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黎公社對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上總的來說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巴黎公社缺乏統一的思想指導,對于當今各國的共產黨,首先應當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把握思想上和意識形態的的統一;其次巴黎公社時期經濟基礎遠不能與二戰之后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各國情況相比,如今共產黨更應該把本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關鍵詞:國家建設;馬列主義;經濟命脈
一百四十三年前(巴黎公社起義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無產階級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為推翻地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國家政權而進行了一次武裝斗爭。正是這場斗爭讓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政治的舞臺。也為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掀起高潮埋下了伏筆。
巴黎公社雖然僅存在了72天就失敗了,但它的偉大歷史意義永遠不可磨滅。巴黎公社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它為后來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政治上,第一,它摧毀了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五大支柱——常備軍、警察、官僚、僧侶和法官。特別是用人民武裝取代資產階級常備軍,不僅為一切社會經濟進步創造了一個必要的條件,而且也為防止反動階級的復辟和抵御外國侵略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公社不僅摧毀了資產階級統治人民的物質支柱,也摧毀了他們統治人民的精神支柱——宗教,使人民在思想上獲得解放,為日后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廣泛傳播打下了基礎。經濟上,第一,公社將逃亡資本家的企業交由工人管理,反映了工人剝奪資產階級生產資料、消滅剝削制度的一種社會主義傾向。第二,它創立了工人直接管理工廠的新制度,第一次提出了“贖買”政策和對私人企業實行監督,這為以后無產階級國家改造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可作借鑒的經驗。總之,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無產階級武裝暴力直接奪取城市政權的第一次嘗試。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的學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上寫下了光輝、偉大而悲壯的一頁。巴黎公社把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及其國家的斗爭推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1 巴黎公社運動
1870年,法國在同普魯士的戰爭中遭到慘敗,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逼近巴黎的普魯士軍隊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態度。1871年2月,同德國(當時普魯士隸屬于德意志的一個邦聯國)草簽了條約,同意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并割讓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給德國。同時,調集軍隊,準備解除巴黎人民國民自衛軍的武裝。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市內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時,被人發現。巴黎人民奮起反擊,當晚就占領了城內的戰略要地,臨時政府總理梯也爾狼狽逃出巴黎,遷往凡爾賽。不久,巴黎公社成立,它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法蘭西國家銀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著數以十億計的法郎,而公社卻對此原封不動也未派人保護。他們向銀行請求借錢,卡爾·馬克思認為他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全部沒收銀行的資產。公社為防備譴責而選擇不去沒收銀行的資產。結果銀行資產被搬運到了凡爾賽武裝凡爾賽的軍隊。
5月24日,已完全焚毀的巴黎市政廳被攻下,巴黎公社的主要成員德勒克呂茲犧牲,瓦爾蘭被捕。5月27日,5000政府軍圍攻退守在巴黎東北的拉雪茲神甫公墓的最后200名公社戰士,最后這些戰士在墓地的一堵墻邊全部犧牲。5月28日,公社失敗。國防政府隨后對公社社員進行了鎮壓。未經審判的處決延續了一個多月,據估計約有2萬人未經審訊就被槍殺,加上在戰斗中的死者,公社方面死亡者約為3萬多人,被逮捕、監禁者約為5萬人,流放、驅逐到法屬太平洋島嶼的約7000人。1889年,法國政府對公社社員實行了大赦。
2 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
從主觀上說,是由于當時法國工人階級在政治上還不成熟,3月18日革命后,公社沒有乘勝向凡爾賽反革命巢穴進軍,消滅已瀕于瓦解的梯也爾政府的反動軍隊。在同凡爾賽的戰爭中,公社缺乏統一的軍事指揮中心,并錯誤地采取了消極防御的戰略。公社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以加強自己的經濟實力,并利用它對凡爾賽政府施加政治壓力。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的直接后果是缺少資金以及經濟的支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不掌握經濟的命脈就無法真正掌握國家的政治與政權的穩固。
公社對團結農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末能建立工農之間的聯盟。此外,在公社委員會內部,忽視必要的集中,始終沒有形成一個有權威的領導核心,在宗派斗爭上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從而削弱了革命的力量。但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當時法國的無產階級還缺乏取得革命勝利的客觀歷史條件。70年代初的法國,法國的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尚處于早期階段,尚處于資本主義的“青年時代”, 工業中小生產還占絕大多數,農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數,經濟發展遠不能承載巴黎公社這樣的無產階級政權,也就是說,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還不具備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這種新制度的條件。
由于法國無產階級本身的歷史局限性,在軍事斗爭,軍隊指揮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嚴重的錯誤:一是錯誤地始終采取防御政策,沒有利用多種機會去消滅凡爾賽反革命力量;二是軍事組織混亂,紀律松弛。公社未很好地利用這些條件,部隊缺乏必要的組織紀律和統一領導,任意行動和自由來去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直接導致了無法組織起有效的軍隊。軍隊是一定階級及其政黨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沒有軍隊的有力支持難以掌握和穩固政權。而缺乏有利的思想保證,意識形態上達不到統一,就無法真正組織起運動。這就決定了公社必定失敗的命運。
3 巴黎公社對國際共產主義產生的深遠影響
3.1 在國際范圍內發揮了工人運動領導中心的作用,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一國際根據歐美各國無產階級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聯合的愿望和要求,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下,把歐美各國工人有組織的隊伍匯集、團結在為”工人階級的保護、發展和徹底解放"這一共同目標的旗幟之下,第一次實現了國際范圍內的工人大聯合,從而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真正具有了國際的性質。
3.2 廣泛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并在與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斗爭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地位
要使無產階級擺脫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各種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就需要正確的、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為指導,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根本利益和自己獲得解放的條件和途徑。第一國際及其總委員會在指導和支持各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通過各種社會主義派別之間的交流、爭論和斗爭,通過實踐的檢驗,逐步認清和清除了工人運動中各種不科學的、非無產階級的社會思潮,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同國際工人運動實踐的結合,逐步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地位,為在國際范圍內開展共產主義運動樹立了堅固的、科學的思想理論基礎。
3.3 再次,在思想理論方面和組織方面為在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準備了條件
國際工人運動具有了一個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的綱領和一個建立在無產階級民主制度基礎上的章程。為各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獨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政黨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樣板,培養了骨干。
4 巴黎公社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必須:
(一)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它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歷史上一切先進思想的優秀成果,創立了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落腳點。這三個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的世界觀。對于當今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來說,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愿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二)必須堅持把經濟的命脈掌握在共產黨人自己的手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促進國有經濟發展壯大,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
首先,社會主義公有制就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要充分認識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合理性,國有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最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無論在哪個國家,也無論它采取什么樣的制度,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大企業都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穩定和安全,國家也需要保證這些大企業的安全。而在資本主義國家,私營大企業在經營狀況好的時候,私人資本攫取高額壟斷利潤,一旦出現資不抵債、理應破產時,卻要用國家的錢救私人所有的企業。這樣的所有制結構,是真正的產權不清晰。這種劫貧濟富的產權制度,對普通老百姓很不公平,也有很大的經濟安全隱患。國家經濟命脈只有掌握在國有經濟手中,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的統一。
其次,要堅定搞好國有經濟的信心。通過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我國國有企業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不僅吸收了西方企業管理制度的優點,而且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如建立了專司國有資產監管的出資人制度,加強了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等。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對國有企業干部職工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再次,要正確理解和堅持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我國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過程中,逐步改變了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狀況,雖然國有經濟的比重有所減少,但總量繼續增加,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過去,在不屬于國家經濟命脈的一般性競爭領域,對一些負擔過重、經營困難、長期虧損、技術落后的國有企業進行“關停并轉”,表現出國有經濟的“退”,有利于國有經濟集中力量、加強重點,發揮主導作用;今天,在一些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鼓勵競爭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國有企業兼并技術落后、經營粗放的民營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同樣也有利于發揮其主導作用,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國家需要對一些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大投資,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5 結語
當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雖然處于低谷期,世界上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只有中國,古巴,朝鮮,越南,老撾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但是越是低谷期就越要認識到事物前進性與曲折性共同發展的產物,而且是呈螺旋式上升。經過了低潮就必定會迎來高潮。低潮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更應該注意前車之鑒,吸取先人的經驗教訓,總結經驗,結合各國的實際國情,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正把國際共產主義新運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實現共產主義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尤金.舒爾金德:《巴黎公社—左派觀點》,1972年英文版.
[2]J.羅熱里編:《一八七一年》,1972年法文版.
[3]馬克思:《資本論》,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J.A.利思編:《公社的形象》,1978年英文版.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劉正周:《管理激勵》[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7]袁忠信:《軍隊黨的建設基本問題》[M].西安政治學院訓練部,2006.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柴紹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J].黨建研究,2011.
作者簡介
梁駿楷(1990-),男,江西萍鄉,碩士,研究方向:大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