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譚 軍
(1.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宿遷223800;2.江蘇省宿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江蘇 宿遷2238000)
目前,隨著建設生態和諧美麗鄉村理念的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邁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而鄉村綠化美化更是這個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宿遷市位于江蘇省北部,是1996年設立的地級市,其區位獨特,交通便捷,生態優越,林木覆蓋率達29.33%。為了實現十二五末全面達小康目標,該市凝心聚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三農”工作,尤其在鄉村綠化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打造生態鄉村、魅力鄉村,努力推進美麗和諧的新農村建設。因此,科學合理選擇配置好綠化樹種,才能取得預期的綠化、美化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鄉村綠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環節,在綠化工作中,必須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綠化有改善、環境有改變、生活質量在提高。讓農村居民成為綠化的主導力量,主動去植綠護綠,才能促進鄉村綠化又好又快地發展。
根據每個村莊所處不同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選擇性引進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樹種,優先使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對本地氣候、土壤條件適應性強,并且能夠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更具有親和力。便得綠化規劃要與整個村莊建設規劃相協調,綠化配合建設布局,達到生態和諧統一。
鄉村綠化切忌樹種單一、色彩單調,搭配不合理,既不美觀又不利于生態平衡。應該做到喬灌木結合、花卉花期交替、落葉樹與常綠樹并存、觀賞效果與經濟效益雙贏。
根據蘇北地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在鄉村綠化樹種選擇上,應以優良鄉土樹種為主,適宜當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加以補充,營造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以發揮綠化植物最大生態效益為目的,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地方特色,著力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經濟,提高村莊綠化的綜合效益。
喬木樹種:鄉土樹種有銀杏、楓楊、楝樹、榆樹、香椿、泡桐、烏桕、柳樹、水杉等,引進樹種有女貞、廣玉蘭、雪松、櫸樹、落羽杉、欒樹、馬褂木、合歡、樸樹、楓香、白蠟等。適用于圍村林、農田林網、鄉村街道綠化等。
灌木樹種:紫薇、桂花、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無刺構骨、灑金柏、櫻花、美國紅楓、紫葉李、月季、大葉黃楊、灑金珊瑚、迎春、南天竹、海桐等。適用于廣場、集中居住小區及農戶庭院綠化。
藤本植物:紫藤、凌霄、薔薇、牽牛花、爬山虎等。
地被:麥冬、黑麥草、白三葉等。
經濟樹種:梨、桃、杏、李、葡萄、棗、柿子、枇杷、石榴、薄殼山核桃、花椒等。
3.2.1 主要道路綠化
進出村莊主干道綠化以喬木樹種為主,可以從法桐、銀杏、馬褂木、女貞、楝樹、櫸樹等抗性強、樹姿美、生長快的樹種任選一種列植并配以地被植物。或喬灌結合,高大喬木搭配紅葉石楠、金森女貞、大葉黃楊等球灌類植物,形成層次感,彰顯村莊道路整齊干凈、綠色怡人。
3.2.2 次要道路、村莊街道綠化
以喬木或小喬木為主,可選擇欒樹、楓香、烏桕、榆樹、落羽杉、白蠟等樹種搭配紫薇、月季、灑金珊瑚等灌木,下栽麥冬或三葉草地被,街道連接處配以花鏡,給人一種恬靜、舒適的感覺。
3.2.3 休憩廣場綠化
選擇雪松、楓楊、柳樹、泡桐等冠大、生長較快的遮陰樹種作為主體,搭配栽植紅楓、紫葉李等亞喬木樹種及花卉和草坪;組團栽植小葉黃楊、紅葉小檗、金森女貞等色葉灌木,小片栽植觀賞性好的果樹,讓人們在休息娛樂的同時可以賞花、觀果,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
3.2.4 農戶庭院及空地綠化
單獨居住的農戶庭院內可栽植棗、柿子、石榴、葡萄等果樹,或配以花灌木,房屋四周栽植梨、薄殼山核桃、花椒等經濟樹種,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在村莊其它空地可栽植枇杷、桂花、竹子等常綠植物配以小灌木,實現村莊綠化、美化、香化。
(1)鄉村綠化缺乏科學規劃,盲目攀貴求大,急功近利。一些村莊盲目追求城市綠化模式,搞大樹移栽,引種高檔花木和草坪,短期內綠化效果好,但是大樹移栽成活率很低,價格高、風險大,高檔花灌木及草坪管養成本高,無形中增加了綠化投入,造成資金浪費。建議一定要因村而異,立足實際,一村一個規劃,形成自己的特色。譬如宿豫區林苗圃村有著百年傳統栽培酥梨的歷史,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梨園特色景觀,因勢利導,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觀光園,建起了梨文化園、古銀杏園、有機葡萄園等,村莊綠化率達到80%以上,2013年被評為首屆“江蘇最美鄉村”之一。
(2)鄉村綠化投資大,扶持政策少,綠化資金嚴重不足。搞好一個有特色的村莊綠化,至少需要上百萬元投資,各級財政投資有限,蘇北村級集體收入大多入不敷出,捉襟見肘,資金籌措十分困難。建議省市加大扶持力度,在村莊環境整治、鄉村綠化等方面增加專項資金,實行項目“以獎代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對創建美麗鄉村給予更多傾斜,確保鄉村綠化工作順利推進。
(3)鄉村綠化機制不健全,栽管脫節,管護不到位,影響綠化效果。通過調研,大多數村莊綠化缺乏相應管護機制,往往只重栽不重管,人畜破壞及病蟲危害嚴重,植樹成活率、保存率低,綠化效果差。建議林業部門加強技術指導,推廣良種良法;村里成立綠化管護專業隊伍,定期澆水、施肥、除草、治蟲,做到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努力建設好、維護好天藍、地綠、水清、路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家園。
[1]馬井新,何金山,李福強.鄉村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J].吉林農業,2011(4).
[2]紀啟森.鄉村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6):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