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強+胡俊東
人物小傳:
韓振武,大興安嶺地區圖強林業局物業管理站供熱隊隊長。多年來,他在與癌癥的頑強抗爭中努力工作,先后被評為“全國技術革新先進個人”“全省第四屆道德模范”“全省創新能手”。
那年,大興安嶺的除夕夜格外地冷,氣溫驟降到零下40℃。
脫下厚重的軍大衣,換上齊胸高的水衩,韓振武就像一只上緊了發條并被丟在冷庫里的鬧鐘,渾身瑟瑟發抖——他正準備鉆進昏暗逼仄、蒸汽升騰的管道溝,維修泄漏的供暖管線。
對于在供熱戰線上工作了30年的老韓來說,維修漏點并不難,難的是尋找漏點。尤其是像這種建筑年代較為久遠的老樓,密封的管道溝里究竟是什么情況、缺不缺氧,他都不得而知。供熱隊的幾個弟兄想跟著進去,被老韓攔住了:“大過年的,別都成了‘落湯雞。”
拗不過老韓,隊員們只好趴在管道溝口,每隔十幾秒就大喊一聲:“韓隊,你還好嗎?”“還好!”就這樣,一喊一答,大家緊張的心才稍稍安穩一下。
管道溝只有一米高,老韓貓著腰往前挪動。他仔細查看冒汽固定墩邊上的補償器,運行正常;舉著手電筒挨個查看焊縫,也沒有漏點。“要麻煩。”老韓心里說,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因為這就要求他必須從管道母材上一點兒一點兒地查找漏點……兩個多小時過去,老韓才找到漏點,并成功修復。
當渾身濕透的老韓拎著焊槍從管道溝里爬出來的時候,在溝外喊得嗓子有些嘶啞的隊員們終于松了口氣。聞訊趕來的林業局領導握著老韓的手說:“為了百姓過好這個年,你辛苦了。”老韓咧嘴一笑,臟兮兮的臉上露出兩排白牙。
他早就習慣了這種辛苦,也記不清這是第幾個加班的除夕,只記得回家的時候,新年的鐘聲已經響過,年過九旬的爺爺奶奶還在等他一起吃餃子。他心里不是滋味,給二老鄭重地拜了個年。
“特別能吃苦”,這是同事們對老韓欽佩的一個原因。
說起老韓的敬業,供熱隊的隊員既滿心欽佩,又不禁抱怨。隊員眼里的韓振武,哪兒累往哪兒去,哪兒臟往哪兒鉆,“趕上維修主管道,連續干一宿是常有的事”。他不樂意在辦公室喝茶休息,即使偶爾閑下來,也要穿上水靴下廠房保養設備。
供熱隊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上下煤全自動化的兩條“傳送鏈條”,一有故障,就要從早上搶修到晚上,隊員們晚上8點能回家都算“早下班”。特別是遇到下煤傳送帶不轉動的情況,需要有人爬到最底處,一鍬鍬、一捧捧地清煤渣,再一桶桶地往上運。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帶頭干、搶著干的總是老韓。
2010年夏季,當地進行集中供熱系統升級改造,原有的八個鍋爐房合并為一個供熱隊。老韓負責四臺集中供熱鍋爐的更換和供熱管道的并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他帶領隊員鉆地溝、焊管道、爬鍋爐、清煙道,大干了五十多天,終于高質量地完成了供熱改造任務。
在老韓看來,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2005年1月,正值供暖期,轄區有七棟樓供不上熱。負責小區的維修隊搶修兩天仍沒有結果,站領導急忙找到老韓。當時,他口腔上腭發炎流膿水,不能進主食,只靠喝流食充饑。他一心想著“別誤了居民的供暖大事”,便推遲了治療時間,不顧病痛的折磨,硬挺著鉆進管道溝搶修。等到供暖期忙碌過后,老韓的病情已經惡化為口腔硬腭癌。
為了治病,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術,但每次手術他都特意避開供暖期。2012年5月,他的口腔硬腭癌達到三期,手術摘除了上腭左側至顱骨的骨頭。手術剛結束,他想到隊里馬上要進行夏季設備維修,供熱主管道要大批更換,就躺不住了。他又一次提前結束病假,回到供熱第一線上。
得知了這件事,當地群眾由衷地稱贊他是“最敬業供暖工”。
轉眼夏去秋來,又到了供暖期之前的管線維護階段。接到居民的報修電話,老韓帶著焊槍出發了。走在松林間的小道上,韓振武感到陣陣愜意,他深深吸了一口帶有松香味的空氣,任氣息在體內游走。在他看來,這樣走在奔赴維修現場的路上,是他生命中最自然、最放松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