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并總結其改革措施的實施結果和影響,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相應的經驗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美國;利率市場化;經驗
一、美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
美國金融行業經歷了高度自由化、管制、放松管制以及再管制的過程,這恰恰驗證了凱恩的觀點——管制辯證法,即監管者制定的條例限制了銀行的盈利能力,銀行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就會設法繞開管制制度,進行金融產品或盈利途徑的創新,而監管者又會針對銀行規避管制的行為,提出更多更嚴格的規定來規范銀行的行為。監管者和銀行的這種博弈將不斷被重復。
在1929年-1933年前美國的市場是高度自由化的,而1929年-1933年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了“大蕭條”時期,人們認為不加管制和自由競爭的市場并不能始終保證取得預期的社會成就。基于這種看法,在隨后的50年里,政府開始對經濟實施各種管制監督政策,直至1979年再次爆發金融危機,人們才意識到,政府過度的管制也并不能真正地穩定經濟市場,開始逐步解除管制,利率市場化道路于1980年正式開始。
利率市場化改革時期政府頒布并實施了各種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980法案”和“1982法案”,旨在取消三十年代以來實施的各種管制,以促進利于金融行業競爭的環境。“1980法案”即《對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和貨幣控制法》規定:分階段逐步取消Q條例對于一切存款機構持有的定期和儲蓄存款的利率限制;超過25000美元的商業或農業貸款不受州政府貸款利率最高限的限制;經政府保險存款的金融機構所發放的其他貸款不受州政府貸款利率最高限的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能力。1982年10月通過了高恩——圣杰曼存款機構法案,法案擴大了儲蓄機構的資金來源以及使用范圍,并詳細地制定了廢除和修正Q條例的步驟,對1980年開始的取消管制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并使金融行業在相互競爭和高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接著,1983年10月,取消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86年3月,取消NOW賬戶的利率上限;對于貸款利率,除住宅貸款等少數例外,均取消限制。至此,歷經6年之久,利率市場化改革全面完成。
二、結果與影響
在20世紀30年代后,美國金融業在長達50年的金融管制下穩定發展,但同時也喪失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和盈利空間。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通訊成本降低,“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嚴重,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內利率持續上升,利率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人們開始尋求新的資本、新的獲利方式、業務多樣化的途徑。這種公開競爭的新世界打破了舊的卡特爾世界。而以前孤立的金融機構的生存則受到威脅。
1980法案通過后的幾個月,雖然市場利率有所下降,但到了1980年6月利率開始上升,并遠遠超過了法案實施前的水平,加重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成本。而貸款協會在1981年的住宅抵押貸款利息平均收入卻趕不上所支付的存款利息。雖然1980年法案中相應提高了貸款利率最高限,但貸款利率仍然具有最高限的事實沒有改變。而為了避免吸收存款能力的削弱,存款利率在更大限度上取消了限制。這就導致了負債成本增大,資產收益基本不變的結果,當市場利率上升時,金融機構的賬面利潤急劇下降,甚至出現了較大的負值。結果,機構倒閉數量日漸增多,就商業銀行來說,1980-1983年就有110家倒閉,而1984年上半年,銀行倒閉家數為1983年全年的兩倍。
三、分析與借鑒
1.從美國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末發生的兩次金融危機來看,政府對金融行業既不能過度放松管制也不能過度管制,兩種極度的政策都會對金融業乃至整個經濟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政府應該逐步放開利率管制,使其金融機構能在寬松的市場環境下公平競爭,同時,還應采取一定的引導機制和保障機制,保證金融機構在良性競爭中共同發展,為整個社會做好服務工作,促進經濟穩定向前發展。
2.美國政府習慣在問題發生時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彌補損失,而在解決問題時目光只落在這一個問題上,很容易造成在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會造成更多其他問題的產生,后果不堪設想。在七十年代由于存款機構在吸收存款方面被其他金融機構擠占了一部分,造成吸收存款能力減弱。為了增強存款機構吸收存款能力,政府調高了存款機構的存款利率最高限,最終導致存款機構負債成本增高,利潤下降,無法償還借款而紛紛倒閉的嚴重后果。因此,在制定改革政策時應把眼光放長遠,不能只做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的事情,更應該做好預測分析,預防問題的產生。
3.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美國政府更注重提高存款利率最高限,從而增強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能力,但忽略了貸款利率的放開,雖然貸款利率限制也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放寬,但卻遠遠趕不上存款利率的放開限度,這種存貸利率市場化的不平衡最終導致了大批存款機構入不敷出。
參考文獻:
[1](美)艾倫·加特.管制、放松與重新管制——銀行業、保險業與證券業的未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美)托馬斯·F·卡吉爾,吉里安·G·加西亞.八十年代的金融改革[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馬嬌(1987- ),女,河北廊坊人,貴州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