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花 楊自力 楊澤云等
南通市是全國及江蘇省重要的精細化工基地。全市共有包括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如皋港新材料工業園區在內的8個危險化學品專門區域,園區內化工企業267家,從業人員8.3萬人。急性職業中毒是南通市發生率較高的職業病,僅次于塵肺\[1\]。我們通過對本市部分化工企業急性化學事故應急救援能力的調查,了解應急救援體系中企業自救的能力,分析我市化工企業在應急救援機構、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及演練、應急救援培訓等應急救援管理、應急救援設施設備、應急救援藥品、應急救援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現狀,并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南通市某化工園區的60家化工企業為調查對象。
1.2方法及內容
制定統一的調查方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調查員向企業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相關管理人員以詢問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問卷經預調查后進行相應的修改,以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
調查問卷共分4個部分:企業基本情況、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情況、應急管理情況和應急救援設施情況。企業基本情況包括企業經濟類型,規模,是否發生過化學中毒事故,中毒的毒物及原因等。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情況包括化學品種類,年使用量及最大儲存量,儲存形式,可能接觸人數等。應急管理情況包括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應急預案制定及演練情況,應急經費投入,應急救援培訓等。應急救援設施包括中和、堵漏工具,醫務室配備,急救藥品及急救器材配備等。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在調查的60家企業中,國有企業2家,占3.3%;私營企業41家,占68.3%;外資企業13家,占21.7%,其他4家,占6.7%。大型企業1家,占1.7%,中型企業9家,占15%,小型企業50家,占83.3%。該園區共存在化學物90多種,其中主要的危險化學品有氯、甲苯、二甲苯、甲醇、氟及化合物、三氯氧磷、氨等。11.7%(7家)的企業發生過急性化學中毒事故8起,中毒32例,引起中毒的主要毒物有氯、甲苯、腈類化合物等。
2.2應急管理情況
60家企業均成立了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建了應急救援隊伍并配備了兼職應急救援人員。96.7%(58家)的企業建立了應急救援預案,但只有78.3%(47家)的企業建立了化學品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僅有53.3%(32家)的企業進行了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并能進行總結評估。78.3%(47家)的企業設有專項應急資金。有95%(57家)的企業進行了應急防護用品的使用培訓,但只有61.7%(37家)的企業進行了現場醫療應急救援的培訓。
2.3應急救援防護設施設備情況
91.7%(55家)的企業配備了堵漏、圍堵、中和、稀釋等控制毒物泄漏的設施和設備,如圍堰、應急噴淋裝置、應急堿池等。只有2個企業設置了醫務室,配置了醫護人員。僅有36.7%(22家)的企業和附近醫院簽訂了應急救援協議,68.3%(41家)的企業能在10 min內趕到附近醫院,而簽訂協議的醫院均為鄉鎮醫院,綜合救治能力較弱。35.0%(21家)的企業配備了必要的應急救援藥品。所有的企業都設置了洗眼噴淋器等應急救護器材以及防化服、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個人防護用品,但部分企業應急器材配置數量不能滿足要求,部分器材不能有效使用。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該化工園區中化工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為私營企業。被調查的企業中11.7%發生過化學中毒事故,其中中型企業2家,小型企業5家。說明這些企業急性化學中毒應急綜合能力不強,不能有效控制事故發生。大型企業在應急救援能力上要比中、小性企業強,中、小型企業可以借鑒大型企業在應急管理上的經驗,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吸取發生化學中毒事故企業的經驗和教訓,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
在應急管理方面,盡管所有的企業均建立了應急救援預案,但由于只有78.3%的企業建立化學中毒事故專項預案,且進行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的企業也比較少(僅占53.3%)。因此,一旦發生化學物泄漏等事故,企業不能有效組織救援活動。園區僅有78.3%的企業設有專項應急資金,應急資金是應急設施配置、人員培訓等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增加專項應急資金的投入。園區95%的企業進行了應急防護用品使用的培訓,但現場醫療急救方面的培訓僅為61.7%,一旦發生事故,由于救援人員缺乏必要的醫療常識和急救知識,可能造成盲目施救或缺乏初步急救,造成人員傷亡的擴大\[2\]。
在應急救援設施的配置方面,園區企業醫務室設置數量少,僅有不足半數的企業與醫院簽訂應急救援協議,應急救援藥品的種類和數量也不能滿足要求,一旦發生事故不能及時趕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企業的應急器材防護裝備也存在數量不足的情況。
急性化學中毒事故一旦發生,企業第一時間開展有效自救是減少傷亡的關鍵。針對上述企業應急救援能力調查結果,該園區應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提高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水平,減少事故造成的傷亡。
企業要制訂完善的應急救援預案,尤其是針對化學中毒事故的專項預案,明確各應急人員的職責,辨識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對本單位應急人力、物力、設施工具等應急資源是否能滿足事故救援需要進行確認,制定應急行動程序。應急救援預案是企業科學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3\]。一旦事故發生,根據預先制定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能縮小事故危害范圍,減少傷亡。同時,應急救援預案制定以后需經常進行演練,一方面是檢驗應急救援預案的可行性,經過演練評估不斷修正計劃中不完善之處;另一方面,定期的有計劃的演練可以使應急人員熟悉應急程序,遇事不慌,能正確快速反應。
企業應急救援資金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無論是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還是應急救援設施、設備的配置都需要資金投入,企業設置合理數量的應急資金,保障專款專用,是順利開展應急工作的前提。
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及時、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和安全轉運傷員是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4\]。企業應重視現場應急醫療,包括對受化學毒物污染人員的清潔凈化,初步的現場急救以及應急救援藥品的使用。企業應派人員接受相關的培訓,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術,在等待救護車轉運病人之前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減少傷亡。
企業還應根據自身可能發生突發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藥品等,數量要滿足救援要求。
企業自身應急救援能力是應急救援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應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4參考文獻
[1]尹仕偉,單利玲,楊繼紅.2006—2011年南通市職業病病例分析\[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2,38(6):369-371.
[2]陸春花,單利玲,楊澤云.南通市2005—2012年急性職業中毒事故分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3,31(6):308-309.
[3]吳宗之,劉茂.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系統及預案導論\[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17-23.
[4]黃德寅,劉茂,管樹利.急性職業性中毒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的研究\[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7,25(1):20-23.
(收稿日期: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