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稅務制度也隨之發展起來,特別是在現有的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之中,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相互分析使得企業的信息變得更加真實可靠,從而保證稅務核算體系的確立。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相互分離
0.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國家在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調整,就是把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相分離。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的威脅和挑戰。從國際的發展環境來看,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相分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稅務會計自身也具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中一些相仿的特點,所以確立稅務會計的獨立性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稅務會計在企業中具有實質性的作用,但是卻沒有獨立分割出來,和財務會計一樣,都歸屬于會計學的范圍。主要是以財務會計為其基礎,對于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進行相應的監管和審查。所以,稅務會計中的信息資料來源于財務會計,而且財務會計在處理稅務的時候,不符合現在的稅法原則,有的時候稅收籌劃還需要相應的調整,根據稅務會計的計算模式進行計算和整合,進行相應的記載,然后再合理的記錄到財務會計的賬本之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不同點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 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目的性不同
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稅法為原則,計算企業的成本、收入、利益和所得稅等項目,主要的目標是為了保護國家的稅收,推動經濟的發展,從而能夠及時的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國家稅收管理人員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料;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針對企業的財務結果進行相應的計算,并且為企業的各個利益和相關單位提供準確的信息資料,從而保證企業投資決定的正確性。
1.2 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核算目標的不同
稅務會計監管和核算的對象主要是一些計稅經濟事項,但是財務會計核算的對象主要是企業通過貨幣進行貿易的經濟項目,其中有資金的循環、投資、流動和退出等相關的事項。
1.3 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核算根據有不同
稅務會計師依據國家的稅法進行計算,財務會計師依據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為基礎進行核算的。財務會計更加注重會計原則,根據會計制度中的規定來處理相關的經濟事務,因為會計人員自身原因和理解方面的不同,對于一些相同的經濟業務也會有不一樣的處理和表達的方式,也就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這也就表明會計事務方面的靈活性,也證明了會計制度和會計原則方面的彈性化管理。
1.4 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核算原則的不同
財務會計是以配比和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為了更好的體現會計在職期間,企業的生產經濟狀況和發展狀況,需要對企業在一定條件中的經費和利益進行科學的評價,但是稅法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更好的保障稅收人的利益,也方便保管,一般時候允許企業進行評估收益和使用資金[1]。
2.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分離的必然趨勢
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使得財稅合一成為可能,到那時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計劃經濟中的缺點也日漸暴露出來。
會計核算不能順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企業的發展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而且會計核算也要和市場經濟相融合,財稅相互融合的會計制度,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不夠靈活,核算方式單調,不能順應市場的發展。像是:通貨膨脹和科學技術等原因的影響,還有稅收計量的影響都不能直接的反映,使得核算體系和市場經濟像脫節。
2.1 財稅合一,使得會計信息缺少準確性
因為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在稅收對象上面存在不同,只是一味的追求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融合性,就會造成收人方面的信息錯誤,從而造成決策方面的失誤。
2.2 鞏固國家稅收的前提條件是保證稅務會計的獨立性
在財稅相融合的制度中,不能把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進行劃分,從而造成不穩定因素,也不能很好的體現出國家在稅收減免和強制性稅收方面的政策。納稅人為了更好的逃稅或是延期納稅,不開具發票或是延遲開發票,這些情況都說明了稅務會計獨立性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保證稅法的公平公正。稅務會計的獨立性還沒有達到政府制定的強制性稅收會計的要求。所以在我國還需要政府以稅收為基礎,制定相應的稅務會計制度,實現稅收的目標。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發展,所以,保證稅務會計的獨立性是必然趨勢。
2.3 稅務會計的獨立性是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
企業需要根據經濟狀況,自負盈虧,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限制是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所要具備的資格。企業比較注重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生產效率問題,但是財稅融合的方式,會計比較稅務、財政和信貸方面的信息,對于企業自身的會計信息的關注程度不夠,也就違背了企業的主要目標。財稅相分離后,企業財務就不受稅法經濟的限制,從而更好的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對于企業的經濟活動也可以進行靈活的處理。而且稅務會計也可以更加準確的反映出稅收制度的執行狀況,反映出企業的稅款狀況、繳納和計算狀況,以便滿足國家在稅收信息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非要按照稅法的規定去處理會計方面的工作,企業財務會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之中,進行相應的核算工作,還需要順應企業的發展,推動企業的發展。
2.4 財稅分離是會計改革的必然選擇
財稅融合的會計制度,主要的特征就是政策性強、轉換迅速,其中的會計研究、教育工作都要隨著制度發生轉變,教材是制度的基礎,對于會計的專業名詞進行研究和分析,也需要圍繞相應的稅法制度,不能單純的理解成為學術方面的內容。例如牽連到會計程序或是計算方法的轉變,有時會因為國家政策的變化而改變,通過這個可以看出,我國的理論教育和研究都具有政治因素。會計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完善會計體系,把財稅相分離,從而保證會計制度的穩定性。稅務會計要根據國家的稅法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保證國家的稅收政策,使得會計學科變得更加的科學合理,建立實際的會計體系[2]。
3.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相分離的措施
3.1 建立我國稅務會計模式,因為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不斷分離,稅務會計的獨立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我認為,我國稅務會計需要借鑒一些國家的做法,從而保證稅務會計模式既符合我國的發展狀況,又順應國際的發展趨勢。所以,需要借鑒英美的發展模式,但是這種稅務會計模式需要把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相分離。主要就是指,國家的兩種經濟職能主要是把國家作為社會的管理對象,使用政治權利,保證稅收的無償征收,從而保證社會的公共需求;國家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可以享受資產的收益權和企業利潤的調配。政府是國家的載體,其中的職能在市場經濟中發生轉變。身為社會的管理人員,可以使用其職能對企業進行相應的把控,像是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宏觀的調控等等手段。身為所有者的主要職能就是對企業的行為進行限制,從而更好的保證所出資金的保全、保值和回歸。這兩個職能的分離需要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企業的會計工作要深入到企業中去,而且,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分離也要很好的表現出來。
3.2 強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雖然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歷史不長,但是發展迅猛,從而大大的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效率性
因為電算化的原因,會計信息可以進行集中和重復使用,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可以在沒有增設原始憑證的情況下,分開進行工作;電算化數據的處理過程,使得會計信息具有了隨機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從而保證了電算化會計信息可以重復保存,跨年保存和使用,對于企業的資金發展狀況和流向有了全面的把握。這也就為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分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兩種稅務的分離變得指日可待。
3.3 健全和完善稅制的制度改革
稅務會計實行過程中的法律依據是稅收實施的重要保障。早在1994年以前,我國現代稅收制度的模塊還未正式形成。隨著稅收制度的不斷變化,現行的稅制也逐漸形成。第一是徹底的改變了流轉稅制,從而保證了增值稅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消費稅、營業稅和內外相融合的流轉稅制。第二轉變企業的所得稅制,把企業原來對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業主分別征收的多種類的稅收融合成為一個整體。第三改變個人所得稅制,把原來對外國人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針對國人征收的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統一為一個整體。第四對于資源稅,尤其是目的稅、行為稅以及財產稅等稅收項目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適度的進行增減。稅收管理制度也發生了轉變:稅收立法權、稅收執法權、稅務機構的設置和稅收征管范圍的區分都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建立了稅收管理體制?,F在,我國也逐漸建立起了多種模式的稅收調節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更好的保證企業稅務會計的有序運行,從而給企業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源[3]。
4.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財稅分離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擁有獨立特點的稅務會計學和財務會計已經成為會計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獨立的稅務會計,能夠有效的推動經濟的發展,也是國家稅收保障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蘆笛.我國稅會差異研究的特征與啟示——基于會計類13本核心期刊1979—2011年的數據[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1)
[2] 肖澤忠,胡國強,袁蓉麗.非文化會計環境因素對會計價值的影響[J]. 會計研究. 2013(04)
[3] 何義山.遞延所得稅問題探析[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