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請學生干部傳遞的不是正能量
近日,媒體接到市民王先生報料稱,廣州白云區某小學以“獎勵學生干部”為由,在學期結束前請全校“大隊委”等學生干部郊游,中午還一起吃飯、唱卡拉OK。“這讓其他學生覺得做學生干部不但‘威風,還有很多實惠。”王先生說。對于此事,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批評該校“將對學生干部的獎勵物質化”“這是成人世界潛規則對孩子世界的侵噬(蝕)”。(7月11日 《廣州日報》)
【點評】學校對學生進行獎勵應該把握好尺度,要注重獎勵的正面導向作用,對全體學生不應區別對待,不應把獎勵過分物質化和庸俗化。用旅游、吃喝、唱卡拉OK等方式獎勵學生干部,顯然不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讓他們錯誤地認為當學生干部有利可圖。因此,該校“獎勵學生干部的”方式傳遞的不是正能量。
教育改革要尊重家長的利益訴求
7月11日,黑龍江哈爾濱市虹橋第二小學學生家長因孩子被“強制”轉校引起不滿。當天上午,200余名學生家長到校長室進行詢問,并表示不同意孩子轉校。但是,校方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只說此事已被教育局敲定。學生家長聽后情緒激動,14時許,200余名學生家長手拉手對學校附近的哈爾濱南直路路段進行封堵,不允許過往車輛通行。隨后,30余名身著警服的人員對封路家長進行制止,在制止過程中發生了沖突事件。(7月12日 中新網)
【點評】教育改革千頭萬緒,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僅靠一紙政令就能取得成功的。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應該以人為本,多從群眾、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群眾與家長的利益訴求,政策實施之前應該做好必要的調查研究和風險評估,盡可能地把改革風險降至最低。
應正視“高考專業戶”背后的
制度漏洞
欽州市第二中學的學生吳善柳近日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30多歲的吳善柳今年參加高考,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第一名,現被清華大學錄取。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曾輾轉多所學校參加高考,并幾次考上重點大學,但連2011年考上北京大學都沒有去讀。網友稱他是“高考專業戶”,并指責這樣做會侵占其他考生就讀名校的機會。(7月18日 《南國早報》)
【點評】對于高考,目前尚未有明文規定不可多次復讀重考,因此吳善柳的做法似也無可指責,他愿意把寶貴的青春年華花在復讀重考上,這是他個人的選擇,只能說這么做不值得提倡。但該事件所投射出的各種制度漏洞必須引起重視,包括這樣做是否會占掉名校招生名額、高分考生復讀是否影響高考公平、無限制的復讀是否有悖選拔人才的初衷等,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此外,某些縣市對當地考上名校的學生都設有獎勵,那么類似吳善柳的做法是否能從中“獲利”,對此地方相關部門應該有所警惕。
應提倡用樸素的方式
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據媒體報道,近日,安徽銅陵、廣東江門、山東滕州等多個省市教育部門和紀檢部門發布禁令,禁止教師和黨員、干部參加或操辦謝師宴、升學宴。江西新余市一中還以全校教職工簽訂承諾書的形式集體向謝師宴說不。安徽銅陵市紀委發出的禁令中規定,禁止黨員干部借子女升學請客送禮或變相收禮。(7月11日 大河網)
【點評】明令禁止鋪張浪費、變相收禮等不正之風很有必要,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學校本是教化人心的文明場所,師生之間更應倡導一種健康、文明的行為方式,主動抵制社會中的不良風氣。全社會應該不斷轉變人情觀念,提倡以“一張合影作留念”“一個電話表謝意”“一條短信送祝福”等樸素方式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大學生抄襲小學生的讀書筆記”不能只怪學生
“大學生竟然抄襲小學生的讀書筆記。”7月7日,華中農業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老師李厚剛,在他的QQ空間上痛心疾首地表示,今年他所授的這門課,期末考試只要求學生交一篇讀書筆記,并給了學生14周的時間來完成,但竟然有91名學生因為抄襲拿了0分,其中2名學生竟然原文照抄小學生的讀書筆記范文。“91名學生得0分”的消息傳開后,不少“掛科”學生指責李厚剛老師不近人情,李后剛老師則表示:“我是被逼到底線才下的重手。”(7月20日 《楚天都市報》)
【點評】其實,這只是當前高校教育現狀的冰山一角。上了大學后,許多學生對自己放松了要求,加上學校疏于管教,于是更加放任自己,無心向學。對于這些抄襲作業的學生,學校應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而學校自身也應該有所反思,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真正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