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堂
摘要:分析了甸尾鄉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參照標準技術規程,闡述了直干桉的培育從整地、選種、播種育苗、撫育管理、病蟲防治、苗木出圃等多方面所采用的技術、措施及方法,為獲得優良的直干桉幼苗提供參考。
關鍵詞:甸尾鄉;直干桉;育苗技術
1建水縣甸尾鄉基本概況
甸尾鄉位于建水縣城西北面,地理坐標為北緯23°42′08″~23°51′23″,東經102°47′48″~102°47′48″,東與李浩寨鄉、南莊鎮相連,南臨西莊鎮、石屏縣,西與石屏縣接壤,北與曲江鎮相鄰。甸尾鄉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特點是干濕分明,雨熱同季,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890~1040mm,大部分屬半干旱地區。甸尾鄉土壤類型主要是紅壤和酸性紫色土,紅壤面積占總面積的2/5,成土母質有石灰巖玄武巖,砂質巖等,酸性紫色土占3/5,成土母質為砂巖。
2材料與方法
直干桉花數量多且花期長,是很好的蜜源樹種。直干桉生長迅速,百日苗造林后兩年左右可郁閉成林,萌芽能力強,一次造林可輪伐3~4次。直干桉廣泛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使直干桉人工林迅速的發展起來,也為林業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在經過實地培育后,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直干桉的育苗技術。
2.1苗圃地的選擇
苗圃地面積約為4畝左右,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層厚度約為50cm,土壤為紅壤,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m,土壤pH值為微酸性,無較嚴重的病蟲害,基本上符合經營管理方便自然條件適宜苗木生長的原則。
2.2苗圃整地
整地的過程是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月份進行苗圃地第1次翻耕,2月份進行第2次翻耕,3月份進行第3次翻耕。第3次翻耕完畢后,經過1~2d的太陽爆曬后就可以進行播種區苗地及移植區苗地筑床。
2.3配制營養土、裝袋
營養土配制要用長效而溫性的化肥或農家肥、生石灰、多菌靈或乙酸酮,加上腐殖土配制后裝袋。這樣的營養土既可保持苗木在容器里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又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達到真正的良種壯苗。裝營養袋時,不宜裝得太滿,要留有一定的空位,壓成稍扁后緊靠排列在預定的位置,每行25袋,這樣裝的營養袋排放緊密,既保水,又減少占地面積,還有利于造林時搬取袋苗和清點苗木數量。營養袋排列成墑的苗床四周要用土覆蓋嚴實,以保持水分。苗床間的溝道寬40cm,以便排水和作業。
2.4直干桉種子的選取
種子經過貯藏,可能發生蟲蛀、霉爛等現象,為了獲得品質好的種子,并確定合理的播種量,播種前要進行精選。種子要求成熟、飽滿、無霉爛、無破損,無雜物的直干桉良種。
2.5播種育苗與播種地的管理
直干桉種子育苗完畢后,每天就澆水保濕視苗床面溫度適時噴灌,水不宜過大,要少量多次進行噴灌。播種出苗期一定要保持床面濕潤,適時適量噴灌,早、晚各一次,要做到不旱不澇,同時逐步揭除覆物,一個月內(即幼苗有1對半真葉時)全部揭完。當幼苗長到2對半至3對真葉時,應適當控制水分,抑制其生長,進行煉苗時一定要控制好,不能燒苗,也不能徒長,煉苗2周左右。4月中旬,幼苗長到3對半至4對真葉時就可以移植到營養袋中培育。
2.6移植苗的培育與苗木的撫育管理
移植時先將預先裝好袋的苗床上的松針揭除,清理干凈,用敵敵畏(50%乳油)800倍液噴施苗床,步道和苗床周圍,殺死或驅除躲藏在營養袋縫隙和土層縫隙中的蟋蟀、蝗蟲等害蟲,長有雜草的要清除干凈。
清理好苗床后要對苗床進行反復多次的噴灌,使營養袋中的營養土充分溫潤(每天能夠移植多少面積就噴灌多少面積),利用陰天或傍晚進行移苗,移苗前先把播種區小苗澆透水(計劃移植多少就澆透多少),做到邊起苗邊種苗,隨起隨種,移栽時用竹簽插縫放入幼苗輕壓使苗根與土壤密接,注意移栽時幼苗應扶正、壓實、不窩根,每袋1苗,當天計劃移植的面積完畢后澆足定根水,之后立既搭好遮陰柵,用遮陰網蓋好,防止暴風雨將移植苗打倒和太陽灼傷燒苗。
幼苗移植后處在成活期,要選擇早晚進行適時噴灌,做到不旱不澇,保持床面溫潤即可,經過十幾天至1個月左右進入生長初期,這段時期苗木對水肥敏感,要求充足的陽光,要及時追肥,灌溉和松土。
3栽后管理
3.1施肥
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和施足基肥、適當追肥的原則,做到遲效與速效肥料相配合,氮、磷、鉀和其他營養元素相配合。
3.2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加強管理措施,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預防,對已發生的病蟲害及時治除。
直干桉苗木易發生的病蟲害是灰霉病。直干桉苗灰霉病一般多發生在桉苗幼嫩的莖上部和葉片上,以莖部受害最為嚴重,初發病時僅發病部位色變稍深,隨后變為褐色至黑褐色并迅速溢縮枯死,從而導致該病苗上半部分萎焉死亡,使病苗呈“彎頭”狀,最終全株死亡。從初發病到全株枯死的整個病程,環境條件適于發病時,2~3d既可完成。
直干桉苗灰霉病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預防為主的方式進行,在土壤處理和種子處理上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處理。在苗圃選擇上,選用干燥地塊為苗圃地,作床時作成高床,遇低溫陰雨天氣及時開溝排水。育苗時,控制苗木密度,注意通風透光,提倡平衡施肥,提高苗木木質化程度,增強抗病力。
直干桉苗蟲害主要有大蟋蟀、蝗蟲、小地老虎,其他蟲害較少,它們直接危害苗木,其防治主要采取預防為主,在整地和土壤處理時就采取混施辛硫磷的辦法進行防治,在育苗后采取噴施步道和苗床周圍的方法進行防治,如果直接危害苗木,可以人工直接捕殺。
3.3苗木調查及出圃
一般到6月初就對直干桉苗進行調查,通過樣方調查,計算出一、二級苗木的數量,一級苗標準高30cm,根徑2.5mm以上,二級苗標準高20cm,根徑1.5mm以上,苗高20cm,根徑1.5mm以下的為三級苗,供計劃用苗參考。
6月中旬,雨水下地之前把各造林地需要的苗運至造林地旁排放,調運時要按等級標志順序起苗,分級包裝,嚴禁損壞營養袋,不得傷害苗干或造成營養袋內根團松散,調運時三級苗以下不充許調運到造林地進行造林,運輸時包裝明顯處要附有標簽標明樹苗、苗齡、等級、數量,運輸過程中要采取保濕降溫等措施不能風吹日曬,防止苗木發熱和風干。
4結語
經過幾年的直干桉育苗,結合筆者的經驗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土壤、水利等自然地理條件,按照以上所談的直干桉育苗技術結合直干桉的生物學特性進行苗木的培育,能夠做到播種區出苗率達95%以上,移植區苗木合格率在95%以上,能按質量按時做到苗木出圃,完成苗木供應。
按照以上總結的經驗和培育苗木的方法和措施,能使培育出來的苗木生健壯,從出苗期到出圃這一段時期內大大降低了病蟲為害率經過精心的管理,出苗整齊,成活率高,抗倒伏強。
對于培育苗木過程中的一些病蟲害及雜草的防治等方面的認識和研究還不夠深入,防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目前的防治方法和結果還只是初步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林東升.桉樹營林性組培苗木快速育苗技術[J].桉樹科技,2009(1).
[2] 西南林學院,云南森林病蟲害[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
[3] 云南省林業廳.云南主要林木種質資[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