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習倦怠問題普遍存在于當前高職生群體中,并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本研究采用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的方法對高職生學習倦怠者進行干預,選取20名被試,其中實驗組10人,對照組10人。對實驗組進行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照組不采取措施。使用《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進行前后測,前后測時隔2個月,結果表明,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顯著改善高職生學習倦怠問題。
關鍵詞:焦點解決取向;學習倦怠;團體輔導干預
在一項對高職生學習心理調查中發現:相當部分高職生學習無目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不佳,看書聽講不易掌握中心思想,一看專業書就感到疲勞,難以堅持,逃課現象嚴重,考試作弊不以為恥,違規違紀現象嚴重1。有調查顯示,高職生逃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等現象屢見不鮮,不少高職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對學習的倦怠情緒、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高職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校期間的學習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也影響著他們的發展前途。因此,研究如何對高職生的學習倦怠進行有效干預具有現實意義。
國內研究者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較多采取基于認知行為療法、動力學支持性心理治療等為理論基礎的團體輔導干預方式。但發現存在療效因子不清晰、起效慢、療程長等問題。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工作在近幾年興起,是一種符合現實以及結構性的治療模式,它的出現反映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工作者和來訪者偏好以能力為基礎、較短期的治療方式。本文中采用整合式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模式,對高職生學習倦怠現象進行工作,以期突破傳統團體方式帶來的問題。
1 研究設計
1.研究思路。以焦點解決短程技術為主路線,結合高職生學習倦怠現狀、學習倦怠理論知識,設計8單元、每次2小時的整合式焦點解決取向社交能力提升團體輔導活動。
2.研究對象。主要為大一、大二年級學生,通過校園內發布通知的形式進行招募。經統計,自愿前來報名的學生有127人,經《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測試,得分在60分以上的學生有56位,即為明顯學習倦怠者。介于40分和60分之間者視為不確定的中間狀態,有 21 人。之后結合面談情況以及學生意愿,各確定10人進入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10人中,男生4人,女生6人,對照組男生3人,女生7人。
3.研究工具。采用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對方式問卷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進行前測和后測分析。在測試之后進行訪談。
2 團輔方案設計
第一個階段,以團體形成及目標探討為主題,目標是:(1)團隊成員及輔導老師互相認識、熟悉;(2)介紹本次團體輔導活動的性質、開展方式、要求;(3)討論并形成團體活動規范;(4)探索個人目標。活動步驟:第一步、暖身游戲。認識及活躍氣氛,消除彼此之間陌生和緊張感。第二步、個性名片制作。通過用畫、寫等方式制作一張屬于自己的名片,介紹團體中其他同學認識自己的特點,真實姓名可以用昵稱來替代。第三步、協議團隊工作方式、團體討論形成團體規范;第四步、形成目標:想象視覺化的奇跡問句,從問題探討及重構過渡而來。
第二個階段,以目標細化、尋找資源及一小步為主題,目標是:(1)成員之間進一步了解,增強團體凝聚力;(2)探討及細化個人目標,引發對自我資源的認識,提升自信;(3)探索及邁出一小步。活動步驟:第一步、暖身引入:呼吸放松訓練;第二步、任務反饋:自從上次見面到現在,有什么比較好的改變,即使只有一點點的好?第三步、目標檢視:再次確認或修訂個人目標;第四步、目標刻度化、信心刻度化。
第三個階段,以解決之道之一解決心像圖為主題,目標是:(1)成員之間形成更深的合作意識;(2)探索更多的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方法。活動步驟:第一步、暖身引入:你畫我猜;第二步、任務反饋:踏出一小步改變之后,帶來了什么不同?第三步、畫畫解決心像圖:擴大、探討、整理原有的一些解決之道,深入探討每個成員獨有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學習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第四步、第三次作業任務:在心像圖所討論到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應用。
3 結果分析
在本次團輔干預前后,分別兩次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測試,所測得數據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
由上表數據可見,實驗組經團體輔導干預之后,學習倦怠、情緒低落、行為不當以及成就感低等都得到了顯著變化。而對照組在大學生學習倦怠問卷上前后測試所顯示出來的變化都未達到顯著水平。
4 討論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于緩解大學生學習倦怠是有實效的,所應用的團輔方案也是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結合開展該項團體活動的經驗,有如下思考:
1.焦點解決團體輔導活動過程中要重視目標的力量,確保團體在焦點解決中運作。基本上,焦點解決團輔活動是要幫助成員從問題和不理想的現狀朝向解決和更好的未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轉化成目標,所以不想要的過去也都可以創找出想要的問題。此外,目標應該是團體成員自己個人化的目標,而不是別人所認為的、或者因為成員的問題行為而被迫接受的目標,這樣就能釋放出團體成員許多想改變的能量的動力。大的、理想化的目標,非常具有激勵作用,一旦被了解和支持,就能夠在治療關系過程中協商出“小而合乎現實”的目標。
2.在團輔方案設計中,要更多考慮社會支持、成員應對特質等影響因素的作用。社會支持對高職生的學習倦怠的確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如果高職生有良好的支持系統,在遇到學習壓力且這種學習壓力還未引起嚴重的專業承諾喪失的情況下發揮作用,高職生的學習倦怠程度應該可以得到緩解。特質應對是心理應激過程的重要中介因素,與應激事件性質以及應激結果均有關系。因此在比較高的學習壓力和環境壓力下,具有積極應對特質的高職生能夠緩解應激,利于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楊海燕. 高職生厭學原因及對策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
作者簡介
周麗玉(1979-),女,浙江諸暨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教師,教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