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中國信保發布的全球國家風險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國家風險水平略有回落,但整體上仍然不能樂觀。了解全球風險態勢,可以為外貿企業提供規避風險的參考。
全球區域風險特點
北美地區
2014年1~7月,中國信保對北美地區的出口承保金額為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0.2%。從業務開展情況來看,中國信保短期出口險項下北美承保業務整體質量較高。但受極寒天氣影響,美國第一季度經濟意外下滑,對中國信保承保的部分大型買方集團經營造成了負面影響。未來,美國經濟政策調整的不確定性預期是重要的風險因素。
歐洲地區
2014年1~7月,中國信保對歐洲地區的出口承保金額為378億美元,同比上升3.2%。歐洲地區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歐洲經濟難以擺脫結構性失衡、內生動力不足、經濟體去杠桿化等深層次復雜問題,經濟實現強勁復蘇仍然面臨較大的阻力;二是俄羅斯與歐美等大國深度介入烏克蘭局勢,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攀升,給出口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不利影響;三是在新能源投資領域,歐洲傳統新能源市場國家在稅收、補貼等政策方面的不利調整日趨頻繁,中東歐新興市場國家相關法規較為模糊,未來新能源投資者面對的法律風險逐漸顯現。
在歐洲地區,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保加利亞等國的國家風險值得關注。其中,烏克蘭局勢持續動蕩,經濟形勢惡化,而國內沖突的不斷升級及俄歐美的交惡,使得該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
亞洲地區
亞洲是中國信保業務規模最大、保險責任最為集中的地區。2014年1~7月,中國信保對亞洲地區的出口承保金額為7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亞洲地區風險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首先,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動力不足,部分外向型行業如海運、造船等風險仍然偏高。其次,中國近年來加大對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電力、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別集中度問題初步顯現。再次,外匯風險有所上升,部分國家匯率波動性較大,且存在外匯限制、外匯短缺等情況。最后,亞洲多國政局發生變化,部分大選結果引發較大爭議;西亞地區局勢依然動蕩,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多國局勢惡化;南海摩擦加劇,相關國家的關系更趨復雜,這些風險都對我國企業對外貿易與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亞洲地區,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伊朗等國的國家風險值得關注。其中,孟加拉國大選結果引起國內政局動蕩,并對經濟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敘利亞內戰距離結束仍然遙遙無期,長期僵持局面已經形成;伊拉克局勢明顯惡化,極端組織“伊凡特”宣布建立“伊斯蘭國”,嚴重威脅伊拉克的國家統一。
非洲地區
2014年1~7月,中國信保對非洲地區的出口承保金額為189億美元,同比增長82%。總體上,非洲仍是世界上絕對風險水平最高的地區,但非洲地區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的商機使得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意愿有增無減。非洲地區政治風險相對突出,政治穩定性和投資環境較差,政策連續性較弱。非洲地區涉及國別多、地域廣,各國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商業風險呈現較大差異。此外,政府干預、治理乏力,以及復雜的種族、宗教、反政府武裝等問題,容易干擾投資項目的正常建設和運營;而一些國家財政實力有限,部分國家財政擔保有效性不足。
在非洲地區,利比亞、埃及、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幾內亞、塞拉利昂等國的國家風險值得關注。其中,利比亞局勢再次動蕩,已經出現滑向內戰邊緣的跡象;埃及局勢改善尚需時日,短期內難言樂觀;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幾內亞等國埃博拉病毒持續擴散,較差的經濟和醫療基礎使得病毒傳播防控面臨較大困難。
拉丁美洲地區
2014年1~7月,中國信保對拉美地區的出口承保金額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30%。政治方面,拉美左派政黨仍占據主要地位,但政局穩定性有所下降,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執政黨派的支持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經濟方面,拉美國家經濟總體回升,但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易受外部需求和資本流向變化的影響。從中國信保業務情況看,拉美國別短期業務集中度相對較高,承保主要集中在巴西、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等國。由于主要承保行業風險水平提高,各類破產案件增多,報損金額增加,而且案件可追性下降。
在拉美地區,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的國家風險值得關注。其中,委內瑞拉經濟狀況惡化,反對派力量有所增強,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阿根廷國內消費萎縮,經濟前景黯淡,國際儲備緊張,債務問題難以解決。
全球貿易風險前景展望
部分地區政治局勢難以好轉
根據目前形勢判斷,部分地緣政治局勢可能更趨緊張,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已經呈現出動蕩長期化、復雜化特點。除敘利亞之外,伊拉克、埃及、利比亞等焦點國家,仍需要重點關注??梢源_定的是,無論是敘利亞內戰、利比亞重建,還是巴以問題、伊朗問題和伊拉克問題,都會致使眾多國家牽扯其中。由于教派矛盾引發的大規模動亂和內戰問題,都無法在短期內得到實質性解決。
與此同時,我國周邊海域紛爭難以解決,雖然短期內爆發大規模沖突或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突發性局部沖突升級的可能。而烏克蘭危機也有較大可能持續發酵。目前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已經展開制裁與反制裁的政治經濟斗爭,不排除未來局勢更趨緊張的可能。
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
新興經濟體短期內經濟增速短期內難以有明顯回升。今明兩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速仍有可能比2010年的相對高位低2~3個百分點。眾多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為減輕通貨膨脹壓力,防范資本外流,不得不采取削減財政支出,提高基本利率的措施,經濟政策趨于緊迫。與此同時,財政結構改革,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制約了經濟增長,抵御外部風險沖擊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能力仍然較弱。從外部看,發達經濟體與貿易政策調整,尤其是貨幣政策調整對新興經濟體影響較大,出口導向型和依賴外資拉動的新興國家更是受到持續影響。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也有可能侵蝕資源出口國的出口投入。
貿易保護與摩擦有增無減
可以預見,國際貿易保護措施的常態化、長期化、多樣化、制度化、導向化和隱性化將更加明顯。貿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未來一段時間,鑒于相對疲軟的世界經濟,各國貿易保護措施有可能繼續增多,貿易摩擦程度將進一步加大。同時區域一體化措施與貿易保護主義趨向交相影響,使得貿易壁壘問題更加復雜。中國等新興市場出口大國,將遭遇到更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