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永哲
【關鍵詞】創新思維 初中數學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107-01
數學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體操。在新課標下,創新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切入口,而創造性思維則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為此,我們教師應利用好數學知識這個載體,注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利用概念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概念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對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解概念的根本內涵,對概念掌握得足夠牢固,才能在做習題時做到為我所用,化“死知識”為“活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個體的數學素養。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為例,筆者利用如下方法讓學生掌握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
(1)引入概念時鼓勵猜想:以課本上的紀念郵票引發學生思考有什么發現?并猜想一下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會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呢?
(2)形成概念時自主探索:以小組為單位,驗證勾股定理的存在。
(3)表述概念時力求準確:引導學生聯想到用字母表示數字的方法,貫徹代數的基本應用思想。
(4)運用概念時聯系實際:分別以測量問題與建筑問題為例,探索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簡單運用。
在上述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把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有機結合起來,在數形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由形到數、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不僅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概念的本質,也更好地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巧借論證過程開拓學生思維
數學存在著邏輯思維性強、推理論證嚴密的特征,在論證過程中,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實驗等方法得到的知識更全面、更深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推理論證的過程去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推導新的結論,以開拓學生的思維。
以弦切角及其定理的證明一課為例,筆者利用本課的內容通過如下一系列的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鼓勵其創造性地解決文題:
(1)如圖1所示,四邊形ABCD內接于☉O,你能找出圖中的相等角嗎?為什么?
(2)如圖2所示,直線PQ與☉O相切,請問∠PAD的相等角是?如何證明?
上述的二個問題,引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圓周角定理證明思路來完成第二題的證明,使學生學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論證過程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創新能力。
三、善用習題變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習題變式就是通過變換問題的條件或結論,通過不斷變更概念中的非本質特征來揭示其內涵。教師可以構建合理的數學“陷阱”,利用變式設問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技能和技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都大有裨益。
例如:如圖3所示,AD是△ABC的中線,E為AB上的一點,已知AE=AB,求證:AF=FD.
對于這道題目,學生只要添加輔助線,即過點D作DK∥CE,則很容易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進行求證:
∵BD=CD,
∴KB=KE.
又∵AE=AB,
∴AF=FD.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此題目適當進行變式:如圖4所示,AB為圓O的直徑,D是圓上的一點,在△ABC中,AD交CE于F,且AB=AC,AE=AB,求證:AF=FD.
在變式后的習題中,少了個條件BD=CD,需要學生根據AB為圓O的直徑且AB=AC的條件間接得到。通過變式教學,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從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靈活地選擇解題切入點,既要做到敢于創新,又要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有效培養、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總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與內在的聯系,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我們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鼓勵與引導學生去探究、論證,從而使學生能勤于思索、樂于創造。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