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木蕓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攜帶和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其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染源,主要通過接觸宿主動物或其排泄物(尿、糞)、分泌物(唾液)傳播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為了解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和趨勢,為制定科學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現對溧陽市1990—2012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疫情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甲、乙類傳染病年報表;人口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統計局《統計年鑒》。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
2結果
2.1發病趨勢
1990—2012年全市累計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68/10萬,累計報告死亡18例,病死率為2.15%,死亡率為0.11/10萬。發病率總體呈波浪型下降趨勢,見圖1。
2.2發病特征
2.2.1地區分布1990—2012年全市10個建制鎮均有病例報告,發病率居前3位的鎮有社渚鎮(9.06/10萬)、上黃鎮(7.38/10萬)、南渡鎮(6.52/10萬);發病率較低的鎮有溧城鎮(2.68/10萬)、埭頭鎮(2.71/10萬)、竹簀鎮(3.10/10萬)。
2.2.2時間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全年均有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例發生,有明顯春季(5—7月)發病高峰,發病例數占全部病例的42.89%;有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發病小高峰,發病數占總例數的29.75%;9月份報告發病數最少,占報告發病總數的0.96%。見圖2。
2.2.3人群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共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其中男性599例,女性238例,男、女平均發病率分別為6.93/10萬、2.83/10萬,男女性別發病率之比為2.45∶[KG-*2]1。發病年齡最小的為9歲,最大的為80歲,以青壯年為主,病例集中在25~60歲,共報告發病684例,占總病例數的81.72%。其中40~歲組發病率最高,為10.65/10萬,其次為60~歲組、55~歲組、50~歲組,發病率分別為9.20/10萬、9.07/10萬、8.15/10萬。發病人群中職業構成以農民為主,共發病711例,占發病總數的84.95%(711/837);其次為工人和學生各35例,各占發病總數的4.18%(35/837)。
3討論
溧陽市1990—2003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較高,平均年發病率達6.75/10萬;2004—2012年平均年發病率為1.47/10萬,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這主要與全市開展了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和衛生鎮,加大了全市范圍的滅鼠防鼠力度有關。同時也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治知識宣傳有關。2009年和2011年開展了4萬人次的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
[JP2]腎綜合征出血熱春季和夏初的發病主要由家鼠引起,秋冬的流行主要由野鼠引起,可能與鼠類的生活習性及人類生產活動特點有關\[1\]。本市腎綜合征出血熱雖全年均有發病,但具有明顯的季節高峰,且春季峰高于冬季峰。說明溧陽市是以家鼠型為主的混合型疫區,非野外作業感染的因素較多。[JP]因此,應繼續加大防鼠滅鼠力度,將滅鼠時間提前,在春季疫情發生前進行大規模的防鼠、滅鼠活動,同時在適當時候進行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明顯的年齡、性別、職業分布特征,以25~60歲人群為多,男多于女,農民發病最多。這主要是青壯年農民野外勞動作業多,接觸鼠及其污染物的機會較多\[2\],同時與農民對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認識不足、缺乏防范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關。
根據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發病特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加強廣泛的衛生宣傳教育,采取更大的力度普及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病知識,使廣大群眾對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更充分的認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做好自身防護,大力開展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工作。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繼續加大力度,真抓實干,積極主動組織開展滅鼠工作,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鼠類棲息、隱蔽的場所,降低鼠密度。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要熟練掌握腎綜合征出血熱防治知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降低病死率。通過采取上述綜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發病率,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4參考文獻
[1]王翠玲,肖立珠,范子田,等.2004—2010年河北省遷安市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12,31(1):94-96.
[2]韓學智.開原市20年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分析及防治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1):142-143.
(收稿日期:2014-01-12)[LM]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攜帶和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其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染源,主要通過接觸宿主動物或其排泄物(尿、糞)、分泌物(唾液)傳播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為了解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和趨勢,為制定科學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現對溧陽市1990—2012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疫情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甲、乙類傳染病年報表;人口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統計局《統計年鑒》。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
2結果
2.1發病趨勢
1990—2012年全市累計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68/10萬,累計報告死亡18例,病死率為2.15%,死亡率為0.11/10萬。發病率總體呈波浪型下降趨勢,見圖1。
2.2發病特征
2.2.1地區分布1990—2012年全市10個建制鎮均有病例報告,發病率居前3位的鎮有社渚鎮(9.06/10萬)、上黃鎮(7.38/10萬)、南渡鎮(6.52/10萬);發病率較低的鎮有溧城鎮(2.68/10萬)、埭頭鎮(2.71/10萬)、竹簀鎮(3.10/10萬)。
2.2.2時間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全年均有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例發生,有明顯春季(5—7月)發病高峰,發病例數占全部病例的42.89%;有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發病小高峰,發病數占總例數的29.75%;9月份報告發病數最少,占報告發病總數的0.96%。見圖2。
2.2.3人群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共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其中男性599例,女性238例,男、女平均發病率分別為6.93/10萬、2.83/10萬,男女性別發病率之比為2.45∶[KG-*2]1。發病年齡最小的為9歲,最大的為80歲,以青壯年為主,病例集中在25~60歲,共報告發病684例,占總病例數的81.72%。其中40~歲組發病率最高,為10.65/10萬,其次為60~歲組、55~歲組、50~歲組,發病率分別為9.20/10萬、9.07/10萬、8.15/10萬。發病人群中職業構成以農民為主,共發病711例,占發病總數的84.95%(711/837);其次為工人和學生各35例,各占發病總數的4.18%(35/837)。
3討論
溧陽市1990—2003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較高,平均年發病率達6.75/10萬;2004—2012年平均年發病率為1.47/10萬,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這主要與全市開展了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和衛生鎮,加大了全市范圍的滅鼠防鼠力度有關。同時也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治知識宣傳有關。2009年和2011年開展了4萬人次的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
[JP2]腎綜合征出血熱春季和夏初的發病主要由家鼠引起,秋冬的流行主要由野鼠引起,可能與鼠類的生活習性及人類生產活動特點有關\[1\]。本市腎綜合征出血熱雖全年均有發病,但具有明顯的季節高峰,且春季峰高于冬季峰。說明溧陽市是以家鼠型為主的混合型疫區,非野外作業感染的因素較多。[JP]因此,應繼續加大防鼠滅鼠力度,將滅鼠時間提前,在春季疫情發生前進行大規模的防鼠、滅鼠活動,同時在適當時候進行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明顯的年齡、性別、職業分布特征,以25~60歲人群為多,男多于女,農民發病最多。這主要是青壯年農民野外勞動作業多,接觸鼠及其污染物的機會較多\[2\],同時與農民對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認識不足、缺乏防范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關。
根據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發病特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加強廣泛的衛生宣傳教育,采取更大的力度普及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病知識,使廣大群眾對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更充分的認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做好自身防護,大力開展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工作。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繼續加大力度,真抓實干,積極主動組織開展滅鼠工作,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鼠類棲息、隱蔽的場所,降低鼠密度。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要熟練掌握腎綜合征出血熱防治知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降低病死率。通過采取上述綜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發病率,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4參考文獻
[1]王翠玲,肖立珠,范子田,等.2004—2010年河北省遷安市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12,31(1):94-96.
[2]韓學智.開原市20年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分析及防治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1):142-143.
(收稿日期:2014-01-12)[LM]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攜帶和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其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染源,主要通過接觸宿主動物或其排泄物(尿、糞)、分泌物(唾液)傳播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為了解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和趨勢,為制定科學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現對溧陽市1990—2012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疫情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甲、乙類傳染病年報表;人口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統計局《統計年鑒》。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
2結果
2.1發病趨勢
1990—2012年全市累計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68/10萬,累計報告死亡18例,病死率為2.15%,死亡率為0.11/10萬。發病率總體呈波浪型下降趨勢,見圖1。
2.2發病特征
2.2.1地區分布1990—2012年全市10個建制鎮均有病例報告,發病率居前3位的鎮有社渚鎮(9.06/10萬)、上黃鎮(7.38/10萬)、南渡鎮(6.52/10萬);發病率較低的鎮有溧城鎮(2.68/10萬)、埭頭鎮(2.71/10萬)、竹簀鎮(3.10/10萬)。
2.2.2時間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全年均有腎綜合征出血熱病例發生,有明顯春季(5—7月)發病高峰,發病例數占全部病例的42.89%;有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發病小高峰,發病數占總例數的29.75%;9月份報告發病數最少,占報告發病總數的0.96%。見圖2。
2.2.3人群分布1990—2012年溧陽市共報告腎綜合征出血熱837例,其中男性599例,女性238例,男、女平均發病率分別為6.93/10萬、2.83/10萬,男女性別發病率之比為2.45∶[KG-*2]1。發病年齡最小的為9歲,最大的為80歲,以青壯年為主,病例集中在25~60歲,共報告發病684例,占總病例數的81.72%。其中40~歲組發病率最高,為10.65/10萬,其次為60~歲組、55~歲組、50~歲組,發病率分別為9.20/10萬、9.07/10萬、8.15/10萬。發病人群中職業構成以農民為主,共發病711例,占發病總數的84.95%(711/837);其次為工人和學生各35例,各占發病總數的4.18%(35/837)。
3討論
溧陽市1990—2003年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較高,平均年發病率達6.75/10萬;2004—2012年平均年發病率為1.47/10萬,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這主要與全市開展了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和衛生鎮,加大了全市范圍的滅鼠防鼠力度有關。同時也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治知識宣傳有關。2009年和2011年開展了4萬人次的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
[JP2]腎綜合征出血熱春季和夏初的發病主要由家鼠引起,秋冬的流行主要由野鼠引起,可能與鼠類的生活習性及人類生產活動特點有關\[1\]。本市腎綜合征出血熱雖全年均有發病,但具有明顯的季節高峰,且春季峰高于冬季峰。說明溧陽市是以家鼠型為主的混合型疫區,非野外作業感染的因素較多。[JP]因此,應繼續加大防鼠滅鼠力度,將滅鼠時間提前,在春季疫情發生前進行大規模的防鼠、滅鼠活動,同時在適當時候進行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以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明顯的年齡、性別、職業分布特征,以25~60歲人群為多,男多于女,農民發病最多。這主要是青壯年農民野外勞動作業多,接觸鼠及其污染物的機會較多\[2\],同時與農民對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認識不足、缺乏防范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關。
根據溧陽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發病特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加強廣泛的衛生宣傳教育,采取更大的力度普及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防病知識,使廣大群眾對腎綜合征出血熱有更充分的認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做好自身防護,大力開展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接種工作。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繼續加大力度,真抓實干,積極主動組織開展滅鼠工作,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鼠類棲息、隱蔽的場所,降低鼠密度。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要熟練掌握腎綜合征出血熱防治知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降低病死率。通過采取上述綜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發病率,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4參考文獻
[1]王翠玲,肖立珠,范子田,等.2004—2010年河北省遷安市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12,31(1):94-96.
[2]韓學智.開原市20年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分析及防治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1):142-143.
(收稿日期:2014-01-12)[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