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秀青 王露 張楠楠 李素華
摘要:對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了宿遷市優良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并對其景觀質量進行了初步評價,以期為野生花卉在宿遷園林中的應用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宿遷市;野生花卉;組合應用
1引言
宿遷野生花卉資源相當豐富,但目前很少作為植物景觀在園林中應用。因此,探討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有利于改善宿遷城市生態環境,并能豐富園林植物應用種類。此外野生花卉也能體現當地特色,增強本地區的文化底蘊。春秋兩季分別將采集的野生花卉種子通過露地直播或溫室育苗、分苗移栽等方法培養種苗,利用培育出的種苗組合成花壇、花境等形式。
2研究成果
2.1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
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時,草坪宜作為背景、觀花類的野生花卉作為點綴,營造綴化草坪景觀。因此在選擇野生花卉時,應選擇花色亮麗的種類如黃色系和紅色系、白色系。黃綠為相近色,給人的感覺比較恬靜,紅綠為對比色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氣氛熱烈。白色增加了綠色的亮度,給人的感覺比較純潔雅致。宿遷野生花卉中開黃花的種類相對較多,比如菊科植物苦荬菜、蒲公英、苣荬菜等,而花色為紅色系的很少,只有地黃、大巢菜、寶蓋草等少數幾個花色艷麗的植物。開白花的有報春花科的點地梅、澤珍珠菜,十字花科的薺菜、碎米薺堇菜科的白花地丁等。除花色之外還要充分考慮植物的高度和株型,首先綴花草坪中的野花應稍高于草坪草、莖或花序直立伸出草叢之上,植株過高或緊貼地面匍匐生長的植物不宜和草坪配置在一起,因為在高度上很難和草坪草融為一體。根據這些要求適合草坪組合搭配的植物有苦荬菜、蒲公英、地黃、白花地丁。
2.2觀葉類野生花卉與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
觀葉類野生花卉和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可組合盆栽或布置花壇。觀葉類植物往往具有葉色或葉型獨特、葉片突出、觀賞價值較高的特點。宿遷市觀葉類野生花卉中有車前、老鸛草、鼠曲草等,其中車前葉色翠綠適合作為陪襯,而花色艷麗的野花作為主景,因此可以將車前與蒲公英或綬草組合,這兩種子植物葉基生、開花時葉片不明顯,車前可作為其配葉。在植株高度和株型上也和車前相近。老鸛草冬春野生紫紅,宜與白色野花組合如白花地丁或碎米薺。相反鼠曲草野生灰白宜與紫色或紅色野花搭配如小薊和地黃。
2.3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搭配
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組合相對復雜,既要做到色彩相稱又要兼顧花期。在色彩的處理方式上分兩種色彩的搭配和多種色彩的配合。兩種色彩搭配時可將紫色、粉色或藍色的野花與白色花卉搭配,如可將白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婆婆納與點地梅混播作觀花地被,一年蓬搭配澤珍珠菜布置花壇,這些組合給人柔和安靜的感覺。但若想獲得比較強烈的視覺效果時可將亮黃色的苦荬菜與紫色系的紫花地丁和地黃種植在一起。多色花卉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生動、活潑、愉快的效果,但色彩和種類也最難選擇,這時要根據周圍壞境確定一個主色調[1],比如可以黃綠色系或紫紅色系為主,適當點綴其他對比明顯的色彩。
2.4野生花卉與常見花卉品種的搭配
野生花卉是指目前還處于天然自生狀態的觀賞植物,由于沒有人為的定向選種,花色和花型還比較單一,如缺少比較鮮艷的花色、花朵還不夠大,相比之下園林中常用的觀賞花卉品種齊全花色繁多,因此可彌補野生花卉造景時的缺陷,比如暗紫色的地黃與苦荬菜組合成花壇,色彩稍有暗淡而雪白的白晶菊則增加了花壇的亮度,紫花苜蓿的紫色花朵與白三葉的頭狀花序一起盛開時,也極為雅致、富有野趣,可營造地被景觀。
2.5組合模式
本文提出的野生花卉組合模式15種,涉及到的花卉種類有 16種.其應用形式和組合模式如下:綴花草坪:苦荬菜+草坪草、蒲公英+草坪草、地黃+草坪草、白花地丁+草坪草。
花壇和組合盆栽:車前+蒲公英或車前+綬草;老鸛草+白花地丁或老鸛草+碎米薺;鼠曲草+小薊或鼠曲草+地黃;一年蓬+澤珍珠菜;地黃+苦荬菜+白晶菊。
觀花地被:白花地丁+紫花地丁;婆婆納+點地梅;紫花苜蓿+白三葉(圖1~5)。
3野生花卉組合在宿遷市應用的必要性
野生花卉抗逆性、適應性強,將不同種類野花搭配使用更能使栽植地減少養護成本。如果應用于道路綠化,可以很好的解決水分和肥力問題[2]。如老灌草在巖石園也可以很好生長。
許多野生花卉的繁殖能力特別強,而且可以自播,相較于普通一二年生花卉每一兩年就得重新播種,省去了很多財力和勞力。
單一的野生花卉并不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將野生花卉進行搭配運用可豐富園林植物的色彩,并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時,人們仿佛徜徉于花海之中[3]。
4野生花卉組合應用建議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適宜的野生花卉組合。草坪上的野花,不僅能使草坪更富有生氣,也會抑制草坪雜草的滋生,喬灌木搭配低矮的野生花卉還可以增加植物層次,匍匐攀援植物如牽牛、葎草、雞屎藤等可用于垂直綠化(圖6)。
選育出優良的野花品種,野生花卉存在花小色淡等方面的缺點,可結合育種篩選出優良的栽培品種,提高野生花卉的觀賞質量[5],使之廣泛應用于園林景觀中。
參考文獻:
[1] 莫訓強,陳小奎,李洪遠.北方城市早春野生花卉的色彩分析與應用[J].中國園林,2010,26(3):69~72.
[2] 勒文東,劉軍民,付文鋒.野花組合的景觀應用[J].中國花卉園藝,2013(2):56~57.
[3] 王冬健.野花組合在城市彩化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3):95~97.
[4] 李素華.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及園林應用現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0946~10949.
[5] 蔣家淡.野生花卉繁殖栽培技術與開發利用建議[J].河北林業科技,2001(2):29~30.
Abstract:This articlediscussesthe combination models of the excellent wild flowersin Suqian,Jiangsu Provinceand conduct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landscape qualityon the basis o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ild flowers,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ild flowers in Suqian gardens.
Key words:Suqian City;wild flower;application ofcomposite modes2014年7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dprint
摘要:對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了宿遷市優良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并對其景觀質量進行了初步評價,以期為野生花卉在宿遷園林中的應用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宿遷市;野生花卉;組合應用
1引言
宿遷野生花卉資源相當豐富,但目前很少作為植物景觀在園林中應用。因此,探討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有利于改善宿遷城市生態環境,并能豐富園林植物應用種類。此外野生花卉也能體現當地特色,增強本地區的文化底蘊。春秋兩季分別將采集的野生花卉種子通過露地直播或溫室育苗、分苗移栽等方法培養種苗,利用培育出的種苗組合成花壇、花境等形式。
2研究成果
2.1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
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時,草坪宜作為背景、觀花類的野生花卉作為點綴,營造綴化草坪景觀。因此在選擇野生花卉時,應選擇花色亮麗的種類如黃色系和紅色系、白色系。黃綠為相近色,給人的感覺比較恬靜,紅綠為對比色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氣氛熱烈。白色增加了綠色的亮度,給人的感覺比較純潔雅致。宿遷野生花卉中開黃花的種類相對較多,比如菊科植物苦荬菜、蒲公英、苣荬菜等,而花色為紅色系的很少,只有地黃、大巢菜、寶蓋草等少數幾個花色艷麗的植物。開白花的有報春花科的點地梅、澤珍珠菜,十字花科的薺菜、碎米薺堇菜科的白花地丁等。除花色之外還要充分考慮植物的高度和株型,首先綴花草坪中的野花應稍高于草坪草、莖或花序直立伸出草叢之上,植株過高或緊貼地面匍匐生長的植物不宜和草坪配置在一起,因為在高度上很難和草坪草融為一體。根據這些要求適合草坪組合搭配的植物有苦荬菜、蒲公英、地黃、白花地丁。
2.2觀葉類野生花卉與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
觀葉類野生花卉和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可組合盆栽或布置花壇。觀葉類植物往往具有葉色或葉型獨特、葉片突出、觀賞價值較高的特點。宿遷市觀葉類野生花卉中有車前、老鸛草、鼠曲草等,其中車前葉色翠綠適合作為陪襯,而花色艷麗的野花作為主景,因此可以將車前與蒲公英或綬草組合,這兩種子植物葉基生、開花時葉片不明顯,車前可作為其配葉。在植株高度和株型上也和車前相近。老鸛草冬春野生紫紅,宜與白色野花組合如白花地丁或碎米薺。相反鼠曲草野生灰白宜與紫色或紅色野花搭配如小薊和地黃。
2.3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搭配
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組合相對復雜,既要做到色彩相稱又要兼顧花期。在色彩的處理方式上分兩種色彩的搭配和多種色彩的配合。兩種色彩搭配時可將紫色、粉色或藍色的野花與白色花卉搭配,如可將白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婆婆納與點地梅混播作觀花地被,一年蓬搭配澤珍珠菜布置花壇,這些組合給人柔和安靜的感覺。但若想獲得比較強烈的視覺效果時可將亮黃色的苦荬菜與紫色系的紫花地丁和地黃種植在一起。多色花卉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生動、活潑、愉快的效果,但色彩和種類也最難選擇,這時要根據周圍壞境確定一個主色調[1],比如可以黃綠色系或紫紅色系為主,適當點綴其他對比明顯的色彩。
2.4野生花卉與常見花卉品種的搭配
野生花卉是指目前還處于天然自生狀態的觀賞植物,由于沒有人為的定向選種,花色和花型還比較單一,如缺少比較鮮艷的花色、花朵還不夠大,相比之下園林中常用的觀賞花卉品種齊全花色繁多,因此可彌補野生花卉造景時的缺陷,比如暗紫色的地黃與苦荬菜組合成花壇,色彩稍有暗淡而雪白的白晶菊則增加了花壇的亮度,紫花苜蓿的紫色花朵與白三葉的頭狀花序一起盛開時,也極為雅致、富有野趣,可營造地被景觀。
2.5組合模式
本文提出的野生花卉組合模式15種,涉及到的花卉種類有 16種.其應用形式和組合模式如下:綴花草坪:苦荬菜+草坪草、蒲公英+草坪草、地黃+草坪草、白花地丁+草坪草。
花壇和組合盆栽:車前+蒲公英或車前+綬草;老鸛草+白花地丁或老鸛草+碎米薺;鼠曲草+小薊或鼠曲草+地黃;一年蓬+澤珍珠菜;地黃+苦荬菜+白晶菊。
觀花地被:白花地丁+紫花地??;婆婆納+點地梅;紫花苜蓿+白三葉(圖1~5)。
3野生花卉組合在宿遷市應用的必要性
野生花卉抗逆性、適應性強,將不同種類野花搭配使用更能使栽植地減少養護成本。如果應用于道路綠化,可以很好的解決水分和肥力問題[2]。如老灌草在巖石園也可以很好生長。
許多野生花卉的繁殖能力特別強,而且可以自播,相較于普通一二年生花卉每一兩年就得重新播種,省去了很多財力和勞力。
單一的野生花卉并不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將野生花卉進行搭配運用可豐富園林植物的色彩,并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時,人們仿佛徜徉于花海之中[3]。
4野生花卉組合應用建議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適宜的野生花卉組合。草坪上的野花,不僅能使草坪更富有生氣,也會抑制草坪雜草的滋生,喬灌木搭配低矮的野生花卉還可以增加植物層次,匍匐攀援植物如牽牛、葎草、雞屎藤等可用于垂直綠化(圖6)。
選育出優良的野花品種,野生花卉存在花小色淡等方面的缺點,可結合育種篩選出優良的栽培品種,提高野生花卉的觀賞質量[5],使之廣泛應用于園林景觀中。
參考文獻:
[1] 莫訓強,陳小奎,李洪遠.北方城市早春野生花卉的色彩分析與應用[J].中國園林,2010,26(3):69~72.
[2] 勒文東,劉軍民,付文鋒.野花組合的景觀應用[J].中國花卉園藝,2013(2):56~57.
[3] 王冬健.野花組合在城市彩化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3):95~97.
[4] 李素華.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及園林應用現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0946~10949.
[5] 蔣家淡.野生花卉繁殖栽培技術與開發利用建議[J].河北林業科技,2001(2):29~30.
Abstract:This articlediscussesthe combination models of the excellent wild flowersin Suqian,Jiangsu Provinceand conduct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landscape qualityon the basis o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ild flowers,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ild flowers in Suqian gardens.
Key words:Suqian City;wild flower;application ofcomposite modes2014年7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dprint
摘要:對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了宿遷市優良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并對其景觀質量進行了初步評價,以期為野生花卉在宿遷園林中的應用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宿遷市;野生花卉;組合應用
1引言
宿遷野生花卉資源相當豐富,但目前很少作為植物景觀在園林中應用。因此,探討野生花卉的組合模式有利于改善宿遷城市生態環境,并能豐富園林植物應用種類。此外野生花卉也能體現當地特色,增強本地區的文化底蘊。春秋兩季分別將采集的野生花卉種子通過露地直播或溫室育苗、分苗移栽等方法培養種苗,利用培育出的種苗組合成花壇、花境等形式。
2研究成果
2.1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
野生花卉與綠色草坪組合時,草坪宜作為背景、觀花類的野生花卉作為點綴,營造綴化草坪景觀。因此在選擇野生花卉時,應選擇花色亮麗的種類如黃色系和紅色系、白色系。黃綠為相近色,給人的感覺比較恬靜,紅綠為對比色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氣氛熱烈。白色增加了綠色的亮度,給人的感覺比較純潔雅致。宿遷野生花卉中開黃花的種類相對較多,比如菊科植物苦荬菜、蒲公英、苣荬菜等,而花色為紅色系的很少,只有地黃、大巢菜、寶蓋草等少數幾個花色艷麗的植物。開白花的有報春花科的點地梅、澤珍珠菜,十字花科的薺菜、碎米薺堇菜科的白花地丁等。除花色之外還要充分考慮植物的高度和株型,首先綴花草坪中的野花應稍高于草坪草、莖或花序直立伸出草叢之上,植株過高或緊貼地面匍匐生長的植物不宜和草坪配置在一起,因為在高度上很難和草坪草融為一體。根據這些要求適合草坪組合搭配的植物有苦荬菜、蒲公英、地黃、白花地丁。
2.2觀葉類野生花卉與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
觀葉類野生花卉和觀花類野生花卉搭配可組合盆栽或布置花壇。觀葉類植物往往具有葉色或葉型獨特、葉片突出、觀賞價值較高的特點。宿遷市觀葉類野生花卉中有車前、老鸛草、鼠曲草等,其中車前葉色翠綠適合作為陪襯,而花色艷麗的野花作為主景,因此可以將車前與蒲公英或綬草組合,這兩種子植物葉基生、開花時葉片不明顯,車前可作為其配葉。在植株高度和株型上也和車前相近。老鸛草冬春野生紫紅,宜與白色野花組合如白花地丁或碎米薺。相反鼠曲草野生灰白宜與紫色或紅色野花搭配如小薊和地黃。
2.3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搭配
觀花類野生花卉間的組合相對復雜,既要做到色彩相稱又要兼顧花期。在色彩的處理方式上分兩種色彩的搭配和多種色彩的配合。兩種色彩搭配時可將紫色、粉色或藍色的野花與白色花卉搭配,如可將白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婆婆納與點地梅混播作觀花地被,一年蓬搭配澤珍珠菜布置花壇,這些組合給人柔和安靜的感覺。但若想獲得比較強烈的視覺效果時可將亮黃色的苦荬菜與紫色系的紫花地丁和地黃種植在一起。多色花卉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生動、活潑、愉快的效果,但色彩和種類也最難選擇,這時要根據周圍壞境確定一個主色調[1],比如可以黃綠色系或紫紅色系為主,適當點綴其他對比明顯的色彩。
2.4野生花卉與常見花卉品種的搭配
野生花卉是指目前還處于天然自生狀態的觀賞植物,由于沒有人為的定向選種,花色和花型還比較單一,如缺少比較鮮艷的花色、花朵還不夠大,相比之下園林中常用的觀賞花卉品種齊全花色繁多,因此可彌補野生花卉造景時的缺陷,比如暗紫色的地黃與苦荬菜組合成花壇,色彩稍有暗淡而雪白的白晶菊則增加了花壇的亮度,紫花苜蓿的紫色花朵與白三葉的頭狀花序一起盛開時,也極為雅致、富有野趣,可營造地被景觀。
2.5組合模式
本文提出的野生花卉組合模式15種,涉及到的花卉種類有 16種.其應用形式和組合模式如下:綴花草坪:苦荬菜+草坪草、蒲公英+草坪草、地黃+草坪草、白花地丁+草坪草。
花壇和組合盆栽:車前+蒲公英或車前+綬草;老鸛草+白花地丁或老鸛草+碎米薺;鼠曲草+小薊或鼠曲草+地黃;一年蓬+澤珍珠菜;地黃+苦荬菜+白晶菊。
觀花地被:白花地丁+紫花地??;婆婆納+點地梅;紫花苜蓿+白三葉(圖1~5)。
3野生花卉組合在宿遷市應用的必要性
野生花卉抗逆性、適應性強,將不同種類野花搭配使用更能使栽植地減少養護成本。如果應用于道路綠化,可以很好的解決水分和肥力問題[2]。如老灌草在巖石園也可以很好生長。
許多野生花卉的繁殖能力特別強,而且可以自播,相較于普通一二年生花卉每一兩年就得重新播種,省去了很多財力和勞力。
單一的野生花卉并不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將野生花卉進行搭配運用可豐富園林植物的色彩,并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時,人們仿佛徜徉于花海之中[3]。
4野生花卉組合應用建議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適宜的野生花卉組合。草坪上的野花,不僅能使草坪更富有生氣,也會抑制草坪雜草的滋生,喬灌木搭配低矮的野生花卉還可以增加植物層次,匍匐攀援植物如牽牛、葎草、雞屎藤等可用于垂直綠化(圖6)。
選育出優良的野花品種,野生花卉存在花小色淡等方面的缺點,可結合育種篩選出優良的栽培品種,提高野生花卉的觀賞質量[5],使之廣泛應用于園林景觀中。
參考文獻:
[1] 莫訓強,陳小奎,李洪遠.北方城市早春野生花卉的色彩分析與應用[J].中國園林,2010,26(3):69~72.
[2] 勒文東,劉軍民,付文鋒.野花組合的景觀應用[J].中國花卉園藝,2013(2):56~57.
[3] 王冬健.野花組合在城市彩化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3):95~97.
[4] 李素華.宿遷市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及園林應用現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0946~10949.
[5] 蔣家淡.野生花卉繁殖栽培技術與開發利用建議[J].河北林業科技,2001(2):29~30.
Abstract:This articlediscussesthe combination models of the excellent wild flowersin Suqian,Jiangsu Provinceand conduct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landscape qualityon the basis o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ild flowers,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ild flowers in Suqian gardens.
Key words:Suqian City;wild flower;application ofcomposite modes2014年7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