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
(青海省大通縣林業局,青海大通 810100)
淺議大通縣林權抵押貸款存在問題與對策
侯娟
(青海省大通縣林業局,青海大通 810100)
林權抵押貸款這一金融新產品,有利于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活躍農村金融市場,推動“三農”經濟發展。
林權抵押貸款 抵押物 風險 管理
大通縣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轄9鎮11鄉,總人口45.3萬人。現有林業用地230.9萬畝,全縣涉及林改的集體林地面積62.2萬畝,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26.9 %。自08年主體改革工作開始以來,相繼完成了全縣20個鄉鎮282個行政村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涉及農戶7.7萬多戶,人口33.9萬,共完成林改面積60.3萬畝,(其中:均山0.43萬畝,均股均利57萬畝,集體統一經營2.3萬畝,大戶承包0.67萬畝),確權宗地3366宗,發放林權證1630本。
為盡快建立健全銀林業合作機制,積極推進林權配套改革,鞏固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成果,壯大林業產業經濟,2014年按照《青海省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縣林業主管部門聯合人民銀行大通分行、縣財政局、縣信用聯社共同制定了《大通縣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啟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截止8月初,已有6戶農戶得到信用社發放的共計28萬元貸款,并在林權登記機關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抵押貸款林地面積達167.84畝。
開辦林權抵押貸款,一方面有效緩解了林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為做大做強林業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范圍和經營空間。但由于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尚屬起步階段,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林權抵押貸款規模總量小。目前,大部分擁有林權的農戶對林權抵押貸款認識不夠,對林權抵押貸款的用途、期限、利率等政策規定也知之甚少。全縣目前共發放了6筆共計28萬元的林權抵押貸款。從地域分布看,6筆貸款均分布于試點村將軍溝村;從貸款用途看,多為發展林下養殖、藥材種植等方面。從借款客戶構成來看,均為一般性農戶。筆數少、金額小、用途單一的現狀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業經濟的深入發展,導致林權抵押貸款缺乏有效需求和長期的經濟產業支撐,形成不了規模效應。
(2)抵押貸款受林權證持有者數量限制。我縣主體改革共完成60.3萬畝,但均山面積只有0.43萬畝,只涉及到向化鄉將軍溝村等5個村。全縣其他村均采取了均股均利的方式,一個行政村持有一個總林權證,或者是一塊或六塊林地持有一個林權分證。究其原因,當時改革受畏難情緒、群眾意愿等影響,采取了相對較為便利的方式。而當前林權抵押貸款需以林權證做抵押,均山面積少直接導致持有林權證的農戶少,進而抵押貸款范圍受限,以均股均利方式改革的村民如想申請林權抵押貸款則需更繁瑣、更漫長的過程。
(3)抵押物處置變現困難。林木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采伐有嚴格的指標限制,即使允許開發,還需層層審批。同時,森林資源面臨諸多自然災害及人為影響,加之林權流轉機制尚不健全,一旦借款到期不能歸還,或發生火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一方面借款人無法對尚未成材的林木通過林權轉讓取得資金歸還貸款;另一方面,對已成材的林木處置存在諸多限制,抵押物變現處置困難重重,貸款期限和實際還款時間將較難匹配,極易造成金融機構抵押物滅失和貸款債權懸空,容易形成不良貸款,會由此引發金融機構惜貸、畏貸心里。
為有效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防范信貸風險,破解林權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使林權抵押貸款這一金融新產品真正發揮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需采取以下對策:
(1)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貼息政策。大通縣是林業大縣,政府部門應制定專門的林權抵押貸款貼息政策,提高貼息比例,延長貼息時間。同時,承貸機構應合理科學確定抵押率及貸款的期限和利率。在抵押率設定上,要依據林區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林木品種、種植年限、生長密度、市場前景、借款人思想品德、還款能力等因素,實行不同利率;在貸款期限設定上,要與林業生產周期相匹配,綜合考慮貸款用途、林權證規定的林地使用期限等,約定切實可行的分期還款計劃。
(2)積極防范林權抵押貸款風險。縣信用社要嚴格按照規程操作,與林業主管部門積極配合,共同防控貸款風險。一要嚴格審查林權抵押貸款條件,規范林權抵押貸款程序。嚴格按照辦法規定,規范林權抵押貸款操作程序。二要加強林權抵押物資產評估與抵押登記管理。聘請省財政、林業主管部門統一認定的評估機構、人員進行評估,或者借款人與抵押權人共同認可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價值確認須以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報告為準。
(3)嚴格做好抵押登記管理。要按有關抵押貸款程序規定,做好抵押登記。辦理抵押登記時信用社客戶經理應跟蹤服務,與借款人或抵押人一同辦理,防止抵押貸款不實現象發生。同時,要加強林權抵押物管理,信用社應派人至少按季監督,檢查已抵押森林資源資產情況,也可聘請林業站有關人員作為聯絡人,協助管理,確保抵押資產的正常生長和增值。
(4)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覆蓋面。相關單位部門要從生態立縣、生態強縣的高度出發,加大林權融資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林權抵押貸款的意義、用途、利率、抵押方式和辦理程序,提高林區群眾對開辦林權抵押貸款的認識,充分發揮林權的經濟價值。同時,要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覆蓋面,對按均股均利方式進行了林改,同時又有貸款需求的,盡快召開村民會議,按照群眾意愿確定是否重新以均山方式界定林地,進而為村民申請林權抵押貸款做好準備。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放寬林權抵押貸款用途范圍,使森林資源這一“綠色銀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廣闊的作用。
總之,林權抵押貸款這一金融新產品,有利于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有利于增加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活躍農村金融市場,推動“三農”經濟發展。同時,林權抵押貸款是一項政策性較強的業務工作,需政府、金融及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協調推進,共同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從而實現縣域經濟和農村金融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李增明,劉建勛,潘永柱.加快松陽縣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步伐[J].中國林業,2008(11):61.
[2]黃宰勝.基于農村金融改革的溫州市林權抵押貸款對策分析[J].綠色財會,2013(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