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緞
摘 要: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被認為是從源頭上鏟除腐敗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的特殊時期,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這一領域的腐敗未能得到根本防治。只有從法律、制度、科技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才能使“市場化”真正成為反腐倡廉的“利器”。
關鍵詞: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腐敗;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317-02
公共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優化配置必須走市場化道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運行機制,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當前“市場化”已成為公共資源配置的主要趨向,并被認為是遏制公共權力腐敗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由于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的特殊時期,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功能并不完善,權力運行不規范,立法相對滯后、監管缺乏等制約因素,使得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中仍然掌握著絕對的支配權力,容易出現職能“越位”與“錯位”的現象,腐敗行為不同程度存在。只有從法律、制度、科技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才能真正發揮“市場化”防治腐敗的作用,扎實推進反腐倡廉工作。
一、公共資源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內涵
公共資源,指能為人類提供生存、發展、享用的一切自然物質與自然條件,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態環境、人文資源和相關衍生資源。由于這些資源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共同所有的基礎條件,我們稱之為公共資源,主要包括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和行政資源[2],其主要配置類型有計劃配置和市場化配置兩種。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公共資源的配置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行政審批模式,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逐步加大,最后轉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所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是指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在政府宏觀調控下,依據法律法規,經過科學合理程序,運用價格調節的手段,用陽光操作的辦法,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電子競價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其他市場競爭方式進行的公共資源分配或處置[3]。換言之,就是利用市場的作用,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價格信號調節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協調供求關系,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反腐意義
實踐表明,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其中一項重大措施就是大力推進公共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黨的十八大提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公共資源配置的過程以及行政權力運行置于“陽光”下,對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公共資源交由市場配置后,市場機制通過公開的招拍掛等形式決定公共資源的配置結果,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保證公共資源的配置滿足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要求;其次,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實行“陽光運作”,行政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為社會監督和制約權力運行提供了條件,官員的腐敗曝光度將大大增加,有利于抑制官員的腐敗動機;再次,公共資源的配置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運作,可以大幅度壓縮政府對配置資源的干預,能夠從根本上減少“暗箱操作”和尋租腐敗的土壤。
三、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過程中的腐敗表現及原因
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模式對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行為的產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目前“市場化”的環境尚不成熟,法律制度、管理體制及市場運行機制等方面尚不健全,部分官員為謀取私利或部門利益,主動利用手中權力“設租”,在公共資源招拍掛等環節中,收取“租金”,進行權錢交易。
第一,相關機制缺失降低了防腐效果。由于改革不到位,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領域集規則制定者、執行者和參與者等多種身份于一身,這種集“裁判員”與“運動員”于一身的高度集權體制,缺乏相互制約的機制,難以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則,并且由于監督機制不夠完善,行政權力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滋生新的腐敗問題。
第二,法律體系不健全。目前,中國公共資源配置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是導致腐敗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廈門已率先出臺了全國首部關于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地方法規,并制定了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但全國性行業內配套的政策法規仍然缺乏。政府采購、建筑工程、土地類資源等領域由于國家重視,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健全,也比較完善。但其他諸如森林資源、服務資源以及中介資源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當缺乏[4],造成了部門與部門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領域與領域之間推行不平衡,影響了工作的整體有序推進。
第三,監管制度不健全。目前,公共資源配置領域缺乏統一的監管制度,各監管職能部門之間權力、義務和職責劃分不明確,導致監管缺位、失位、越位或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很多政府部門對信息發布、資格審查、開標評標等制度規定不詳細,程序操作不規范,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評標、定標缺乏客觀標準,隨意性大,感情因素及行政色彩濃,這就為滋生腐敗提供了土壤。
四、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防腐對策
針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領域存在的問題,只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相關制度,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才能真正發揮“市場化”防治腐敗的作用。
1.健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法律法規。在公共資源配置領域,引入“市場化”配置模式,必然會涉及眾多權力與利益關系的調整與協調,為有效防范和控制市場化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及其他風險,就有必要以完善的規則和嚴格的法律制度,來約束和規范權力運行和政府行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公共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應以立法為先導,逐步建立起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此,應通過立法對地方政府、監管機構、消費者及經營者的權利、義務、責任等進行法律界定,明確各類公共資源管理的目標、程序、范圍、原則、組織形式以及法律責任等,使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違背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依法追究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使尋租腐敗得到有效遏制。endprint
2.健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相關制度。腐敗的根源在于制度約束存在漏洞。為此,要根據公共資源的特點和市場化配置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遏制權力腐敗的市場化制度。一是強化理念更新,形成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的共識。通過運用市場機制解決腐敗的深層次問題,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踐證明,政府的廉潔程度往往與市場機制的實現程度成正比,防治腐敗必須著力健全市場機制。二是深入推進制度體系建設。逐步將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土地交易、國有產權交易等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招標投標平臺,并逐步建立起內容完整、程序嚴密、配套完備的制度體系,規范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運行機制,使配置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權力運行的每一個步驟都有制度和法律依據,逐步構建起制度防腐的屏障。
3.構建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監督體制。強有力的監督是避免腐敗滋生的重要手段。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也表明,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督力度越大的地方,其防治權力尋租的成效也越顯著。為此,應盡快完善科學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體制。一是按照“管辦分離”原則,理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監督體制,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配置決策、監管、執行的分離和制約,確保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不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加強對公共資源配置前、配置中、配置后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性作用。三是加強與審計、紀檢監察、工商等部門的協調合作,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合力。紀檢部門應強化法紀監管,切實查處配置過程中各方的違法、違紀行為。四是強化社會監督。積極拓展以人民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為主的社會監督[5],通過公開各類配置信息、過程和結果,將公共資源配置置于“陽光”下,增加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同時通過設立投訴舉報箱、開辟網絡舉報、公布投訴舉報電話、開通媒體監督熱線、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方式,接受全社會監督。
4.利用科技手段防治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腐敗。科技反腐是應對當前反腐倡廉形勢的客觀需求。在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領域引入科技反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業務流程。按照公共資源配置各業務流程特點,對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公共資源配置系統設置詳細的流程和節點,流程相對獨立,節點相互制約。通過完善業務流程,全面實現電子化操作,減少人為控制,從源頭上預防腐敗。二是用“電子眼”看管權力。結合各項制度,將現代科技全方位融入公共資源配置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建立全程化的監控系統,用電子眼代替人眼,用電腦代替人腦,對配置活動實現全程無縫隙的監管,減少人為因素干預。通過運用招投標業務統一監管軟件系統、計算機自動抽取系統、語音自動通知評委系統、評標專家管理軟件系統、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音視頻實時監控系統、企業數據庫等,形成以機器管人的一整套電子監管手段,構建集協同辦公、全程網上采購、電子評審、專家庫管理為一體的高效電子管理平臺,實現資源配置運行全流程公開、透明、留痕。三是建立電子監察系統。在開評標區安裝音頻視頻監控系統,對各類配置活動做到無死角、無縫隙、全過程監管;在評標區設置無線通信屏蔽系統、門禁系統,保證評標過程不受外部干擾;通過安裝“全球眼”實現紀檢監察部門遠程聯網,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紀檢監察部門實時全方位監察,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和虛假投標,真正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腐敗無以遁形。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h/2013-11-12/c_
118113936.htm,2013-11-12.
[2] 徐曉日.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腐敗防治[J].長白學刊,2012,(5):67-70.
[3] 吳盛光.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J].福州黨校學報,2009,(1):14-18.
[4] 陳榮輝.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J].發展研究,2007,(3):76-78.
[5] 侯水平,周中舉.構建中國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管體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4):136-140.
[責任編輯 魏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