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元
(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鄆城 274700)
從技術框架來看,農業大數據技術是智能技術與融合技術的合成技術體系,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信息自動化技術和各種先進的科技,信息傳播速度飛快,傳播量也很大,能夠為發展農業經濟提供精確的參考。本文將簡要介紹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相關概念,綜合探討農業大數據技術應用對構建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作用,并淺談如何推進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發展。
從基本概念來看,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各類農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與整合,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完善的參考數據,達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目標。此處的農業數據信息包括農業生物信息、農業氣象信息、農業環境信息、農業經濟市場信息等。在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發展中,運用農業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農業生物信息,可以了解農業病蟲害問題,準確分析農業經濟發展受到蝗災和鼠害的影響,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案。運用農業大數據收集和分析農業氣象信息,有助于降低氣象災害帶給農業經濟的損失。運用農業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農業環境信息,有助于實現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合理分化,改善農作物生長條件。借助農業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農業經濟市場信息,有助于做好經濟市場信息資源整合工作,準確定位農業產值。
目前,農業大數據技術應用對構建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8個方面:第一,提供農業推廣與咨詢服務;第二,做好農業監管和政策評估工作;第三,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活動;第四,提高農業從業者的能力;第五,加強農業災害和預警;第六,加強保險及風險管理;第七,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性;第八,增強市場準入。大數據技術所運用的科學技術設備有很強的技術性,發揮其在構建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作用,必須完善相關操作設施,為農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以及智慧化農業的發展提供合理、健全的平臺。與此同時,要結合農村地區的特征和困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收集、整合社會資源,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產業,增加廣大村民的收益,符合推進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發展理念。目前,不少農村地區都成立了農業產業化企業。對于當代農業產業來講,借助農業大數據技術實施動態化價值鏈管理模式,可以及時發現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管理與發展過程中的現存問題,運用農業大數據技術推進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的發展。通過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同時,立足于企業的價值鏈管理制度,制定系統化管理方案,推進管理科學化與規范化。從基本框架來看,價值鏈管理模式的前提是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完好的價值鏈模型。然后參考該模型,合理規劃企業經營方案與發展戰略,對本企業所處的價值鏈環節予以細化,將企業發展層次性目標視作內部價值鏈環節,這樣能夠讓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準確定位本組織在價值鏈的所處位置。然后合理制定發展規劃,整合內部業務,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體現本企業的產品優勢,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為本企業的持續性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不斷增強企業生產能力,同時組建各企業之間的聯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功能。政府應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和當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征制定科學的融資機制,針對農業企業扶持需求,做好相關財政預算工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專項扶持資金。同時,可以引導農業企業通過發展基金來提供風險補償資金,這樣有助于完善融資擔保資金補償機制,使企業融資更為順利。
優化農藝節水技術應用效果,降低農業灌溉耗水量與水污染問題。首先,農業部門應指導廣大農民做好水肥管理工作,避免灌溉用水與化肥混合后造成二次污染。同時,應指導農民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自動化灌溉系統,轉變傳統灌溉方式,以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其次,農業部門還需要協助本地充分利用農業大數據技術,同步發揮衛星傳感器、農業灌溉網絡和自動化控制器的功能,這樣能夠迅速檢測耕地土壤內部水分含量,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求實施中自動灌溉。再次,應用農業大數據技術主導下的水肥自動化管理系統,也能夠準確檢測耕地內的營養指數,并及時補充農作物肥料。施肥時,一般采用葉面噴灑和空氣中撒施兩種方式,采用氮肥、硫銨、尿素等肥料,確保農作物生長的養分充足,避免造成污染。與此同時,要科學使用耕作保墑技術。該技術是采用耕鋤等方式對農作物的土壤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這樣可以讓土壤存儲更多水資源,進一步降低水資源蒸發量。在使用該技術的過程中,應緊密結合當地土壤結構和氣候特征,準確把控耕作的深度,做好蓄水與除草工作。另外,要發揮地膜覆蓋技術的作用。該技術屬于頗為常見的農作物覆蓋技術,運用該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田土壤內部水分的對外蒸發量,改善農作物的水分成長條件和水分吸收能力,優化農田土壤的整體儲水性能,起到一定的節水效果。
運用農業大數據技術做好田間土壤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土壤環境監測活動,以此保持水土平衡,避免土壤內部存在嚴重的水分缺失問題,減少灌溉用水量。在治理田間土壤環境的過程中,首先,要全面分析田間土壤環境污染類型與成因,準確定位污染源頭,分析多方面的土壤環境污染原因,科學制定針對性防治策略。其次,應充分借助農業大數據技術,全面觀察落實田間土壤環境安全管理方案與污染防治措施。根據綠色農業發展目標和趨勢,不斷優化田間土壤環境管理方案,積極推廣綠色無公害農業生產模式,減少農業土壤環境污染問題。與此同時,要控制水資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落實環境保護法,促進水環境安全與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機結合。再次,要注重更新田間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設備,以便于提高土壤污染監測效果。另外,應注重借助農業大數據技術健全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促進土壤環境保護工作和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的有機融合,同步推進各項環保工作,全面維護生態平衡。除此之外,要重視做好土壤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百度貼吧、QQ群、論壇和微信群來指導人民群眾樹立環保意識,積極防治水環境和土壤污染問題,引導廣大農民參與綠色農業建設事業和農藝應用推廣工作,全面控制農業污染問題。
綜上所述,借助農業大數據技術,全面推進基層智慧化農業經濟發展,理應重視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經濟。與此同時,應重視優化農藝節水技術應用效果,降低農業灌溉耗水量與水污染問題,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自動化灌溉系統,轉變傳統灌溉方式,以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充分利用農業大數據技術,同步發揮衛星傳感器、農業灌溉網絡和自動化控制器的功能,這樣能夠迅速檢測耕地土壤內部水分含量,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求實施中自動灌溉。另外,應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監測田間土壤環境,控制農業污染,確保農作物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