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昊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完成轉型,民營市場經濟逐漸走向臺前,推動了民間金融的繁榮,民間金融對促進農村經濟與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以及補充金融不足起到了越來越積極的作用。然而民間借貸長期不屬于金融體制之內,很長一段時期政府沒有給予重視,所以研究民間借貸對我國規范金融市場,規避風險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民間借貸的意義與問題著手,并提出了解決民間借貸問題的舉措。
關鍵詞:民間借貸;意義;監管制度
在民營經濟發展中民間借貸是其內在需求,同樣是民間經濟發展中進行的一種使金融交易費用降低的創新制度。從客觀上來看, 在某種程度上民間借貸的正常運行能夠為一些農戶與小企業創造便捷、快速的融資條件,在金融信貸中民間借貸是金融機構的一種有力補充,它具有便捷、快速及靈活等優點,在不發達的地方正規金融收縮服務空間,而民間借貸則表現的比較活躍,在那里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或市場份額。但規范的法規制度對其約束較為匱乏,民間借貸存在著高利貸現象,它給正常金融的發展秩序帶來了沖擊,具有非常大的隱性危害與風險。所以我國分析研究民間借貸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治理方法,有助于將民間借貸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1 民間借貸在我國存在的意義
1.1 市場始終對民間借貸存在需求
每每在經濟形勢發生波動與信貸緊縮時,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就呈現出更加強勁的勢頭。例如在前些年我國沿海城市的外向型經濟因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受到巨大沖擊,有不少中小企業處于難以償還到期的銀行信貸與資金供應鏈斷裂的境地,正規金融市場中的信貸機構都將其排除在信貸范圍之外,解決資金需求只能轉向民間借貸渠道。
1.2 匱乏的投資路徑給民間借貸提供基礎
目前我國有限的理財與投資方式,使得居民手中的大量閑散資金面臨著通貨膨脹失去的貶值風險,他們只能將資金存入銀行收到低廉的利息收入,或者冒著巨大風險進入樓市與股市,這種環境下資金方就希望大量閑散資金可以得到靈活運作,民間借貸就成為他們的一種選擇,其資金主要來源于此,自然進一步使民間借貸市場得到活躍。
1.3 民間借貸具備特有的優勢與特點
首先,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民間借貸擁有高度對稱的交易信息,依據具體業務來決定具體借貸利率與借貸的時間長短,交易成本相對較低。其次,民間借貸具有靈活的方式,簡便的借貸手續,規模較小的企業、商戶所從事的領域通常對季節性與周期性有一定要求,需要在短時間內通過簡便的方式融資。再次,民間借貸的大部分交易實行的還是以人際關系為主的擔保機制,這種機制帶有一定的隱性特點,交易的主體主要是通過熟人介紹或者自身就是親朋好友,從而促成借貸交易。這涉及到親友的利益與個人信用度,即便債務人經營受損一般也不會逃廢債務,這從客觀上也使借貸資金降低了無法收回的風險。最后,民間借貸活動現在具有越來越高的組織化程度,民間借貸自身正在不斷完善與發展中。
2 我國發展民間借貸遇到的問題
2.1 對民間借貸的監管缺乏合理性
在國民經濟中金融屬于血脈,各國都非常重視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然而因法律一直沒有明確民間借貸的地位,一直以來國家也沒有在金融監管體系中將其納入。當前我國的監管體制中銀監會只有對正規金融機構履行監管職責,由誰來管轄民間金融機構是監管的缺失。民間資本在體制外游走,沒有被合理的觀測與監控。此外,在民間融資中由雙方來約定利率,這樣政府進行直接的宏觀調控受到影響。監管出現缺位時:一是難以對借貸數據進行準確統計,分布廣泛的民間借貸,復雜的數據來源,使得央行對其規模進行大致的估算了解,難以實現實時監測,這就讓國家更加難以實施宏觀調控;二是民間融資缺乏規范的運行,它可能受人利用成為一種非法集資的方式;三是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主要表現在:其一,因缺乏必要的借貸手續,萬一涉及法律訴訟就會因缺乏手續而無能為力;其二,民間融資領域特別容易發展洗錢與詐騙等行為,因民間融資控制風險的方式薄弱、不規范的運作,造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洗錢與詐騙;其三,缺乏必要的制約保障機制,民間融資進行的是私下交易,難以實施監控跟蹤手段,借錢的人出于謀利,通常采用一些不正當的催款方式,頻頻發生糾紛事件,影響社會的安定。
2.2 企業因民間借貸過高的利率而增加了負擔
民間借貸屬于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因其利率較高,它只能對企業的現金流起到短暫的緩解作用。否則,企業長此以往高息舉債就會進一步擴大財務支出,要是這種做法超過其盈利能力范圍,債務到期企業就會難以支付,那么企業只能以高息的方式借新還舊,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逐漸掏空企業的資產,實體經濟就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空殼現象。據相關統計,中小企業是民間借貸的主要需求方,它們的實際毛利率只不過是10%,另外,近些年國內外不景氣的經濟狀況,以及不斷上漲的勞動力、原材料價格等原因造成了成本增加,這使得中小企業被一步步擠壓利潤空間,并且民間借貸風險被放大,不少企業在高息負擔下被這最后一擊打垮。除此之外,近些年金融機構在經營模式方面還是顯得滯后,民間借貸的短期高回報率使得不少銀行存款投向民間借貸戰場,這不但讓金融信貸的正常供給進一步被壓縮,還使銀行增加了經營風險,影響其正常經營。更有甚者為了謀求生存開始利用不正當競爭方式,如補貼實物、高息攬儲等,最終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
2.3 民間借貸易致惡性的資金循環
解決資金短缺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便捷的民間借貸。但是在急需解決資金需求問題的同時,一旦出現了生產經營問題,資金借入方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又通過民間借貸來解決償債問題,就會使資金借入者的成本極大增加,信譽度受到影響,借貸雙方容易產生債務糾紛。并且要是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在一起,銀行就容易對企業資金現狀產生誤解,進而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如企業快到償還貸款日期,為了能夠按期還款并且順利獲得新貸款,企業就會籌措民間借貸資金,再以新貸款補上民間借貸的空擋。這讓銀行無法真正實現對企業控制借新還舊,企業在此過程中萬一經營不善,便會陷入惡性的資金循環中。
3 我國解決民間借貸問題的舉措
3.1 完善民間借貸的監管制度
要想規范好民間借貸,做好監管工作是關鍵。建立的監管體系行之有效,對民間借貸規范正常運行意義重大。一是監管主體要明確,當前我國監管金融市場的措施是實行分業監管,監管民間借貸也可以此參考,對民間借貸予以明確的監管主體,交叉管轄的現象就能夠避免。當前我國對民間借貸有著多個監管主體,例如人民銀行、金融辦、工商管理部門等。我們可以通過分業監管模式來監管民間金融,并且應當發揮地方政府相關作用,強化其維護金融穩定與防范金融風險的責任。二是實施網絡監管,在未來網絡將引領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把網絡優越的特性發揮好,建立一個能夠涵蓋社會監督、自我控制、行業約束及政府監管互相配合的網絡監管,使信息實現聯網。三是對監管方式進行完善,民間借貸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監管方式也該依據具體情況而定,諸如行業監管應該結合懲罰與行業規范實現自律,進而實現化解、防范風險;政府監管要依據事實,以法律為基礎,對其依法進行規范;除此之外,針對具有復雜性的民間借貸,監管就需要做到事前進行防范、事中開展監督及事后實施懲罰并用。
3.2 構建統一的服務信息平臺
民間借貸通過開展免費登記交易信息的服務,例如聯系方式、借款用途、還款來源等,盡量統計出民間借貸的所有情況,涵蓋借貸額度、借貸雙方資質及資金流向等狀況,構建統一的服務信息平臺。此外還要提供比較規范化的借款合同與公證處、會計師與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為民間借貸的風險把控與合法性提供配套服務。一旦資金供求在借貸雙方達成共識,由借貸雙方對借貸利率進行直接協商,在這過程中專業機構只是收取相應的手續費,不會觸及雙方資產,同時對資金交易也不承擔任何風險,但是需要對審查雙方的借貸資格負有責任,這就能夠使借貸風險減少與借貸成本降低,但是成本總計不得超過規定的貸款利率四倍以內。最主要的是服務信息平臺通過一段時期運行就會形成獨有的征信體系,使貸款人有了信用記錄,促使貸款人提高還款意愿,最終違約風險得到降低。這樣不但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因不對稱信息而產生的風險,還能讓借貸雙方增加選擇余地,從而讓市場形成高效的競爭環境,讓市場供需關系可以直接通過借貸利率就能夠充分反映出來。
3.3 打破融資瓶頸,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在民間借貸促使地方經濟活躍的同時,側面表現出的是銀行金融服務匱乏,呈現出中小微企業想融資較為困難、繁瑣的信貸程序、銀行壓縮不發達地區信貸、民營經濟無法平等享受信貸服務等問題。在某種條件下不應忽視銀行存款與民間借貸資金互為轉化,銀行缺乏必要的信貸服務,就可能讓銀行資金流向民間借貸,如果銀行有充足的信貸服務,民間借貸就會減少需求,用在民間借貸的相應資金就流向銀行。金融服務體系應該借鑒學習民間借貸的優點,擴展服務渠道,使民營經濟能夠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務,進而壓縮地下錢莊與高利貸的空間。
4 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民間借貸對緩解銀行信貸資金匱乏、擴展融資路徑及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它的存在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但是缺乏規范、極易擾亂金融秩序。所以應完善民間借貸的監管制度、構建統一的服務信息平臺、打破融資瓶頸,提高金融服務質量,進而對民間借貸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趨于陽光化。
參考文獻
[1] 張杰 《中國金融制度選擇的經濟學》[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2] 楊海平 引導民間融資不應止于修修補補 [J] 中國金融 2010(11)
[3] 方劍鋒 民間借貸的現狀分析與法律思考 [N] 山西法制報 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