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理超
摘 要:改革開放以后,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集團化等趨勢日趨明顯,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格局初步建立起來,進一步推動了人壽保險行業的發展,同時對保險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壽險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清醒認識到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同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應對措施。
關鍵詞:人壽保險;風險管理;應對措施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壽保險由此應運而生,它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的長遠發展和進步,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壽保險行業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又表現出較強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容易受到消費需求、投資環境以及利率等因素的影響。保險行業要永葆發展活力,就要切實做好風險管理工作。保險行業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風險,在客戶面前樹立穩健的形象,贏得客戶的信賴和支持,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保險公司要實現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就要強化風險管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措施。
1.人壽保險經營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
1.1 經營運作方面的風險
負債經營是壽險經營的顯著特征,其在經營過程中是廣泛吸納社會閑置資金,解決急需人的難處,公司在分散風險和集聚基金的過程中以利差和費差的形式獲取一定收益,從而不斷提高其償付能力。償付能力是壽險經營與監管的關鍵和核心。在工作實踐中,保險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指標壓力,所以有的公司過分追求市場份額,有的公司強調險種結構的優化,有的公司注重發展速度,忽視了對持續發展能力的掌握,盡管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企業盈利卻無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人壽保險行業的負債經營越來越明顯,不良資產大量累積。不良風險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壽險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增量風險以及存量風險。壽險公司不斷加速的業務發展以及運行機制較好的隱藏了經營過程中的增量和存量風險,加劇了壽險公司所承受的經營風險。
1.2 投資運用方面的風險
壽險行業除了擁有巨大的收益以外,還面臨著投資風險的沖擊,創新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以及市場風險是其風險的四個方面,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產生了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創新風險是指壽險行業在創新產品時收益不確定,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區域經濟合作的共同推動下,人壽保險公司積極解放思想,加快了產品創新步伐,萬能險、分紅險以及投連險等紛紛進入保險市場,進一步推動了保險行業的繁榮穩定發展,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但與此同時,保險公司所需承受的風險損失也進一步加大。操作風險主要指保險公司在投資操作中不遵守相關規范,從而給公司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操作風險有著較強的隱蔽性,一般情況下難以察覺。近年來,保險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展,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投資風險逐漸增強。利率風險主要是由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而引起的,隨著債券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的下降,保險公司遭受的損失就越大。市場風險是由銀行間債券市場價格、交易所債券以及基金價格等變動而帶來的經營風險。壽險行業要取得跨越式發展,就要切實關注投資收益,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資運作風險,盤活壽險基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1.3 市場營銷方面的風險
保險公司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壽險營銷,它關系到公司的信譽和形象,體現著公司對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營銷風險主要包括代理人管理體制風險、代理人流動風險以及代理人行為風險三方面的內容。保險公司最主要的營銷渠道就是代理人,公司經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代理人素質以及經營行為的影響。目前,保險市場的信息極不對稱,導致銷售誤導、代體檢以及代簽名等現象屢見不鮮,加劇了保險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1]。
2.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2.1 長期以來的負債經營以及彈性計劃的實施,加劇了行業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壽險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壽險市場。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壽險公司缺乏健全的內控機制和業務經營管理體制,難以正確認識壽險經營中的負債風險,發展較為粗放,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高增長,無限制的擴大公司規模,改變了以往的計劃增長方式。保險公司在創立之初,為了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可以適當實施彈性計劃剛性計劃,但是公司在步入正軌以后,就要考慮此種經濟增長方式是否恰當和科學。就壽險公司發展現狀來看,凡是能創造差益的業務都應該進一步發展。假如將增量風險忽略不計,保險公司就可以通過新增保險獲得收益,從而彌補不良資產所帶來的損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存量風險會得以化解,但是倘若新增保險無法獲得預期收益,那么保值增值就只能是空談,存量風險會逐漸累積,從而限制保險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國內壽險業的償付能力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受到利差風險的阻礙。所以,保險行業要不斷解放思想,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實現計劃彈性增長,切實降低保險行業的經營風險。
2.2 選擇資金渠道及運用方式時不謹慎
近年來,央行不斷降息調整,降低了保險行業的資金收益率。壽險公司面臨著利差損以及資產收益率降低等困境,因而償付能力顯著下降。目前,我國壽險產品正處在非傳統型發展的轉型期,分紅壽險、萬能壽險以及變額壽險等投資理財產品大量上市,但是要充分發揮出這些產品的投資功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努力。資金運用渠道不斷拓展、新產品層出不窮,這些都會推動壽險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但是,風險管理機制的欠缺將加劇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不利于保險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3 缺乏對市場營銷的有利管控
保險代理人風險是壽險公司經營所面臨的特殊風險。代理人的言行體現著壽險公司的形象和聲譽,關系著業務發展。他們要如實介紹保險產品條款,任何失實的行為都會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在具體的代理展業過程中,有的代理人思想覺悟不高,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犧牲保戶的利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了提高自身業績做假宣傳,未如實向客戶反映公司實際情況,誘導客戶在權利和義務不明確的前提下簽下保單;第二,不遵守職業道德,欺騙客戶、虛假承諾、欺瞞公司,將虛假的信息傳達給公司,唆使客戶說假話,代替客戶簽字、體檢;第三,為完成考核指標不擇手段,代墊保費、轉讓保單等現象屢見不鮮,不按規定程序為客戶辦理退保手續,挪用、貪污、截留保費;第四,代理人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挖人”現象愈演愈烈,尤其是新開的保險公司,求賢若渴,加劇了保險行業的不正當競爭。代理人的流動性極強,這在無形中加劇了保單解約率、孤兒保單以及培訓成本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盈利水平。之所以會出現代理人風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健全的代理人管理體制。目前,個人保險部負責管理代理人,而提升代理人銷售業績是個人保險部的主要職責,所以進一步增強了代理人管理的難度[2]。
3.防范和控制人壽保險經營風險的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國壽險業受國際壽險業風險變遷以及業務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保險公司在提供豐富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還要加強風險管理。所以,保險公司要始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風險管理方法和模式,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理,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體系。
3.1 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和內容
我國保險業要堅持實事求是,在借鑒和引進國際監管的先進成果時,要總結國內監管情況,加強對風險管理的監督和調控,最終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預警機制。為了將監管落到實處,保險公司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保險行業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監管機構要充分了解保險公司的保險風險、資產負債風險、市場風險以及償付能力風險等,及時揭露相關信息,保證保險公司決策及經營的公開性、透明性。監管部門及時、準確的披露并處理相關信息,能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從而幫助投保人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推動我國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建立并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壽險公司要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積極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辦法,對風險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強化風險管理在壽險公司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第二,將風險管理放在戰略高度。要重視風險管理的作用,提升風險管理的地位,將風險管理落到實處。而且,要進一步增強風險管理機構的權威性和獨立性,賦予其風險預警、風險報告、風險評價以及風險度量等權利,提高風險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第三,不斷更新風險管理辦法,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目前,我國壽險公司風險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要加強與國外大型壽險公司和銀行的交流,積極引進先進的風險控制、評價以及度量技術,提高我國壽險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減少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最大限度的提升壽險公司的經營效益。
3.3 將企業效益放在關鍵位置,降低差損風險
差損風險是目前我國壽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嚴重阻礙了我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由此,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效益高的業務。保險公司要不斷創新產品品種,推動保險產品的順利轉型。目前,銀行利率的市場化進程正不斷加快,保險公司要擺脫市場利率的束縛,就要推動壽險產品的成功轉型,實現客戶和公司共享收益、共擔利率風險。此外,保險公司要不斷拓寬資金運用渠道,增加企業效益。最近幾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獲得了較快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由此可見,我國保險公司要進一步擴大投資渠道,優化股票、公司債券以及國債等投資組合,建立并完善保險投資體系,推動保險行業的穩步發展[3]。
4.總結
我國人壽保險公司要取得長遠發展,就要正視經營風險,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堅持從實際出發,分清現實風險和潛在風險,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宋旭芒.論人身險公司銷售誤導的內部控制[J]. 保險職業學院學報. 2012(06)
[2]盧哲宇.論保險公司風險管理[J]. 商場現代化. 2012(19)
[3]崔娜.論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J]. 財經界(學術版).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