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梅 于曉宇

摘 要:以235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探討人格特質與人際關系困擾的關系。主要結果顯示:人際關系困擾的人際交談困擾、人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異性交往困擾四個維度與人格特質的適應性、社交性、利他性3個維度均呈顯著相關;人格特質的盡責性與人際交談困擾和待人接物困擾兩個維度顯著相關;人格特質的開放性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相關不顯著。
關鍵詞:中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系困擾
中學時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趨向成熟的重要階段, 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產生巨大波動的時期[1]。而許多青少年經常被人際關系所困擾,表現為: 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意、人格偏執等 [2]。另外,人格作為穩定地影響個體怎樣行為、怎樣感覺的情緒過程、動機過程和認知過程[3],對于人際交往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采用鄭日昌等編寫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來分析中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行為困擾,使用大五人格問卷來分析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并假設中學生人格特征與人際關系困擾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為中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的發展提供一些理論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材料
《大五人格問卷》該問卷由25個問題組成,五個因子分別為:人格特質中的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問題主要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級記分[4].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該量表是一份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診斷量表,共28道題,量表的四個因子分別是人際交談困擾、人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與異性交往困擾。研究顯示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5]。
1.2 研究程序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從汝州一高、二高、四中選取235名中學生。其中男生99人,女生136人;初一學生45人,初二學生45人,高一學生65人,高二學生80人。統一發放問卷,標準化指導語,不記名,現場獨立作答,并當場收回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10份,剔除25份無效問卷,回收率為89.36%。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中學生人格特質的人口學特征
以大五人格問卷測得的五個維度得分為因變量,分別以年級和性別為自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無性別差異。但初中、高中在開放性(P=0.038<0.05)和盡責性(P=0.016<0.05)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初中生比高中生興趣更廣泛、好奇,依附性更強。在其他維度上無顯著的年級差異。
2.2 中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人口學特點
以人際交往困擾的四個維度的得分為因變量,分別以性別和年級為自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無年級差異。而在人際交友困擾的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P=0.009<0.05。表現為女生具有更高的人際交友困擾;但在其他三個維度上無性別差異。
2.3 中學生人格特質與人際關系困擾的關系
對中學生人格特質和人際關系困擾的各個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可知: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與人格特質的適應性、社交性、利他性3個維度均呈顯著相關;人際關系困擾的人際交談困擾和待人接物困擾兩個維度與人格特征的盡責性呈顯著相關;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與人格特征的開放性維度相關均不顯著。如表所示:
3 分析與討論
研究表明,人格特質的社交性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呈負相關。社交性良好的中學生,其性格較為活躍,熱愛交際,在與人交談交友、日常生活的接人待物中困擾就較少;人格特質的利他性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負相關,因為利他性較高的中學生則表現為樂于助人,對外界社會有較高的信任度,那么其在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也會表現的比較輕松,困擾較低;而人格特質的適應性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呈正相關,適應性得分高的中學生表現為神行緊張,情緒化嚴重,煩惱多,其在人際關系的各方面也會存在較多的困擾。
人格特質的盡責性與人際交談困擾和接人待物困擾呈顯著的負相關。盡責性高的中學生做事謹慎,自律性強,有毅力、責任心,這樣的學生在人際交談方面言談舉止井井有條,接人待物了然有序,困擾也就會較少,而這一特質與交友沒有多大的相關。
4 結論
(1)中學生人格特征在開放性和盡責性維度上呈現出顯著的年級差異,表現為初中生的開放性和盡責性更高。(2)中學生在人際交友困擾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表現為女生具有更高的人際交友困擾。(3)中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人際交談困擾、人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異性交往困擾四個維度與人格特質的適應性、社交性、利他性3個維度均呈顯著相關;人格特質的盡責性與人際交談困擾和待人接物困擾兩個維度顯著相關;人格特質的開放性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各維度相關不顯著。
參考文獻
[1]劉建平,曾曉青,陳美榮. 中學生人際關系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0):60-62.
[2]張明霞.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Dec12006,Vo1.20 No.6,120—122.
[3]楊洋,雷靂.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聯網服務偏好與“網絡成癮”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2):42—47.
[4]梅余奇,周艷.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與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J]. 浙江師范大學第四屆社學社會論文大賽.
[5]鄭日昌. 大學生心理診斷[M].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6]譚小飛.中山市部分大、中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4.8,5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