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上市公司已初步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但是從運行的情況來看,還存在著獨立董事的選舉制度不合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工作目標不明確、獨立董事的報酬比較單一等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獨立董事;產生機制;激勵機制
一、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構成情況
我國股票市場目前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從數量上看,每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數量大都為3到4名,在董事會中的占比都已達到1/3以上。從職業分布來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一般是大學教授、科研機構專家、退休政府官員、其它企業的高管等。從學術背景來看,這些獨立董事一般由法律、經濟、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專家構成。
二、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獨立董事選舉制度不合理
我國規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產生要經過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對獨立董事候選人進行提名,第二個環節是股東大會對獨立董事候選人進行選舉。在第一個環節,無論是公司的董、監事會,還是大小股東(單獨或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1%以上股份的股東)都可以對自己中意的獨立董事的候選人進行提名。在第二個環節,由于股東大會選舉獨立董事時是采取累積投票制,所以,在這個環節,無論大小股東也都有可能選出自己提名的獨立董事。但是,在最終選出的獨立董事成員中,經大股東提名當選的獨立董事的數量要絕對多于經小股東提名當選的獨立董事的數量。表面看來,這兩個環節既維護了大股東的權益同時又兼顧了小股東的權益,但卻可能給以后公司的治理埋下隱患。因為不論大小股東都是“經濟人”,都必然要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所以他們提名并選舉出來的獨立董事在履行職責時就會或多或少偏袒自己的提名股東,不會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發表意見,從而喪失了獨立性。
2.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工作目標不明確
設立獨立董事制度和監事會制度的目的都是為了從內部加強對公司監督管理,但從國外的實踐來看,不同國家的上市公司一般只選擇其中一種制度。比如,英、美等國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獨立董事制度;而德、日等國的上市公司采用的是監事會制度。
但是我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上市公司既要求設立獨立董事制度,同時又要求設立監事會制度。從時間上來看,我國先是引入監事會制度來強化公司的治理,但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效果不理想,于是又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希望能彌補監事會制度的不足。但是我們如果把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職責進行比較分析,不難發現兩者都可以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查,都可以提議上市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都可以對上市公司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不當職務行為進行監督等。這就可能導致 “搭便車”的情況,即同一件事情有多個機構,但每個機構都希望對方去承擔責任,自己坐享其成,結過是沒有一個機構對這件事情負責。因此,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并不是簡單地多設立幾個監督機構就行了,還必須科學地對各個監督機構的工作目標進行設定,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他們各自的職責。
3.獨立董事的薪酬比較單一
獨立董事承擔著對上市公司監督管理的職責,理應獲取一定的薪酬;但薪酬的數量如何確定、以什么形式支付、由誰支付等問題必須慎重考慮,否則也會導致獨立董事喪失獨立性。在我國目前,獨立董事的薪酬以津貼(現金)的形式體現,由上市公司支付,津貼的標準由公司董事會制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董事為了從上市公司獲得盡可能多的薪酬,其所作所為必須符合大股東的利益才行,不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發表意見。另外,僅僅以津貼的形式作為獨立董事的薪酬并不是最好的激勵方式,獨立董事除了有津貼等物質方面的需求外,還有名譽和地位等精神層面的需求;而且著重從精神層面來考慮設計獨立董事的薪酬,其效果往往比單純的物質激勵要好得多。
三、對策建議
1.明確規定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工作目標和職責
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各自的工作目標不明確就會導致他們各自的職責設置不合理、職責設置重復等情況發生。所以,首先必須明確規定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各自的工作目標。從現行的法律規范來看,監事可以出席董事會議,但只能旁聽不能在董事們的討論、決策過程中發言;如果有異議,監事只能在會后向董事會提出質詢,或者在更后的時間向股東大會提出議案。但是,獨立董事在參與董事會的決策過程中,不僅有普通董事一樣的權力,法律還特別賦予獨立董事六項普通董事不具有的權力。根據這一法律規范,可以把監事會的工作目標明確規定為對上市公司執行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策的執行過程和結果的監督;而把獨立董事的工作目標明確規定為參與董事會制定經營決策的過程,并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
明確了各自的工作目標后,我們就可以比較合理地分配和制定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工作職責。凡是屬于董事會制定決策過程中的監督職責,都應劃歸獨立董事來執行;凡是屬于執行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決策過程中的監督職責,都應劃歸監事會來執行。這樣每個監督機構的工作目標和職責都非常清楚,就不可能出現互相推委扯皮的現象,從而真正把對是上市公司內部的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2.從制度上確保獨立董事能夠保持獨立性
獨立董事要想保持獨立性,就必須斷絕和上市公司大小股東在利益上的聯系,即改變原來的獨立董事產生制度,重新建立一種新的獨立董事產生機制。本文作者建議,由證監會主導,成立一個全國范圍內的獨立董事協會,該協會主要的工作職責如下:1、建立獨立董事庫。獨立董事協會首先要科學合理地指定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標準,然后吸收合格的候選人成為獨立董事協會的注冊會員。2、向上市公司選派獨立董事。首先由上市公司提出申請,獨立董事協會根據上市公司的申請,通過電腦程序,隨機地從所有符合條件的注冊會員中任意選擇出派駐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3、考核評價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工作業績的好壞不應由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來評價,而應由獨立董事協會來考核評價。4、給獨立董事發放津貼。根據對獨立董事考核評價的結果,獨立董事協會給不同考核等級的獨立董事發放相應的、具有差別性的津貼。整個獨立董事協會的運行費用,包括發放給獨立董事的津貼,應從各上市公司按其市值的一定比例收取。endprint
3.建立對獨立董事多層面的激勵方式
由于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一般是由事業有成的管理、技術、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來擔任,他們大都有比較穩定而豐厚的收入;所以,單純通過發放津貼的方式,從物質層面對他們進行激勵的效果并不好。筆者建議應該主要從精神層面,次要從物質層面等多個層面對獨立董事進行激勵。
根據前面的論述,應該由獨立董事協會來開展對獨立董事多層面的激勵工作。首先,獨立董事協會應該做好對派駐在各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的業績評價工作,這是對獨立董事進行有效激勵的前提條件。其次,在對獨立董事的業績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可以對不同的獨立董事分別采取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正向激勵、負向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具體而言:對于業績表現比較好的獨立董事,除了向社會廣泛宣傳、使他們獲得正向的精神激勵外,還要視情況給予津貼以外的獎金,使他們獲得更多物質層面的激勵。對于業績表現比較差的獨立董事,除了向社會公告,使他們獲得負向的精神激勵外,還要視情況扣除部分津貼,使他們獲得負向的物質層面的激勵。對于連續一段時期的業績評價都比較差的獨立董事,可以采取暫停甚至取消其獨立董事資格的懲罰措施。這樣,獨立董事干好干壞就不再是一個樣,干得好的獨立董事不僅在上市公司圈內有較高的名譽和地位,而且獲得的物質報酬也較高;干得較差的獨立董事,不僅獲得的物質報酬較低,而且在上市公司圈內名譽掃地,甚至還有可能喪失獨立董事的資格。
參考文獻:
[1]Cremers K.J.M. and VB. Nair.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Equity Pric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60):2859- 2894.
[2]Dongwei Su. Adverse-selection Versus Signaling: Evidence from the Pricing of Chinese IPO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4(56): 1- 19.
[3]陳共, 周升業, 吳曉求. 海外證券市場[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44 - 57.
[4]劉鴻儒. 探索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之路[M].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3:78-85.
作者簡介:吳松諺(1972-)男,四川大竹縣人,經濟學博士,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專研究方向:金融市場學,創業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