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
摘 要 通過對森林資源的現狀分析,找出所存在的問題,并列出了實現森林資源合理管理、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關鍵詞 可持續;森林資源;生態林業;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1-00-02
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要求,同時,也適用于生態環境。森林資源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資源,也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不論是凈化空氣還是提供人類社會生產原料,或是保持水土不流失、調節氣候平衡,森林資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資源也是構成生物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基礎,不論是飛禽還是走獸,都依賴森林而生存,森林資源更是孕育各種珍稀植物和珍貴藥材的溫床。只有森林資源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促就生態林業、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森林資源的管理也要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管理,保證生態水平,提升經濟效益,做到生態平衡,刻不容緩。
1 我國森林資源現狀
我國的森林資源除了遭受自然災害的破壞,也有很多遭受了人類活動的破壞。由于人們大量開墾荒地,許多地方的森林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成為不毛之地。例如海南島,在過去幾十年中,熱帶雨林面積被砍伐開墾33 hm2,卻只達到一半的使用率,森林覆蓋率降低了將近四倍。由于人們亂砍亂伐,以及受到自然病蟲的侵害,森林火災的發生,原始森林以每年五千平方公里的速度急速減少。大規模的森林破壞,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時,還使土壤失去珍貴的涵養水源能力,導致泥石流頻繁發生,我國很多地區面臨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
盡管我國森林現狀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式,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森林資源呈現不斷增長的良好趨勢,森林覆蓋率提升了一倍,排在世界前列。我國相關部門近年在森林資源管理中傾注了很大的心血,不但制定了規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體系,還做了許多宣傳工作,把工作付諸于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善了森林管理,使生態林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我國的各方面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木材,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也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
建國初期,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8%,到了現在,增加到16.55%,而與此同時,世界森林資源總量呈現下降的趨勢,這表明我國在森林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天然林地面積得到明顯增加,林地保護區也逐漸增多。人工林面積較大,森林濫砍濫伐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2 森林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的森林管理水平顯著上升,我國的森林資源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森林資源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力度不夠,濫砍濫伐現象普遍,人們的對森林的保護意識不夠,對生態林業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了解不夠,對生態環境漠不關心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使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影響可持續發展,損害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現列出森林資源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
2.1 忽視可持續發展,只注重眼前利益
國家有關部門沒有以可持續的眼光對待森林管理,有一部分林區只是以營利為目的,只注重短期利益,不關注長期發展,導致森林資源產生了嚴重損失的情況。保護森林資源不受破壞,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林業,維護國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
2.2 缺乏科學管理經營方案
目前,我國森林方面的管理經營方案處于不成熟階段,編制的方案不能達到切實可行的效果,很多方案只是空洞的口號,難以付諸實踐,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2.3 森林管理方法不合理,技術含量低
從我國森林管理現狀看,暫時還沒有實現森林資源全面地、科學的管理,沒有做到集規劃調查、設計管理為一體,不能夠使森林信息得到實時反應,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
2.4 管理森林資源的制度和法律不夠完善
法律法規對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約束作用,使森林資源不受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誘惑下的非法破壞。但目前我國森林管理制度離科學合理還有一定的距離,規范不夠完善,還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讓不少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森林資源與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而目前,我國在國家、集體以及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勻。
2.5 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意識薄弱
國家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做到讓每個人都具有濃厚的森林保護意識和生態林業發展意識。許多個人特別是林區農民認為森林資源屬于大自然天生地長的產物,沒有保護觀念,隨意的濫砍濫伐。
3 森林資源科學管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濟效益的發展與林業發展密不可分,要發展經濟效益,就要先發展生態林業,要正視問題,肯定成果,進一步增強做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3.1 以經濟發展為核心
為提高生態和經濟效益,就要建立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市場競爭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林業創新科技體系,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以信息為主,幫助森林資源和生態農業實現準確和科學管理,使森林管理更加有意義。要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實施"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這3個原則,來實現我們資源低消耗、生態高效率和污染低排放的效果。
3.2 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
采用的管理方法一定要科學合理,經營模式多樣化,避免單一,綜合林業發展新模式,必須使其具有三大效益: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采用林草、林藥、林果、林菜及林禽結合等模式,這樣既能增加收入,還能調節產業結構。
3.3 完善林業管理法律法規
我國林業資源利用和森林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等一系列關于林業的法規、政策和法律方針應該建全完善,才能為林業資源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法律保護,而不是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破壞生態林業,降低生態效益。林業建設在當今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它必須承擔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重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還必須實現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成以生態建設為主。
3.4 加強低產林業改造
人類離不開森林,因為它是孕育人類的母親,它不僅能保護土壤,涵養水源,還能調節氣候,給大家制造必不可缺的氧氣,它就是人類的資源寶庫。低產林改造是項偉大的工程,近年來。在廣大農民帶動下,農村掀起了植樹造林的熱潮,其中大面積雜木、灌木、油茶這些天然林也在低產林改造中被改造,變成了全墾全造的美麗杉木林,當然,其實不少的林業企業和農戶們也在此次低產林改造中,收獲一定利益。但是,低產林改造也有一些政策漏洞,所以,林業部門必須從現在起要高度重視,加強原生林的保護規劃。必須有計劃地扶持封山育林,要想恢復生態林業,還要劃分出一些稀有林木和雜木林的保護區,減少全墾全造杉木林的面積。
4 結語
森林資源管理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想要實現生態林業和森林資源的有機統一及平衡協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猶為重要,增強森林資源的生態服務功能和國民經濟發展功能。在現實意義上完成,森林資源管理和經濟效益的制高點,完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達到共贏。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