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黃萬華,葉鴻雁,賈建峰
(1.武威市金融服務中心 甘肅 武威 733000;2.中國建設銀行武威分行 甘肅 武威 733000;3.中國人民銀行武威市中心支行 甘肅 武威 733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前期脫貧攻堅戰的決勝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開啟了新局面。脫貧攻堅消除了貧困,是實施鄉村戰略的前提,而金融扶貧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鄉村振興對金融扶貧與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在理論上具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脫貧攻堅時期,金融機構更多側重于通過資金“輸血”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貧困人口持續增收和抗風險能力。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金融扶貧工作要適應新形勢要求,提供更符合群眾需求的金融服務。
目前貧困地區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顯著改善,還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相關增收產業持續跟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能夠鞏固和補充脫貧攻堅成果,更好地實現持續增收并改善居住環境。前期的脫貧攻堅和后期的鄉村振興,都需要金融支持[1]。
金融創新力度加大,金融科技被廣泛應用,打通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急需金融支持落后地區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以提供就業崗位,保證農民持續增收。農村金融創新發展是金融扶貧的延續和動力,扶貧資金能夠帶來更大的產業經濟效益,鞏固金融扶貧成效。
富民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項目資金,金融機構需要探索新的金融服務,在滿足基本金融需要的同時創新服務,根據鄉村實際情況探索創新,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支持。
武威市下轄4 個縣(區),其中天祝縣為“四省藏區”貧困片區縣,古浪縣為國家六盤山貧困片區縣,涼州區和民勤縣為“插花型”貧困縣。截至2019 年底,4 個縣(區)均摘帽,全市整體脫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 518 元,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環境也得到改善。
截至2020 年10 月底,武威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 037.32 億元,同比增長9.14%;各項貸款余額895.22 億元,同比增長6.2%;存貸比86.3%。
在財政、扶貧、銀保監等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對符合貸款條件且有貸款意愿的貧困戶全面摸底,凡用于產業發展的,按照“應貸盡貸”原則,落實“免擔保免抵押”政策,及時給予扶貧小額信貸支持。截至2020 年11 月底,武威市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59 億元。
人保財險在古浪縣開展“扶貧100”保險業務,充分發揮“保險保本墊底”的工程效應。天祝縣推出“防貧寶”,建立防止返貧致貧保險機制,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截至2020 年11 月底,武威市實現保費收入28.14 億元,增速11.09%,居甘肅省第5 位。
農村金融服務室廣泛覆蓋村鎮的同時,需要加強管理并發揮積極作用。武威市三縣一區落實行政村農村金融服務室組建掛牌和人員配備及培訓工作,切實發揮金融惠農、助農的作用。武威市共建立農村金融服務室1 062 個,配備人員3 036 人。鄉鎮建立農金站95 個,覆蓋率達到100%。中國建設銀行已在武威市建立了1 173 個“裕農通”助農取款點,構建了農村服務網絡,為一批農村商戶、農資企業以“惠懂你”線上金融服務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
武威市三縣一區共設立了8 000 萬元風險補償金,成立金控武威融資擔保公司并做好融資擔保工作。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完善融資增信服務,幫助企業及農業項目紓困。截至2020 年10 月底,金控武威融資擔保公司擔保項目89 個,放款4.44 億元,在保項目162 個,涉及金額8.81 億元。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金融服務各方構建穩定的長效利益機制,目前產業項目貸款大多針對大型龍頭企業,農戶的利益有時難以保證,政府、金融機構的多方監督至關重要[2]。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武威市分行先后為古浪越海公司產業扶貧基地授信3 億元,先期投放2.5 億元,帶動400 余貧困戶實現了就近就業;為涼州區和天祝縣貧困村提升工程發放貸款2.75 億元,改善了貧困村交通和人居環境條件;為古浪縣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投放貸款5.5 億元,有效解決了黃花灘5.6 萬生態移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為天祝縣藜麥項目投放貸款3 500 萬元,為天祝臣祥菌業項目投放貸款1 000 萬元,吸納南陽山片區64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2 849 戶生態移民脫貧致富。甘肅銀行武威分行累計為德青源金雞扶貧產業項目投放貸款4 500 萬元,積極支持農村人口實現就近就業和通過發展產業致富。
雖然金融扶貧在脫貧攻堅時期及鄉村振興銜接階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具體有以下4 個方面。
武威市下轄三縣一區,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業不具有典型的發展優勢,農業發展水平較低,風險較大,部分貧困戶發展意愿不強烈,對信貸的需求不足,缺乏有效的貸款載體,難以發揮金融扶貧效果。
當前鄉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涉農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久以來無法化解。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通過貸款對產業項目發展進行支持,貸款種類少,涉農貸款主體因為金融承貸能力不足,統一的信貸政策和授信模式對落后地區存在制度限制,而國有大型銀行的信貸產品傾向于經濟發達地區,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滿足[3]。
武威市部分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信貸支持不足,農村擔保機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部分偏遠鄉鎮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快基礎金融業務的普及和創新。
武威市金融機構探索創新多種模式,擴大小額信貸發放范圍。貸款資金到位后,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大幅改善。武威市三縣一區發展側重點不相同,自然資源的差異導致缺少符合特定環境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引導國有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繼續深化普惠金融事業建設,向基層延伸普惠金融服務機構網點,加快落實“五專”經營機制。引導甘肅銀行、蘭州銀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方向,繼續下沉經營管理和服務重心,重點向縣域和鄉鎮等地區延伸服務觸角。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進行規范管理,提高中和農信發展模式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規范性,引導農商行參考孟加拉格萊珉銀行模式,支持農村婦女發展相關產業。
金融機構應探索創新基于村集體經濟的抵押及質押貸款,激發農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鄉村振興階段,農村貸款缺少抵押擔保,政府應通過擔保基金,解決農戶貸款難題。對于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完善“企業+合作社+大戶”聯動機制。
發揚農村宗族制度在誠信建設中的作用,構建新時期社會誠信懲戒模式,規范使用信貸資金,實現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農戶有需求、銀行最支持、社會得效益。
鄉村振興的重點在人才,要重點培養既熟悉金融,又熱愛鄉村事業的人,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人才的創造力,真正發揮金融服務的作用,提高鄉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