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揚,張平則,陳小虎,李淑琴,魏東博,魏祥飛,周 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南京 211100)
γ-TiAl合金的比強度和比模量較高,抗氧化和抗蠕變性能良好,同時具有較高的高溫強度、剛度和較低的密度,被公認為最具有發展前景的輕質高溫結構材料之一[1-2]。目前γ-TiAl合金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室溫塑性和加工成型性差等問題[3]也已有效解決了,但800℃以上高溫抗氧化性能的不足成為了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表面改性涂層提高其高溫抗氧化性能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點之一,比如TiAlCr金屬涂層[4]、滲硅[5]、離子注入[6]、雙輝等離子表面合金化[7]等。粉末包埋滲是一種較成熟的表面改性技術,由于滲件被粉末包埋,漏滲很少,滲件質量好。相比其他技術,如離子注入,粉末包埋滲技術操作工藝簡單,技術難度小,且設備投資少。目前,國內關于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備鋁化物涂層以提高其高溫抗氧化性能的報道相對較少。因此作者采用傳統的粉末包埋滲技術,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備出了滲鋁改性層,并分析了改性層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在γ-TiAl合金表面滲鋁對合金高溫抗氧化性能的影響,為γ-TiAl合金更好的應用提供相關依據。
試驗基體原料為γ-TiAl合金棒材,其化學成分為(質量分數/%)46.5Al,1.5V,1.0Cr,余 Ti;棒材經線切割制成尺寸為14mm×14mm×4mm的試樣,然后用0#砂紙干磨預磨,接著依次用01#、02#、03#、04#、05#水砂紙精磨表面,隨后對其進行拋光處理(研磨膏為金剛石),直至達到鏡面效果;經體積分數為99%的丙酮溶液超聲清洗后,烘干備用。
固體粉末包埋滲鋁試驗在OTF-1200X型 (單溫區)開啟式管式爐中進行,溫度為950℃,保溫時間3h,滲劑配比為30%Al+66%Al2O3+3%NH4Cl+1%CeO2(質量分數)。試驗開始前,須將粉末滲劑各組分徹底干燥,然后按配比在球磨機中進行均勻混合,試驗全程通氬氣保護。
用SRJX-8-13型箱式電阻爐進行改性層的高溫抗氧化性能試驗,試驗介質為靜止空氣,氧化溫度為850℃,氧化時間100h。將已測量尺寸的試樣斜置于氧化鋁坩堝內,保證試樣表面與空氣完全接觸,每隔一定時間后將試樣連同坩堝一起取出,待其冷卻后用天平稱取質量,結果取4個試樣平均值。計算單位面積上的質量變化,并繪制其隨時間變化曲線。

圖1 滲鋁試樣氧化前后表面的SEM形貌Fig.1 SEMmorphology of the surface of aluminized samples:(a)before oxidation at low magnification;(b)before oxidation at high magnification;(c)after oxidation at 850 ℃for 100hat low magnification and(d)after oxidation at 850 ℃for 100hat high magnification
采用JSM-636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及附帶的能譜儀(EDS)觀測試樣的微觀形貌及微區元素分布規律;利用X-TRA型 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其相組成。
從圖1(a),(b)可以看出,固體粉末包埋滲鋁試樣(以下簡稱滲鋁試樣)的表面可見大小不一的無規則塊狀顆粒與附著在其表面的小顆粒,部分塊狀顆粒之間有明顯間隙,同時塊狀顆粒的排列方式也無明顯特征。由表1可知,A、B區域鋁元素含量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變化的是氧元素和鈦元素;A區域鈦元素含量較高,故其主要由鈦鋁化合物組成,而B區域氧元素含量較高,故其主要由氧化物組成。結合工藝參數可以推斷出,表面附著的小顆粒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滲劑中填充劑氧化鋁殘留在滲層表面;二是試驗設備氣密性不佳,試驗用惰性氣體氬氣中含有的少量氧與滲層反應,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么A區域含有少量氧元素。
滲鋁試樣在靜態空氣中850℃氧化100h后,試樣表面顏色由淺灰色變成深灰色。由圖1(c),(d)可見,其氧化膜完整,無裂紋、孔洞;與未氧化之前比較,塊狀大顆粒大小基本沒有變化,高倍下塊狀大顆粒表面附著了更多的等軸狀顆粒,在晶粒間隙有極少量須狀顆粒存在。由EDS分析可知,C區域與D區域均主要為氧化鋁。C區域氧化鋁顆粒為氧化過程中形成的,而D區域氧化鋁顆粒為滲劑中惰性氧化鋁殘留,故其形貌有所不同。

表1 氧化前后滲鋁試樣表面微區EDS分析結果(質量分數)Tab.1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urface micro-area of aluminized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oxidation(mass) %
從圖2(a)可以看出,改性層厚度均勻,約為70μm,且與基體有明顯的界限;改性層致密且無明顯的貫穿裂紋。從圖2(b)可以清楚地看到,鋁元素含量在離表面65μm處大幅度下降;鈦元素含量則在離表面65μm處上升;而氧元素則只在離表面約2μm處有變化,且整個改性層中鋁元素與鈦元素的含量比約為3∶1。結合圖3改性層XRD譜可知,改性層主要由富鋁相TiAl3組成,其表面有少量Al2O3存在。

圖2 滲鋁試樣截面的SEM形貌及元素線掃描Fig.2 SEMmorphology(a)and element linear scanning(b)of the cross-section of aluminized samples

圖3 改性層XRD譜Fig.3 XRD pattern of the modified layer
從圖4中可以看出,氧化后試樣表面改性層的總厚度約為70μm,與基體有明顯的界限,且可以清楚地分為Ⅰ、Ⅱ、Ⅲ區域3層。其中Ⅰ區域為氧化層,均勻連續,與內側組織結合良好,由氧元素的分布可知,氧化只發生在該區域,且該區域內幾乎不含鈦元素,結合圖5中XRD譜可知,Ⅰ區域主要為Al2O3。Ⅱ區域厚度約為45μm,約占膜層總厚度的三分之二,存在有少量孔洞,其中鋁元素與鈦元素的含量比約為3∶1,故該區域主要為TiAl3。Ⅲ區域均勻致密,無裂紋孔洞,其中鋁元素與鈦元素的含量比約為2:1,該區域為TiAl2。由以上分析可知,經固體粉末包埋滲鋁的γ-TiAl合金,經850℃恒溫氧化100h后,表面形成了較致密的Al2O3氧化膜,阻止了氧元素繼續進入基體。

圖4 滲鋁試樣850℃氧化100h后截面的SEM形貌及元素線掃描Fig.4 SEMmorphology(a)and element linear scanning(b)of the cross-section of aluminized samples after oxidation at 850 ℃ for 100h
由于γ-TiAl合金固體粉末包埋滲鋁之后,在TiAl基體表面生成了富鋁的TiAl3相,氧化時表面能生成一層主要由Al2O3組成的、連續且與基體結合良好的保護性氧化膜,阻礙了氧的向內擴散,從而大大降低了氧化速率。在高溫氧化時,內層TiAl2的形成反應式如下。
TiAl3→TiAl2+Al (1)
生成的鋁不僅為表面保護性Al2O3膜的連續和繼續生長提供來源,還會與基體γ-TiAl反應生成TiAl2,因而涂層中TiAl2內層變厚。文獻[8]表明TiAl2比TiAl3和鋁都穩定,且鋁在TiAl3中的擴散速度比在TiAl2中的快。所以一定時間內,TiAl3不可能完全消失,故850℃氧化100h后,表層中的主要組成相為Al2O3、TiAl3、TiAl2。這與XRD分析結果一致。

圖5 滲鋁試樣850℃氧化100h后表面的XRD譜Fig.5 The XRD pattern of aluminized samples after oxidation at 850℃for 100h
試驗發現,當氧化44h時,γ-TiAl基體試樣氧化膜有輕微破損、剝落,氧化100h后氧化膜大量剝落,說明γ-TiAl基體試樣在850℃下已經不具備很好的抗氧化性能。由圖6可知,850℃氧化時,γ-TiAl基體試樣與滲鋁試樣的氧化動力學曲線在氧化開始至5h這一階段內,變化趨勢相同,均接近于直線,但γ-TiAl基體試樣氧化速率非常快。滲鋁試樣在高溫氧化開始10h內,表面迅速生成了連續的Al2O3膜,Al2O3膜將氧氣與基體隔絕,阻礙了進一步氧化。因此,滲鋁試樣質量隨氧化時間的延長變化不明顯,氧化速率遠遠小于γ-TiAl基體試樣的。固體粉末包埋滲鋁工藝決定了滲鋁試樣各個面均有改性層的存在,故氧化100h后,滲鋁試樣單位面積氧化質量增加僅為3mg·cm-2,遠小于基體的,這說明改性后γ-TiAl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了顯著提高。

圖6 不同試樣850℃恒溫氧化動力學曲線Fig.6 Isothermal oxidation kinetic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at 850 ℃
(1)經固體粉末包埋滲鋁后,γ-TiAl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層均勻致密的滲鋁改性層,改性層厚度約為70μm,無明顯的貫穿裂紋、孔洞,主要組成相為TiAl3。
(2)固體粉末包埋滲鋁試樣在850℃靜態空氣中氧化100h后,表面層主要由Al2O3、TiAl3、TiAl2相組成;改性層顯著提高了γ-TiAl合金在850℃的抗氧化性能。
[1]YAMAGUCHI M,INUI H,ITO K.High-temperature aluminides and intermetallics[J].Acta metal,2000,48:307-322.
[2]EDWARD A L.Gamma titanium aluminides as prospective structural materials[J].Intermetallics,2000,8:1339-1345.
[3]孔凡濤,陳子勇,田競,等.提高TiAl基合金室溫塑性的方法[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3,32(2):81-86.
[4]TANG Z L,WANG F H,WU WT.Effect of a sputtered TiAlCr coating on oxidation and hot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gamma-TiAl[J].Intermetallics,1999,7:1271-1274.
[5]熊華平,李曉紅,毛唯,等.表面滲硅處理提高鈦鋁基合金高溫抗氧化性[J].金屬學報,2003,39(1):66-70.
[6]STROOSNIJDER MF,SCHMUTZLER H J,HAANAPPEL A C,et al.Ion Implantation as a tool to study the oxidation behaviour of TiAl-based intermetallics[J].Materials and Corrosion,1997,48(1):40-47.
[7]ZHENG C L,CUI F Z,XU Z,et al.Effect of plasma niobizing on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iAl intermetallic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3,174:1014-1017.
[8]MUNRO T C,GLEESON B.The deposition of aluminide and silicide coatings on g-TiAl using the halide-activated pack cementation method[J].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1996,27:3761-3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