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煥煥
摘 要: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的不斷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深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也在逐漸完善。為了進一步了解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的進展情況,筆者深入漢中市寧強縣代家壩文化站進行調研,并結合調研情況整理出涵蓋該文化站免費開放現狀、存在問題、相應措施的調研報告,供讀者參閱。
關鍵字:免費開放;代家壩文化站;人才建設;經費保障
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節點,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對滿足農民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促進農村文化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2011年“三館一站”免費開放以來,我市各基層文化站的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給廣大民眾的生活帶來實惠。為了深入了解寧強縣代家壩鎮基層文化站建設情況,漢中市群藝館領導干部對當地的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1 基本情況
寧強縣代家壩文化站于2011年9月份正式向公眾全部免費開放。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所有免費開放項目實現規章制度健全,服務內容明確,保障機制完善。同時也在活躍本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最新致富信息,提高基層農民的科技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1 拓展文化視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寧強縣代家壩鎮基層文化站總占地面積680平方米,內部設置圖書閱覽室、娛樂室等功能室,電腦等設備齊全。館內圖書室藏書近3000冊,報刊雜志十余種,電子閱覽室也已投入使用。圖書室每年的借閱人數已達到400余人,圖書種類集中在農業、技術、健康等與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文學類的圖書借閱次數相對較少。目前該鎮共有農家書屋19家,圖書2600余冊,報刊雜志十余種,并且隨著各級政府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和文化下鄉的逐步推進,圖書的種類和數量還在逐年增加。圖書借閱方面,制訂了辦證須知、借閱制度、閱覽規章制度,加強文化站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并做好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于每周一至周五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每天都有人來綜合文化站看書、下棋、查找科技信息等;星期六、星期日留守小學生來綜合文化站打乒乓球、看書、上網查找資料等活動。
1.2 活躍群眾文化,積極組織各類活動
在社會各界對免費開放工作的支持下,該文化站已擁有秧歌服50套、鑼鼓服20套,并且配有二胡、板胡、揚琴等樂器。每天群眾自發進行的廣場文藝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代家壩文化站主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漢西杯”運動會,吸引了周邊不少群眾主動參與,參賽運動員達到700余人,反應熱烈。去年國慶節,代家壩鎮麻柳灣舉辦了慶國慶文藝晚會,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代家壩鎮文化站舉辦機關單位乒乓球比賽。七一前夕,由漢中市群藝館、當地學校、鄉鎮村民等共同舉辦了“慶七一.踐行群眾路線”文藝演出,當地村民活動參與活動,這些文化活動對豐富民眾生活內容、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3 結合實際需求,認真搞好培訓工作
針對農村現狀和農民的實際生活需要,文化站克服自身各種困難從鄉鎮小學借用教室,并在縣上請來專業人員擔任培訓教師,開展了一系列面向廣大基層農民的培訓班。培訓種類有:農業技術推廣類培訓、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初級計算機培訓等等,每年參加培訓的有3600—3700人次。培訓班的順利開展不僅提高了廣大基層農民的知識水平、擴充了農民日常工作的生產技術,同時也開闊的他們的視野,為農村創業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存在問題
文化站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是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質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措施,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通過這次對寧強縣代家壩文化站的調研,我們看到基層文化站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也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1 基層文化站的人才儲備情況不容樂觀
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后,由于缺乏人員編制,管理人員大多兼職,不能全心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來,文化站管理的穩定性和開放時間受到了限制,不能發揮其功能作用,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管理人員大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文化站管理規范化程度不高。目前而言,基層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缺乏新血液的注入,大都屬于“青黃不接”。 電子閱覽室的后期維護缺乏技術支撐,一旦電腦系統崩潰就無法恢復,導致一些重要信息丟失,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失。急需培養相關技術專業人員。
2.2 工作經費不足
由于建設之初各級既沒有考慮指導管理人員的及時配備,更沒有考慮落實運行經費,致使建起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大部分由于缺乏運行經費因而不能投入運行,基本形同擺設。資金不足,無力支付村級農家書屋管理員的管理費用,致使村級農家書屋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導致一些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一些有建設性的新思路無法落實,也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2.3 文化站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
文化站都配備了10萬元文化器材設備,招標采購了電腦、書柜、桌椅、照相機、攝像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上千冊圖書等。文化站設置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圖書閱覽室、辦公室和多功能活動廳,無論是從功能、結構還是硬件、軟件上都能滿足鄉鎮文化站的基本需求,但沒有專人的維護管理、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必將浪費,違背了建設此項工程的初衷。
3 解決措施
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是一項長期的文化建設工程,必須統籌規劃、科學實施、扎實推進。 現就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提出一點建議。
3.1 配備專業人員,扎扎實實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認真落實中央六部委和市委宣傳部的有關意見精神,盡快配備縣、鄉、村三級的宣傳文化人員,特別是要盡快統一配備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宣傳文藝指導管理人員。通過公開招聘方式聘任文化站站長和專職工作人員,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保障。確保專人專職專用,杜絕隨意挪用現象;積極引進具有文藝特長、熱愛文化事業的專業人才充實隊伍;可根據實際情況,發展農村編外文化隊伍,發動當地有文化熱情的“農村文化帶頭人”參與到鄉鎮文化工作中;要定期開展文化站從業人員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職業操守、業務能力,努力在全市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農村基層文化干部隊伍。
3.2 核定經費確保文化站活動經常化
文化站是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文化站建設資金和運行維護資金的投入。努力做到每一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國家投入不少于5萬元,省級投入不少于3萬元,縣級財政不少于1萬元,鄉、村級投入不少于1萬元,要把這些投資納入各級的財政預算加以落實。使文化站各種文化資源不斷更新,滿足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3.3 多渠道發揮文化站作用
文化站要發揮其陣地作用,強化服務職能,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圖書借閱、培訓指導等常規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在節慶日、農閑時節,利用基礎設施優勢開展大中型文化活動,并組織開展文藝賽事、健身文體活動以及流動文化服務等,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勵通過進行市場化運作舉辦各種文藝活動,以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鄉鎮綜合文化站發揮最大功效,真正保持文化站的生命力,才能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生.淺談文化館(站)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J].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0(12)
[2]羅金蓮.加強基層文化建設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 中國土族. 2006(04)
[3]王金甫.對鄉鎮文化站的認識及思考[J]. 劇影月報.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