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勇
中國是一個擁有12億人口農業大國,占世界人口的22%,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要解決吃飯問題,首先要有資源,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積有限,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而隨著全球水資源危機的加劇,我國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加劇,中國國土的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并成為制約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工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對用水量占總用水量80%的農業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水資源短缺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環境問題之一。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國家對農業水資源問題日益關注。
1 發展節水農業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更是農業的命脈。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農作物離不開水,沒有水就沒有農業,中國能以占世界8%的耕地養活占全球22%的人口,根本條件之一就是有40%的耕地是灌溉農田以及建立在灌溉條件下的作物多熟制與高產栽培綜合技術。從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狀況來看,如此大量的農業水資源供給是不可能實現的。出路只有一條,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節水農業的發展是必由之路。
由于國內對農業水資源管理尚不完善,政府對農業節水灌溉重視不夠,導致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措施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應用和推廣,從而使水資源的浪費嚴重。今年東北旱情嚴重,抗旱灌溉更是浪費驚人,主要是大田漫灌,導致人畜飲水出現困難,據估計,每年農業浪費的水量達1 000億m3。
農業要發展必須有足夠的水資源,然而現實是農業不可能長期維持用水第一大戶的地位,未來的農業用水只能是零增長或負增長,用水量是不能擴大的。農業節水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緊迫性。
2 我國節水農業發展成績卓著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用水幾乎零增長的條件下滿足農業發展需求,創下驕人業績。我國節水技術大綱已經發布,其中農業節水技術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把農業用水量零增長定為重要的目標。
3 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3.1 信息技術在高效用水農業中的作用顯著,但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廣泛應用
現代農業是以現代科學的高新技術的應用為標志的。目前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措施。在西方發達國家,通過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地球定位系統(GPS)及計算機網絡獲取、處理、傳送各類農業信息的應用技術已到了實用化的階段 ,應用“三S”技術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發展高效用水農業。例如,建立“田間墑情監測網系統”,對全國的農田墑情進行監測,為農業灌溉用水和抗旱減災服務。
在我國這一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例如今年東北的嚴重干旱,如果及早發布旱情預告,積極組織抗旱減災,應該能挽回巨大的經濟損失。
3.2 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困難很大
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與粗放低效利用的狀況并存,而水資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由于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我國農業用水的利用率很低,而新的節水技術需要資金投入,政府投資力度不夠,對農戶而言又要增加經濟負擔,因此節水技術推廣困難重重。
3.3 節水認識上存在誤區
目前,在我國節水農業發展上認識還存在著一定誤區,其一,節水農業以技術含量定高低,認為高新節水技術才是節水,研究、推廣予以足夠的重視,而那些技術實用性強,效率比較高的“土”技術則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第二,注重工程節水,忽視農藝節水。第三,節水灌溉農業和旱作節水農業分離,由于管理的原因,在節水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門基本注重灌區,農業關注旱區,兩者有不相往來的趨勢,旱作節水與灌區節水發展不平衡,制約了節水農業的發展。
3.4 農業節水系列標準的不完善
農業節水系列標準尚不完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指標體系,對于一個節水工程而言,局部是節水效益高的,但從整體上來考察則是不節水無效益的。
3.5 注重推廣單項技術,缺乏規模意識
我國節水農業發展過程中,往往只注意單項的工程技術如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的推廣,缺乏將這些技術和農業措施緊密的結合,形成規模,從而實現大面積農田節水技術。
3.6 國家對農業節水投資力度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節水農業資金不足,制約了節水農業的發展,國家投入節水灌溉資金250億元。但這些資金同巨大的資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資不足,依然制約節水農業的發展。
4 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幾點對策
4.1 進一步確立節水農業的重點-----田間
目前,我國節水農業的重點是在灌區的節水工程上,應該進行戰略性地調整,確立我國節水農業發展灌區和旱區節水農業并重的節水方針,節水的重點是田間。
旱區節水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條件是十分有意義的。
無論是旱區還是灌區,節水重點應該放在田間,通過農藝等多種措施,減少無效蒸發,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 建立和完善的用水計量體系
計量體系,是節約用水的基礎性工作。我國許多灌區缺乏完善的計量體系,致使灌區不能按量收費,制約了水資源高效利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性工作,必須進行完善,為水資源計量收費奠定基礎。促進國家有限資金的高效利用。
4.3 加大投資力度,實行政府扶持和農戶投資相結合投資方式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同時鼓勵農戶增加對節水農業的投資,從而提高農業效率。
4.4 因地制宜,建立高標準節水示范區
根據區域性水資源特點,建立一批高標準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區,因地制宜地采用成熟的綜合配套技術,加快現有技術的組裝配套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為節水農業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