太陽能技術以及節能汽車的相關規定,刺激了制造業發展和對新生產方式的投資。
亞洲
莫迪的首份印度預算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首份預算案,被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稱為指引印度經濟快速發展和創新的“路線圖”。但當其得到最高重視時,印度的財力和政策環境卻似乎不足以支持實現既定的目標。
這種預算為新政府提供了摸清實際預算情況的機會,即使這意味著要承擔一個更高額的赤字數目。人們普遍認為,上屆政府的臨時預算情況只能算是霧里看花,人為削減和被延緩的支出占GDP的比重高達0.3%。預算同樣應該清理資產出售(私有化)所產生的應收賬款,以降低赤字規模,但現有預算并未解決這一問題。
同樣,一些預算也有些似是而非。稅收預計將增長近20%,這就違背了“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不太可能超過13%~14%(9%的通貨膨脹加上5%的實際GDP增長)”的可信度;值得懷疑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在本財年的第一個季度,年度赤字規模就占到了總預算赤字的45%。從戰略上講,一旦政府超過預算所設定的赤字規模,將付出代價,尤其是當他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決定和行動的時候。
全球太陽能板八年來首現短缺
外媒稱,太陽能行業正面臨太陽能電池板短缺,從而扭轉兩年來的蕭條狀況。市場蕭條是全球供過于求導致的。
過于求導致價格探底,使得太陽能變得更有競爭力,并推動了需求。供過于求還使部分制造商破產,而幸存企業也放慢了相關資本投資。太陽能電池板將面臨2006年以來的首次短缺。
短缺將讓最大的制造商受益,包括中國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諾基亞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外媒稱,微軟公司決定將在越南的諾基亞工廠,變成生產移動電話設備的主力單位。
越南諾基亞公司正向越南北寧省領導發出函件,商討在越南的生產發展方向問題。2014年微軟集團收購諾基亞公司后,諾基亞公司一直在越南北寧省興建移動電話生產工廠。
據函件稱,在將越南諾基亞變成生產移動電話設備的主力工廠的戰略實施后,自2014年5月以來,微軟公司已經將大部分生產線從中國、匈牙利和墨西哥轉移到越南。
該函件稱,“微軟公司把在匈牙利的諾基亞工廠全部關掉,并將停止在中國北京和廣東的一部分生產活動,同時將在墨西哥的工廠變成修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