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海
一次,去歐洲旅行。來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之后,我不禁被這里精美絕倫的古老建筑所吸引,也被這里令人贊嘆的異域風情所打動。然而,酷愛咖啡的我最先做的一件事,還是前去享受號稱“只需嘗一小口,就會迅速被其濃郁的口味和香氣所折服”的意式咖啡。
這是一間位于教堂對面的咖啡館。由于是上班時間,咖啡館里的人很少,非常安靜。我點了一杯咖啡,挑了靠近窗戶的位置坐下,一邊享受著咖啡的香濃馥郁,一邊欣賞著窗外的風景。
不一會兒,兩個意大利人走了進來,來到柜臺前對服務員說:“四杯咖啡,其中兩杯待用。”然后,他們付了四杯咖啡的錢,卻只端走兩杯咖啡。
“‘待用咖啡?好奇怪的名字,下次,我也點一杯嘗嘗。”我心里想著。
大約過了一刻鐘,那兩個意大利人喝完各自的咖啡后就離開了。令我不解的是,直到這兩個人走出咖啡館,誰都沒有提及那兩杯“待用咖啡”。
對于整日奔波的人來說,忘記一兩件小事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服務員為什么眼看著顧客離去卻不提醒一下呢?這讓我的心里很不舒服。雖然身在異國,但是中華民族的“俠義精神”驅使我去點撥點撥那個服務員。
“先生,我注意到剛才那兩個人點了四杯咖啡,但他們卻只喝了兩杯,還有兩杯‘待用咖啡沒有喝。我想,你應該提醒他們一下才對!”我對服務員說。
服務員聽了我的話后,笑了一下,很禮貌地對我微鞠一躬,說道:“先生您好,感謝您的善意提醒。可能您對‘待用咖啡的意思還不夠了解。”服務員解釋說,“‘待用咖啡并不是咖啡種類或者調制技藝,而是一種體現溫暖和人情味的付費方式,就是自己花錢點給無力支付費用的人喝的咖啡。”
見我露出很訝異的表情,服務員告訴我,“待用咖啡”起源于二戰時期。當時,意大利經濟極為蕭條,很多人因為囊中羞澀而不得不“望咖啡興嘆”。對于嗜咖啡如命的意大利人來說,生活中沒有了咖啡,仿佛就沒有了溫暖和希望。有一段時間,一位名叫維托里奧的軍官為了紀念在戰斗中犧牲的戰友,每次去咖啡館都要點上一杯“待用咖啡”,希望咖啡的香氣能告慰逝去的生命。這位軍官的舉動不僅感動了很多人,也讓人們找到了一種幫助窮人的方法。于是,越來越多的意大利人在自己飲用咖啡的時候,再點上一杯“待用咖啡”,以期那些喝不起咖啡的人喝過這杯“待用咖啡”后重拾生活的希望。
聽完服務員的敘述,我的心里充滿感動。我說:“對不起,我為剛才的冒失向您道歉!麻煩您,幫我點兩杯‘待用咖啡。”
聽到我要點“待用咖啡”,服務員又微鞠一躬,說道:“我知道您會被‘待用咖啡所感動,我代表它的受益者向您表示感謝!”
正說著,一位穿著破舊、貌似乞丐的老者走進咖啡館,輕聲問服務員:“請問,現在有‘待用咖啡嗎?”
“您好,有的。”服務員邊說邊為老者送上一杯飄著香氣的咖啡。
我沒嘗過“待用咖啡”的味道,但看著老者喝“待用咖啡”時欣慰的笑容,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我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讓你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解讀。
在意大利的日子里,我走過古樸的羅馬斗獸場,聽過圣母百花教堂的唱詩,但是,“待用咖啡”卻將我在意大利的日子濃縮到一個叫作“溫暖”的杯子里。我憧憬,我們國家有一天也會出現“待用咖啡”。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的升華,在將來的某一天,除了“待用咖啡”,神州大地還會有“待用快餐”“待用衣服”“待用被子”……以這些“待用”的東西,傳遞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情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