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婚姻法中有關離婚規定中,不少內容體現了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思想。但是在離婚制度中的財產分割、房屋歸屬以及離婚補償等方面婦女權益還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本文著重對上述局限開展討論,并給出一些完善婦女權益保護的建議。
關鍵字:離婚;婦女權益保護;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數量居高不下,自2002年開始每年以新增近16萬對的速度增長,迄今已達到每年300萬對的離婚數量。有關財產分割、債務清償、損害賠償等問題的關注度日漸升溫。婚姻法自1980年公布以來,經過了最高人民法院三次司法解釋以及其他規定的不斷補充,內容體系逐漸完善,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在離婚制度中的財產分割、房屋歸屬以及離婚補償等方面婦女權益還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在此,筆者對上述幾點開展討論,并提出一些完善婦女權益保護的建議。
1.離婚制度中有關婦女權益保護的不足
1.1 財產分割制度存在局限性
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只能以夫妻共同財產為限。也就是說,只有夫妻財產制度適用的是共同財產制度的(也就是我國的法定財產制度),才有財產分割這一問題可以討論。個人婚前財產、約定財產制度下的約定各自所有部分、或者沒有共同財產的,都不在分割的范圍。例如,約定財產制度下丈夫工作養家妻子全職照顧子女老人,或者丈夫故意轉移隱匿財產,導致妻子幾乎沒有可分割的財產等情形,離婚時女方的權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或城市的郊區,農村婦女因嫁入夫家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中的股份等各種權益都帶有附屬性,婦女權益無法及時被保護。這些都應當被引起重視和予以明確。又如,歸于夫妻共同財產中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已取得或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未來可以取得但目前無法明確數額的不在共同財產范圍內,這與目前婦女幫助扶持丈夫取得事業、職稱等各方面的付出這一普遍狀況顯然無法在離婚時及時核算。
其次,離婚中夫妻財產的分割還提到了要照顧女方的合法權益。主要是考慮目前男女平等還未充分實現,離婚后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女方遭受的變故和需要承受的壓力和困難較男方更多,同時鑒于婚前婦女一般對家庭承擔了更多的子女撫養和老人照顧等義務的情況下,適當照顧女方的利益以減輕其經濟負擔,體現對婦女的權益保護。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如何衡量女方對家庭所做的貢獻、如何界定離婚后其維持必要生活水平不至下降太大的范圍,從而在財產分割中量化傾斜缺乏一定的標準,使得婦女此方面權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
1.2 房屋分割規定對婦女的保護有限
《婚姻法》規定,離婚時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進一步的,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三中濃墨重彩了有關房產權屬確認和分割的相關規定,明確了婚前承租婚后共同購買、婚前婚后雙方父母幫助購房、單方或雙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一方或雙方名下等多種情形下房屋的所屬權問題,分別給出了夫妻共同財產、父母對子女單方或雙方贈與、以出資額為依據按份共同等結論。
上述規定對夫妻房產的權屬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為離婚時房產分割具體操作提供了指導,但實際與我國的婚姻締結現狀以及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存在不一致。
首先,我國的傳統是結婚時男方提供婚房、女方提供嫁妝(主要為車輛、家具、家電、一定數量的禮金等)。盡管目前也有女方買房的現象存在,但總體來說還不能改變男方提供婚房占絕對多數比重的現實。從房屋的歸屬上來說,很大可能是男方婚前的個人財產、或女方參與還貸享受還貸部分的權益,離婚時以《婚姻法》三十九條中“協商處理,兼顧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操作,沒有給與更進一步的依據說明。從價值上來說,房屋的價值遠遠大于嫁妝的價值,且根據近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有逐年增值的可能,而女方的所謂嫁妝基本上都是易耗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只有減少沒有增加。即使考慮到共同還貸等情形,女方參與支付貸款或幫助男方提高還貸能力等,這些對于房屋的總價占比實在是微乎其微,不能有效完整體現女方對于家庭的貢獻。
其次,現行的婚姻法給人的印象就是,新的解釋規定保護財產的味道濃了,捍衛婚姻家庭的味道淡了,契約關系濃了,人情味淡了。《婚姻法》的總體原則是男女平等、互相忠實、互相幫扶,維護和睦的婚姻家庭關系。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私有財產增加,人們對于個人財產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原來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六條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該司法解釋出臺后,被認為是與市場經濟提倡的按勞分配、尊重和保護個人的財產所有權的要求不合,與民事交易安全、物權原理相違背,因而在2011年的《婚姻法》修訂中沒有加入上述有關婚前婚后財產轉化的規定,而確認了夫妻一方的婚前個人財產終身為個人財產的理念。結合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三中有關房產出資和權屬確認的規定不難看出,可以量化且比重巨大的房產的權屬被死死規定了,婚前協商的、“開門見山”的約定變多了,夫妻雙方“我和你”之間的界限清晰了,“我們”的概念模糊了,這和共同生活,相扶到老的婚姻本義出現了偏離。結合一般的房屋出資和歸屬現狀,離婚時婦女物質和精神遭遇的變故更大,相關權益受保護較弱。
1.3 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執行存在困難
現行婚姻法的進步之一,就是明確將作為夫妻財產分割的“照顧無過錯方原則”,修改為了過錯方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賦予了離婚當事人中無過錯方的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權。《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具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四類情形之一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實現了從道德層面的說教向實際情形認定和制裁的轉變。
但是筆者認為上述離婚損害賠償還存在兩點問題。
一是此處強調的是無過錯方的損害賠償請求,其中包含了一方有過錯違法行為、因列舉的過錯而導致離婚、另一方沒有上述過錯的幾層意思。如果雙方都沒有過錯,是否就不能提起損害賠償的請求?離婚本身對于婦女來說,就是一項巨大損害。如果失去了損害賠償這塊請求,其他救濟手段中的“照顧女方權益”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實?又如男方存在上述未列舉的情節的過錯(例如非婚生子導致應屬于婚姻中的女方和婚生子女的權益折損),女方是否也可以擴大過錯的范圍提出損害賠償?
二是損害賠償的范圍、數額、舉證責任如何確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明確指出,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賠償兩項。物質損害的賠償主要包含對現有財產產生的消極影響,如數量減少、價值貶低以及為彌補或恢復損害而發生的財產支出等。上述列舉的四類過錯的損害事實上主要集中在對婚姻和家庭關系的破壞、對無過錯方及其他家庭成員的精神上的損害,物質上的損害衡量和舉證不能完全涵蓋,因而損害賠償的重點集中在了精神損害層面的賠償。而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有關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將精神損害的賠償以過錯程度、侵害手段場合行為方式、后果、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等作為賠償的確定依據,但如何量化上述依據還缺乏一個普遍使用的算法。同時,按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無過錯方承擔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但是從過錯的四個類型看,重婚、同居等都是采取比較隱蔽的形式,根據目前男方存在過錯較多的現狀下,女方是否能在離婚前或離婚時發現有上述損害情形,發現是否有能力通過照片、影音及其他證據線索提供佐證,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值得思考。
2.有關離婚制度中婦女權益保護的幾點建議
2.1豐富夫妻共同財產的內涵
除了現有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之外,肯定婦女在養老扶幼、料理家事勞動的功勞,進一步明確上述勞動在財產方面的價值體現。參照德國的“凈益共同財產制”的理念,對上述功勞對家庭凈收益的增加確認為夫妻共同財產,又或按照社會、行業或家庭的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量化婦女的財產份額比例,而不是簡單的“照顧婦女權益”這一原則。同時對于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產生或增值加強確認,例如婦女支持丈夫工作獲得相關技術職稱、工作成果導致生活、收入水平的上升,也逐步列入并明確到夫妻共同財產的范疇。
2.2 充實完善財產分割的依據
在遵循現在的協議處理共同財產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財產分割的依據來保護婦女權益。如根據婚姻雙方對家庭的顯性和隱形貢獻、專業技能和就業希望、婚姻的時間長短、雙方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對子女的撫養責任等綜合考慮體現對婦女權益保護的傾斜,體現真正的公平。
2.3 量化婦女對房屋增值的積極貢獻
根據我國婚姻締結的現狀,肯定陪嫁中車輛、房屋裝潢、家具家電等大額物資和金錢對房屋增值的貢獻。上述大件物品、金錢對房屋進行了裝修裝飾,提高了房屋在同等房產中的價值地位、提高了婚姻雙方的生活水平,應該視為女方對房屋增值的貢獻,考慮一并計入女方在房產中占有的份額。同時對于按揭貸款的房屋,由于女方的勞動價值、協助共同還貸犧牲了其他投資機會等使得男方或家庭總體還貸能力提高、還貸時間縮短等,這些都可以視為女方對房屋增值、家庭經濟壓力減輕的積極貢獻,也應該量化計入房屋的占有份額。
2.4 分級量化離婚損害賠償
針對雙方都無過錯無法請求損害賠償、以及賠償范圍和舉證困難的現狀,建議建立分級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保護婦女權益。鑒于離婚本身就是對女方一種損害的考慮,在女方為無過錯方(包含雙方都無過錯)的情形下,設立一級損害賠償制度,以婚姻存續時間、女方就業能力前景、離婚后有無固定住所等考量,作為財產分割的考慮因素的補充。而二級損害賠償制度則針對現有的四種過錯情形以及其他情節惡劣的過錯,進行舉證并賠償,從而實現婦女在離婚過程中的一般權益保護和特殊損害賠償的實現。
3.結語
綜上所述,現行婚姻法離婚制度中對于婦女權益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男女平等不僅僅是把這一理念原則放入到法律條文中,更應該考慮到我國的婚姻家庭狀況中婦女的地位和承擔的責任,體現對婦女的傾斜才是真正的平等。本文中提及的一些看法和建議也許有不全面、不妥之處,但希望立法者能夠考慮到我國的現狀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做法,確保離婚中婦女的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何力《婚姻法最新解讀:離婚、財產分割、子女撫養》[M] 法律出版社 2011.9
[2]于靜《差異與沖突 關于離婚制度的比較分析》[M] 陜西人民出版社 2006.11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