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健
摘 要:互聯網金融已成為當今時代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它對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本文從分析互聯網金融現狀入手,梳理了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行業引起的“利”和“弊”兩方面內容,并對傳統金融行業如何借勢發力、改變現狀提供了改進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行業;影響;對策
一、對互聯網金融現狀的分析
互聯網技術自發明以來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據國際電信聯盟發布《2014年信息與通信技術》報告稱,到2014年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將達到約30億。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思維、方法、環境和體制等,互聯網金融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與特點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并取得快速發展的新事物,它是金融行業在當今時代發展的產物,對金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1)交易效率更高。通過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可充分借助信息系統完成各類操作,客戶不用前往金融機構辦理業務,且業務辦理效率更高,用戶享受的服務更多。(2)交易覆蓋更廣。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客戶在互聯網上可以尋找其更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3)交易成本低廉。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資金供需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資金交易,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各類資源成本。
2.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如今互聯網金融愈演愈烈,互聯網金融趨勢已經銳不可擋。自2013年以來,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相繼進軍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熱潮的觸發點由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額寶點燃起來,騰訊旗下微信平臺和財付通亦聯合華夏基金推出現金增利貨幣基金(“活期通”),百度聯同華夏基金推出理財計劃產品(“百發”)。據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同比增長46.8%,整體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在整體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
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顯示,2014年上半年,P2P的網貸平臺已將近1300個,成交金額已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與2013年成交金額相當)。《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預計,到2014年底,全年累計成交金額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3.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前景看好
互聯網金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加快經濟建設,并極大地降低各類金融交易的成本。對于個人而言,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傳統金融行業的業務領域界限和專業化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到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中,并通過互聯網開展金融交易,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和效益。對金融業來說,互聯網金融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但同時也會加快產業結構和競爭格局的調整。對于政府來說,互聯網金融還能促進民間金融的規范化運作、解決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從而提高金融普惠性,極大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利”和“弊”兩方面的影響,即:突破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壁壘,又給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調整帶來了一定機遇。
1.突破傳統金融行業的多個方面
主要表現在:(1)突破了時空的概念。互聯網金融完全基于無形的虛擬世界,突破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網點概念、物理概念、時間概念等時空因素,實現了隨時、隨地進行金融交易的需要。(2)突破了高利率、高成本。目前的利率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網點成本、風險成本和信息成本,這些成本因素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都會下降。(3)突破資源配置的效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資金供求相互之間的匹配效力,資金閑置率將大幅下降。
2.也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機遇
主要表現在:(1)有利于加速金融體系創新步伐。互聯網金融產品推出之后,絕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推出了相似的具有創新意義的競爭性產品,這對于加速金融創新步伐,滿足居民和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在供給層面擴大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低價化都具有創新推動意義。(2)有利于加速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升級。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金融機構獨占資金支付的格局,改變了金融機構的傳統客戶基礎,改變了金融機構的傳統單一的信貸供給格局,這些改變都迫切需要金融機構必須加速轉型升級才能應對。(3)有利于加速傳統金融行業的業務融合。傳統金融行業之間以及其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行業內部混合經營或綜合化經營的趨勢將更加明顯,跨界發展的趨勢將更加凸顯,金融體系的參與主體將更加多元化,金融服務業的生產邊界將大大擴大。金融體系可能演變為橫向綜合化、全能化、一站式,而縱向專業化、定制化以及一體化的“矩陣結構”。
三、傳統金融行業的改進對策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和速度令人難以置信,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的顛覆性改變和完全性替代是不大可能發生的,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因勢而變、趁勢而上,進一步改進傳統金融行業的劣勢,實現傳統金融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1.轉變經營理念
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轉變,摒棄原有的推銷式經營模式,針對客戶快速變化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針對互聯網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結合客戶需求開發更多互聯網金融客戶端,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選擇,從而有效占據客戶資源。
2.善變戰略導向
本著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的原則,傳統金融機構要正確看待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其關系,更多的是強調合作、減少不必要的競爭,避免形成“自相殘殺”的惡性循環局面。傳統金融機構要針對當前大數據時代的特點,推進金融機構的數據驅動發展方式,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控力度,實現安全發展。
3.謀變運營模式
金融機構要注重互聯網虛擬營銷渠道與現實物理營銷渠道的結合,取長補短,深度拓展服務渠道,深度整合傳統金融行業的核心業務與互聯網的優勢技術,改變以往金融業務單一、前后臺分離等現狀,逐步實現一體化運作,切實將財務處理、產品營銷、運營管理、風險管控等各類傳統業務集中到信息系統層面進行統一策劃、統一設計、統一運行。
4.改變業務體系
互聯網金融具備較強、較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能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迅速切入某個具體的金融領域。但由于進入金融領域的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導致其不能與各類金融產品交錯組合而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短板”。傳統金融行業要趁勢而為、發揮優勢,將現有的各項業務與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金融、電子交易平臺等互聯網新興技術進行整合,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實現“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R].《金融世界》雜志社,中國互聯網協會,2014.
[3]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4)[R].中國銀行業協會,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