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新
2014年1~6月份,我國LED燈具出口額為61.51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79.79%。其中,除2月份因春節假期影響,出口增速為23.6%外,其他月份出口增速均在75%以上。
歐美市場仍占我國LED燈具出口市場主導地位,其中向歐盟市場出口18.74億美元,增長61.98%;向北美市場出口13.70億美元,增長47.55%。不過,2014年以來,對俄羅斯、中東、東盟及非洲市場出口增幅強勁。其中,俄羅斯市場增長307.97%;中東市場增長255.29%;東盟市場增長260.08%;非洲市場增長122.46%。
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經營LED燈具產品的企業近10000家,較上年減少了800余家,行業集中度由上年同期的9.78%提升至當前的10.63%,經營企業數量散而多的狀況正穩步改善。
出口超預期主因:芯片降價和“禁白”生效
2014年1~6月,促使我國LED燈具出口超預期的原因,除了有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年初人民幣匯率向下波動等理由外,行業自身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芯片價格走低
受技術提升所引發的生產成本下降,以及行業產能集中釋放所導致的競爭激烈這一雙重因素的影響,近幾年LED 芯片價格以每年約20%的速度下降,當前與2010年相比,價格已降低70%左右。在此趨勢下,LED燈泡價格也不斷走低,2014年1~6月照明LED報價跌幅介于10%~15%之間。在多個出口市場,取代40W 或60W 的LED 球泡燈最低售價甚至已低于10美元,漸漸逼近傳統節能燈的價格,性價比優勢明顯。這一趨勢客觀上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開發,助推我國LED燈具出口市場份額快速增長。
“禁白”生效
2014年以來,世界各國“禁白”政策相繼生效。如歐盟從2009年、2010年及2012年就開始分別禁售100W 、75W及 60W白熾燈;美國從2014年1月1日起全面禁售所有白熾燈;加拿大自2014年1月1日起禁用75W及100W的白熾燈,并于2014年12月31日全面禁用40W和60W的燈泡;中國也將在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全球各國淘汰白熾燈及出臺LED照明產品的扶持政策,刺激了LED照明產品的使用量和滲透程度,也進一步擴展了我國LED燈具出口的成長空間。
開發新興市場
自2012年以來,歐美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升級,許多企業加大了對新興市場的開發力度。同時,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政府的大力推動,LED照明在俄羅斯、印度、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迅速滲透,這些國家或地區因基礎建設投資熱度高,對LED照明產品的需求也呈明顯上升趨勢。2014年1~5月,對中東、東盟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表現亮眼,相對減輕了對歐美日市場的依賴。
行業內部整合
國內LED 照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是借助于當前海外市場“禁白”潮流和美歐TBT(技術性貿易壁壘)升級的 “東風”,如德豪潤達、國星光電、三安光電等企業自2013年就開始了全產業鏈的整合與并購。尤其在歐盟公布的LED 照明產品能效新標準實施后,加速了LED照明行業的洗牌,一部分企業因門檻提高而淘汰出局,另一部分則借機擴大出口份額,做大做強。
出口隱憂:品牌和核心技術缺失
雖然2014年1~6月我國LED燈具行業出口勢頭迅猛,表現亮眼,但從行業自身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及隱憂。
出口市場有品無牌
目前我國LED燈具的出口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市場份額也位居世界首位,但絕大部分企業走的都是貼牌路線,陷入“有品無牌”的尷尬境地。以我國LED燈具出口份額最大的美國市場為例,在其進口的LED燈具產品中占比近70%,但在美國市場上卻無法分清那些標著“MADE IN CHINA”的眾多LED燈具產品到底來自哪個企業。即使有很多固定美國訂單的國內LED燈具企業,其產品一旦離開港口,就既不知道產品運往何處,也不清楚終端買家是誰。品牌缺失導致該行業依然處在國際市場的邊緣,不利于LED照明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出口產品質量不穩定
在我國LED燈具出口迅猛增長的同時,其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產品“出國”,質量問題也隨之“出國”。許多小微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低成本運作,出口的LED燈具存在標志和說明不規范、燈體溫升過高、結構不合理、元器件不達標等問題,質量控制能力低下。因質量安全隱患被國外官方通報的事件居高不下,僅2014年第一季度,歐盟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累計通報的我國產燈具的不合格案例就超過21起,占到機電產品被歐美通報總量的近四成,其中涉及LED燈具的超過1/3多,對“中國制造”聲譽造成不利影響。
國際技術壁壘日趨嚴格
隨著LED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僅歐美等發達國家試圖利用其技術優勢和專利壟斷,從安全性能和能效要求方面不斷更新技術標準和法規,以提高技術貿易壁壘,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本土企業也加入了密集通報TBT(技術性貿易壁壘)這一行列,導致我國LED燈具企業出口門檻被逐年提升。2013年以來,芬蘭等國曾以產品不符合歐盟EN 60968等標準為由判定我國出口的LED燈杯不合格,而歐洲知名認證公司對此類產品進行認證時多采用IEC 62560標準,導致認證合格的產品仍存在通報風險。
知識產權類貿易糾紛頻現
當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仍沒有LED核心專利和技術,不得不靠購買專利這一方法,如獲得授權、專利許可及專利轉讓等方式解決技術類問題。同時,許多企業缺乏專利保護和應用意識,習慣吃啞巴虧,往往被動地陷入由專利糾紛、商標侵權等引起的貿易摩擦紛爭之中。2014年法蘭克福照明展期間,中國館照明企業遭到國外照明大佬們的四處“挑剔”和“找茬”,導致兩家中國企業的攤位被直接撤銷和搬離。另在2014年115屆廣交會期間,照明展區受理LED燈具侵權類投訴的也多達幾十起。
預計全年出口增幅超70%
雖然我國LED照明產業依然存在著產能過剩、價格戰激烈、成本上升、渠道建設投入加大、增收難增利等一系列問題,但有利的扶持政策和快速下降的產品價格這兩大關鍵因素,將直接帶動其出口市場的快速成長。據有關權威機構測算,預計下半年,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勢頭仍維持強勢增長,全年平均增幅將超預期,達到70%以上。
(作者單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