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杰,曾祥難,胡建斌,王 政,王振國
(1.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2.重慶市煙草公司,重慶 400023)
重慶烤煙種植有近70年歷史,白肋煙種植有40多個春秋,煙區主要分布在三峽庫區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近年來隨著氣候條件、土壤環境、農田種植結構、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不斷變化,重慶煙區病蟲害發生種類增加、時間延長、范圍擴大、頻率提高,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逐年上升,病蟲害防治壓力逐年增大[1-2];重慶煙區是山地煙區,煙草種植多分布在偏遠山區,受交通條件、軟硬件設施、人員素質等因素的限制,植保問題嚴重。
農藥是解決煙草植保問題的重要手段和物資形式,對煙葉的穩產增收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當前煙草生產中農藥濫用導致藥害、抗藥性、環境污染、煙葉品質下降等現象屢見不鮮。為了明確重慶煙草種植的基本情況、農藥使用情況及兩者關系,為重慶煙草生產規劃、農藥采購及使用提供科學依據,針對重慶煙區,組織開展了煙草種植和農藥使用情況調研活動,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調查地點選擇在重慶市主要煙草種植區縣的主要煙草種植鄉鎮。每個鄉(鎮)選擇2~3個煙草種植村,平均每個村調查約10戶煙農,每個煙草種植區縣平均調查約30戶煙農。按照“分散下的集中原則”,每個種植村由煙草生產基層管理人員負責將當地煙農進行集中(約10戶/村),然后進行調查,調查時采用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形式,調查內容包括農戶基本信息、農藥使用情況、病害發生情況等指標。最后將各個煙草種植區縣的調查表進行匯總,并用Excel等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相關指標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3-5]。
2.1.1 重慶煙區種煙人群年齡結構分析 由圖1將所調查煙農的年齡分成6個階段(21~30歲、31~35歲、36~40歲、41~50歲、51~60歲、60歲以上),對所調查樣本總數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發現,在所調查人群中21-30歲的占0.97%、31-35歲的占4.85%、36-40歲的占26.21%、41-50歲的占47.57%、51-60歲的占18.45%、60歲以上的占1.94%。重慶煙區種煙人群年齡主要分布在41-50歲,其次是36-40歲、51-60歲,三者在總人群中占92.23%。

圖1 重慶煙區種煙人群年齡結構分布Fig.1 The age structure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2 重慶煙區種煙人群文化結構分析 圖2是所調查人群中文化結構分布情況,分析可知:橫向上,重慶煙區煙農整體文化程度略高于渝東南煙區,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占調查總人數比例分別為43.69%及47.57%,初中文化程度為48.54%及45.63%,高中文化程度為4.85%及5.83%,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2.91%及0.97%;縱向上,重慶煙區種煙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初中文化程度者在種煙人群中的比例在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者為5.0%左右,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在2%左右。

圖2 重慶煙區種煙人群文化結構分布Fig.2 The education levels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圖3 重慶煙區單戶煙草種植規模結構分布Fig.3 The grown areas per household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3 重慶煙區煙草種植規模結構分析 圖3是對所調查人群的單戶煙草種植面積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重慶山地煙區煙農單戶種煙面積從幾畝、幾十畝到上百畝均有分布,但主要是11~20畝,其次是21~40畝、1~10畝,三者占總調查樣本的77.67%。

圖4 重慶煙區煙農種煙年限分布Fig.4 The growing years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4 重慶煙區煙農種煙年限分析 圖4是對所調查煙農種煙年限分布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重慶煙區老煙農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新煙農。在調查人群中,有1~3年種煙歷史的煙農占18.45%、有4~7年的占26.21%、有8~15年的占19.42%、有15年以上種煙歷史的占35.92%。僅從種煙年限上分析,重慶煙區是一個穩定發展的煙區,主要體現在新煙農所占比例在20%左右、老煙農占40%左右、具有種煙經驗的煙農占40%左右。
2.1.5 重慶煙區種煙效益分析 通過對所調查煙農種煙效益統計分析,人均年收入平均在1.5萬~2.0萬元;在年齡結構上,31~50歲煙農種煙效益值最高,平均人均收入在2.42萬元/年,明顯高于30歲以下、50歲以上的煙農(圖5);在文化程度上,煙農種煙效益與其文化程度基本成正相關,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其年人均收入逐漸增加(圖6);在單戶種煙規模上,煙農種煙收益隨著煙農種煙規模的增加成增加趨勢,單戶種煙規模小于60畝的情況下,隨著種煙規模的增加其收益值明顯遞增,大于60畝的收益值增加趨勢不明顯(圖7);在煙農種煙年限上,新煙農年人均收入明顯高于有經驗的煙農或老煙農,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新近發展起來的煙農多數為大戶種植規模相對較大、有經驗或老煙農因土地有限無法輪作長期連作導致煙田土壤問題、植保問題嚴重,煙葉產量受到極大影響有關(圖8)。

圖5 種煙效益與煙農年齡結構關系分析Fig.5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 ages

圖6 種煙效益與煙農文化程度關系分析Fig.6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 education levels

圖7 種煙效益與單戶種煙規模關系分析Fig.7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n area per household

圖8 種煙效益與煙農種煙年限關系分析Fig.8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s’ growing years
重慶煙區共調查煙農206戶,對所調查農藥的使用情況在來源、品種、劑型、使用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表1)。(1)在藥劑來源上,所使用農藥主要通過公司配套、項目支持、自己采購3種渠道獲得。(2)在農藥品種上,配套藥劑主要有13種農藥產品;專業化植保項目支持統一采購藥劑有6種農藥產品;煙農根據生產經驗自行采購的有8種農藥產品。(3)在農藥劑型上,使用有27種農藥產品即乳油9種、水劑5種、可濕性粉劑8種、葉面肥4種及懸浮劑1種。(4)在農藥科學使用上,殺蟲劑在使用時間、作用對象等方面要求相對較低,其科學使用率普遍高于95%,只有甲基對硫磷和甲氰菊酯在使用時間上超過了安全間隔期要求的范圍,影響煙葉的安全性;在殺菌劑中,廣譜性的殺菌劑如甲基硫菌靈和甲霜靈錳鋅以及移栽靈等藥劑科學使用率偏高大于95%,而針對性較強的藥劑如三唑酮、多抗霉素等科學使用率相對較低為30%~50%,主要體現在藥劑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量上;在除草劑中,因當前市場上的除草劑種類對煙草的適用性較差,多數為移栽前除草劑,因煙農對除草劑認識水平偏低,煙苗移栽后施用且操作不科學導致部分藥害嚴重。

表1 重慶煙區農藥使用情況調查匯總Table 1 The chem icalapp lication investig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ongqing
重慶煙草主要種植區縣基層調查工作明確了其煙草種植和農藥使用基本情況。重慶煙草種植上,種煙人群年齡主要分布在41~50歲,其次是36~40歲、51~60歲,三者在總被調查人群中所占比列分別為47.57%、18.45%、26.21%;種煙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初中文化程度者在種煙人群中所占百分比分別為43.69%、48.54%,高中文化程度者占5.0%左右,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左右;煙農單戶種煙面積從幾畝、幾十畝到上百畝均有分布,其中單戶種煙1~10畝的占16.50%、11~20畝的占41.75%、21~40畝的占19.42%、41~60畝的占5.83%、61~100畝的占10.68%、100畝以上的占5.83%;煙農種煙年限體現出重慶煙草的穩定發展,有1~3年種煙歷史的煙農占18.45%、有4~7年的占26.21%、有8~15年的占19.42%、有15年以上種煙歷史的占35.92%;煙農種煙收益,年人均收入在1.5萬~2.0萬元,與種煙年限、種植面積、種煙人口數等密切相關。在農藥的基本使用上,重慶煙區煙農所使用農藥主要通過公司配套、項目支持、煙農自購三種渠道獲得,共有27種農藥品種;在農藥的科學使用上成一定的趨勢,殺蟲劑科學使用率最高,其次是病毒抑制劑、煙草保健劑,最后是煙田除草劑。
煙草行業在統籌購買農藥物資時,要根據不同煙草種植區主要病蟲草害發生的實際情況來采購,如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都會導致這些煙區有害生物發生的特殊性,各區縣公司要根據當地煙草種植中的實際情況上報?。ㄊ校┕荆缓笤倏茖W地選擇農藥品種,特別是對控制主發病害的藥劑要謹慎選擇重點采購。如渝東北煙區要以采購控制葉部病害即野火病、赤星病、花葉病及白粉病等的藥劑為主,渝東南煙區要以采購控制根莖病害即青枯病、黑脛病及根結線蟲病等的藥劑為主。
煙草種植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數十個技術環節、且環環相扣,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煙葉的產量和質量,這要求煙農有熟悉的煙草種植、烘烤等技術外,還要有基本的煙田有害生物的診斷、識別、科學控制等煙葉生產管理的相關技術。為此,煙葉生產單位相關部門要通過采取多種手段如宣傳、培訓、科研帶動生產等,努力提高煙農煙草栽培技術、煙田管理技術、煙草植保技術等全方位的科學種煙水平,減少農藥濫用現象,保證煙葉的科學生產。
煙草病蟲草害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爆發性和破壞性,在防治上要在“保健-預警-系統控制”植保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傳統的“見病治病、見蟲治蟲”植保理念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煙葉生產的需要,因此某一區縣在生產上關于病蟲草害的控制,要求統一技術、統一落實、統一物資,實現效果。在這過程中,煙草行業煙葉生產部門要制定相關規范與標準嚴格執行,并建立考核評估制定,加大監管力度,促進落實,嚴禁高毒農藥如對硫磷等有機磷農藥的采購與使用,保證煙葉的產量與質量。
在煙田病蟲害防治上,農戶分散防治往往具有效率低、防治慢、不安全等特點[6-7]。在全國煙葉生產大省的主要煙草種植區都已經相繼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植保專業化防治,給當地煙葉豐收和農民增收帶來了保證。建議重慶市煙葉生產加快植保專業化防治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植保專業服務體系中的物質保障體系、技術服務體系、測報預警體系、實施控制體系、考核評估體系等五大功能體系,形成適用于重慶煙區的植保專業服務體系的科學運行機制,保證技術措施的有效落實,實現降工減本、保證效果的目的。
重慶市煙葉生產要充分利用多方條件、不遺余力的開展煙草的產業化、基地化、標準化,努力提高煙農收入水平。目前,可在巫山、彭水等主要煙葉生產區縣率先實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煙草種植模式,以煙草工業企業為龍頭、商業公司為主體、高校等科研單位為依托,通過“統一供育苗、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分級收購”等程序,實現“農工商研一體化”,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重慶煙草種植的規?;?、基地化、標準化建設,通過提高煙農收入、提高煙農種煙積極性,穩定重慶煙草種植規模。
[1] 陳 文.重慶煙葉營銷競爭策略選擇[J].科學咨詢, 2010,(22):14-15.
[2]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樹立植物寶華新理念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 2006, (5): 4-5.
[3] 陳偉國.桑園農藥使用現狀調查分析[J].蠶桑通報, 2004, 35(4): 26-30.
[4] 洪崇高, 丁曉宇, 林 偉, 等.我國水稻主產區農藥使用調查及安全生產的建議與對策[J].亞熱帶農業研究, 2008, 4(2): 136-140.
[5] 聶繼云, 叢佩華, 楊振鋒, 等.中國蘋果生產農藥使用調查報告[J].中國農學通報, 2005, 21(9): 352-353.
[6] 康軍科, 王可珍, 呂紅梅, 等.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看植保工作未來的發展[J].農業科技管理, 2006, 25(1): 32-33.
[7] 金發忠.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幾個熱點問題的理性思考[J].農業質量標準, 2005,(1): 13-18.
[8] 王振國, 丁 偉, 謝會川, 等.山地煙區植保專業服務運行模式的初步探索[A].吳孔明.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581-587.
[9] 吳 杰, 冉 茂, 丁 偉, 等.關于統分結合雙層運行的煙草植保專業服務模式的探討[J].中國煙草科學, 20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