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揚輝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 素材積累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42-01
對部分初中生來說,議論文寫作比較困難,有的學生一想到寫議論文就感到頭疼。因此,教師要注重開展議論文寫作訓練,采取有效策略消除學生寫議論文的恐懼,引導學生學會積累議論文寫作素材,并靈活運用到寫作當中。
一、將生活案例作為議論文寫作的素材
在議論文寫作中,有的學生認為沒有素材可寫。其實,寫作源于生活,只要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保持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將生活中出現的案例融入文章,那么寫作自然就會變得輕松。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做: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保持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情,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在生活中出現的印象深刻的、感悟較深的事物記錄下來。第二,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將生活案例轉化為議論文素材。首先,用詞應書面化。學生在寫作中引用生活素材時,習慣用口語表述,將寫作素材敘述成流水賬,降低了文章的質量。對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區分書面語和口語,引導學生多用書面語進行寫作。其次,語言要凝練,作文素材的使用不可過于繁雜冗長。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抓住寫作素材中的重點,對材料進行加工,用詞造句應當凝練、簡潔。最后,抒發情感要適當。生活素材適用于情感表達較強的作文,若學生在使用生活素材時把握不好情感抒發的度,過于飽滿或不足都將導致生活素材引用的失敗。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將生活案例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時,要將生活案例與議論文素材進行區別,轉化為議論文的形式進行表達,并指導學生將對生活案例的記錄轉化為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
二、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書籍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庫,閱讀是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碰撞的過程,因此,教師除了讓學生在課內進行閱讀,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隨時記錄在閱讀中發現的名言警句、名人軼事、妙語佳句等,積累議論文寫作素材。對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的大量素材,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對其進行歸納和梳理,對素材進行分類。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話題的不同,將素材分為信念類、克服困難類、競爭類等,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積累素材。例如,一個學生積累了這樣一則素材:我國的文壇巨匠魯迅為了救國三易其志。他先學習采礦,希望通過實業報國,隨后改學醫,欲救治民眾于疾苦之中。面對一些中國人精神麻木的現象,他又棄醫從文,欲喚醒沉睡的國人,同時以筆作槍,捍衛正義與民主,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對于這則素材,教師將其歸為愛國類、堅持類、挫折類都可以。一個素材可以用在多篇議論文寫作中,而這種歸類梳理方法便于學生記憶,提高素材的利用率。此外,教師可以將某一素材進行分類后作為寫作話題,開展寫作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素材的熟練程度,從而增強學生寫議論文的信心。
三、巧用素材,提高議論文寫作的質量
有的學生在寫議論文的過程中喜歡把素材原文“搬”進文章里,導致議論文質量下降。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素材運用的技巧,真正達到提高議論文寫作質量的目的。首先,對于簡單的作文素材,在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時要指導學生對其進行加工和處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再現情景,擴展描寫,使之成為感性的寫作材料,從而豐富文章的內容。例如,一個學生積累了這樣一則素材:愛迪生沒有被火災嚇著,面對挫折也不氣餒。在寫作時可以這樣加工素材: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了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都被燒成了灰燼。愛迪生很傷心,但是他沒有倒下。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后試驗了7 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 000多次,但是他沒有氣餒,并且最終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會使他后退。愛迪生對老伴說:“不要緊,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并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其次,對于復雜的作文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材料的要點加以概括,突出重點,對選用的素材要體現出層次性,最好能夠做到中外結合、古今結合,學會對作文素材進行搭配使用。以圍繞論點選擇合適的素材為例,在寫作關于“挫折”的話題作文時,有的學生運用了海倫·凱勒、史鐵生、國家體操隊這3個素材作為論據,論述時做到中外結合,古今論述,同時加上合理的抒情,一篇條理清晰的議論文就完成了。
議論文素材的積累和運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量變”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產生“質變”。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寫作議論文的水平。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