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秋
(燈塔市農業農村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燈塔 111300)
試驗時間:2020年5~9月。試驗地點:燈塔市大河南鎮大河南村。
試驗地:大棚(一年棚齡);土壤類型:棕壤;土壤質地:壤土;前茬作物:玉米;品種:萬糯;前茬作物產量:每畝600公斤;前茬作物施肥量(每畝折算純養分含量公斤數):氮14,磷5,鉀5;試驗田土壤農化性狀:有機質12.1克/公斤、堿解氮105毫克/公斤、有效磷22.1毫克/公斤、速效鉀114毫克/公斤、pH6.7。
試驗用肥及價格:有機肥80元/噸、尿素1900元/噸、過磷酸鈣1150元/噸、硫酸鉀5000元/噸、磷酸二銨3000元/噸、紅四方2200元/噸、磷酸二氫鉀7500元/噸、商品有機肥800元/噸。
西紅柿;品種:粉太郎;茬口:春茬。
試驗處理:處理1為常規施肥,常規有機肥+常規撒施底肥+常規追肥。底肥:每畝施農家肥6000公斤作基肥,條施養分含量為46%的尿素10公斤、16%的過磷酸鈣50公斤、64%磷酸二銨10公斤、53%的硫酸鉀25公斤和復合微量元素0.5公斤作為常規底肥。追肥:每畝施有機肥80公斤加過磷酸鈣80公斤為葉面肥,分3次噴施,每次間隔一周;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氮15-磷15-鉀15)60公斤和尿素40公斤,分4次平均施入。
處理2:常規施肥(減施條施底肥):常規有機肥+條施60%常規底肥+常規追肥。底肥:畝施農家肥6000公斤和尿素6公斤,過磷酸鈣(16%)30公斤,磷酸二銨(64%)6公斤,硫酸鉀(53%)15公斤,復合微量元素0.5公斤;追肥為常規追肥,同處理1。
處理3:常規有機肥+條施40%常規底肥+常規追肥+在常規施基肥基礎上每畝增施商品有機肥300公斤。底肥:畝施農家肥6000公斤,加施商品有機肥300公斤,每畝尿素4公斤,過磷酸鈣(16%)20公斤,磷酸二銨(64%)4公斤,硫酸鉀(53%)10公斤,復合微量元素0.5公斤;追肥為常規追肥,同處理1。
田間設計:本次試驗采用三個處理,每個處理安排三次重復設計,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為50平方米,2個畦。小區壟寬為66厘米。試驗安排在連棟大棚內,大棚總面積36畝,該大棚具備水肥一體設施。除施肥有不同外,各小區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曬種,以提高番茄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同時還起到一定的消滅病菌的作用。3月1日用多菌靈液對西紅柿種子進行浸泡1小時后,在大棚內開始撒種育苗。4月15日棚內整地,在整地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可在移栽定植前深翻土壤,通過晴天紫外線照射進行土壤殺菌,并用生石灰120公斤/畝對土壤消毒調酸,預防抑制西紅柿秧苗青枯病的發生發展,最后用500倍液的敵克松進行均勻噴灑,用塑料薄膜覆蓋悶土,3天后可以整地作畦,待適時進行定植移栽。5月1日西紅柿秧苗已有兩片真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時澆足底水,壟寬為66厘米,株距為30厘米,畝保移栽秧苗3300株。5月3日澆緩苗水。5月9日移栽后的西紅柿秧苗達到0.4米左右時用竹竿及時搭架、綁蔓上架。發現側枝及時去除,以防止營養水分流失,影響開花坐果。5月16日西紅柿進入2~3果期時開始追肥,每隔7天一次,共追肥4次。5月18日每隔3天連續噴施病毒清預防西紅柿病毒病,開花初期及時噴施坐果靈,提高西紅柿坐果率。第一序開花去掉。6月1日追肥在初花期至結果期追肥4次,間隔10天追一次。葉面噴肥3次。7月10日調查生育性狀,7月20日開始采收計產,每隔一天采收一次。9月30日拉秧。小區單采單收。灌溉方式為滴灌,根據作物長勢灌溉14次。灌溉時間依次為2020年5月:1日、3日、13日、23日4次;6月:1日、8日、19日3次;7月:1日、9日、20日3次,8月:1日、23日兩次,9月5日一次澆灌。每次灌溉量在10~14立方米。
通過對西紅柿整個生育期生育性狀的調查,可以看出,處理1、處理3小區的西紅柿葉色鮮綠,長勢良好,葉色差異不明顯,處理2略顯淡黃;處理1、2、3打頂平均株高分別為132.7厘米、137厘米、132.9厘米,處理2株高最高,坐果間距較大,處理1、3的株高相當,坐果間距較小,差異不明顯,且處理1的莖基粗為0.79厘米,大于處理3的0.77厘米,大于處理2的0.73厘米,因此處理1、3植株比處理2較為墩壯;處理3的單果重為169.63克,略高于處理1(166.24克)3.39克,大于處理2(160.68克)8.95克;處理3的單株果數為16.41個,多于處理1的16.38個,多于處理2的16.20個,但差異不明顯。不同處理對西紅柿生育性狀影響綜合評價為:處理3優于處理1優于處理2(每個處理畝株數均為3300株)。
通過對西紅柿產量性狀的調查,處理3的小區實測產量最高,為668.9公斤,折成畝產量為8923公斤,處理1的小區實測產量為638.7公斤,折成畝產量為8520公斤,處理2區實測產量636.2公斤,折成畝產量為8487公斤,比處理1畝減產33公斤,減產率為0.39%,在大棚生產中相差微小。處理3比處理1畝增產403公斤,增產率為4.7%,比處理2畝增產436公斤,增產率為5.1%。不同處理對西紅柿產量的影響綜合評價為:處理3優于處理1優于處理2(每畝栽培3300棵)
從經濟效益分析結果看,處理1的畝投入為每畝施農家肥480元、尿素19元、16%的過磷酸鈣57.5元、64%磷酸二銨30元、53%的硫酸鉀125元等常規底肥,共計783元。每畝追施有機肥6.4元加過磷酸鈣92元,共計98.4元;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132元和尿素76元,共計208元,肥料總投入1691元,西紅柿以當地當年批發價2.4元/公斤計算,處理1的畝產值20448元,去掉畝投入,純利潤18775元,產出投入比為11.09;處理2的畝肥料總投入為1595元,畝產值20369元,純利潤18774元,產出投入比為11.77;處理3的畝投入為1835元,畝產值21415元,純利潤19580元,產出投入比為10.67。
產量:根據試驗所得數據分析,產量從高到低排列順序分別為處理3大于處理1大于處理2。從畝產值、畝增效益來看,處理3無論是畝產值或是畝增效益都是最高,其次處理2,處理1表現最低。投入產出比:處理2大于處理1大于處理3。(注:畝投入除化肥外,其他投入相同,均按每畝600元計算)
通過對西紅柿整個生育期生育性狀的調查,可以看出,處理1、處理3小區的西紅柿葉色鮮綠,長勢良好,葉色差異不明顯,處理2略顯淡黃;處理3的單株果數都高于其他兩個處理,處理3單果重高于其他兩個處理。畝產量、產值從高到低排列順序:處理3畝產量可達到8923公斤,畝產值為21415元,高于處理1的畝產量為8520公斤,畝產值為20448元,遠高于處理2的畝產量8487公斤,畝產值為20369元。畝增效益從高到低排列順序:處理3為19580元、處理2為18774元、處理1為18757元。投入產出比從高到低排列順序:處理2為11.77、處理1為11.09、處理3為10.67。
從施肥指標來看,處理2(底肥中減少總施肥量的60%)產量、畝產值、畝增效益 都略低于處理1,但是相差微小,投入產出比高于處理1和處理3。處理3(底肥中減少總施肥量的40%,增施商品有機肥每畝300公斤,其他不變)投入產出雖然低于其他兩個處理,但是無論產量、畝產值、畝增效益都是最高,比處理1每畝多收入823元。從長遠看,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果蔬的市場競爭力,在農業生產中是農戶所追求的,同時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農戶習慣性常規施肥存在化肥施肥量偏大,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施肥比例不合理現象。因此,比較完善的施肥模式為處理3,其次為處理2,應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