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詠嬌 王忠群
摘要:指出了普洱糯扎渡水電站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但是,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存在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對水質影響、產業基礎薄弱和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等問題,可通過建設水源涵養林及其空間配置優化、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與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特色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生態種植等關鍵技術進行發展,創新庫區及周邊生態整治技術體系與模式,保障庫區生態環境與水質安全,提出了提高庫區農業經濟潛力的生態農業,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業,促進庫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恢復
中圖分類號:X8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1603
1引言
糯扎渡電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和瀾滄縣交界處,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總投資312億元。據測算,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鑒于目前糯扎渡水電站大壩已蓄水發電運行,庫區生態保護正在啟動。本文通過圍繞糯扎渡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開展研究,按照普洱市確立的“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圍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屏障區建設、效益林業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加強生態保護、生態模式造林,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業的建議,旨在促進解決庫區森林生態保護與恢復中的技術支撐,為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2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概況
21基本情況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范圍從糯扎渡電站大壩開始至大朝山電站大壩壩腳,長2042km。糯扎渡庫區主要支流雙江-瀾滄小黑江長877km,景谷小黑江長944km,小黑江(威遠江段與小黑江段交叉處)長363km,瀾滄黑河支流長34km。整個糯扎渡庫區涉及普洱市縣1區,按流域由上至下順序,分別是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寧洱縣、瀾滄縣、思茅區。據有關數據,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水面面積331067hm2,全長2042km。經過初步區劃,糯扎渡庫區保護與開發范圍主要劃分為核心區和水土保持區,其中糯扎渡水電站大壩海拔813mm,淹沒線以上200m范圍規劃為庫區保護的核心區,主要包括瀾滄江兩岸(庫區大壩以上至景東縣大朝山東鎮大朝山電站庫區大壩以下3km左右的范圍),瀾滄江主要支流黑河淹沒區,小黑江瀾滄段及景谷段淹沒區以上200m范圍內。將庫區淹沒線海拔813m線以上200m護岸林至第一重面山山脊線以內區域(不含保護區)劃分為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
22森林資源狀況
據統計,糯扎渡庫區核心區范圍總面積264667hm2,其中:有林地187867hm2,非林地7680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8820hm2,公益林99667hm2(國家級公益林633hm2和省級公益林43133hm2)。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第一重面山以內總面積17267hm2,林地1283933hm2,非林地471333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68860hm2,公益林9333hm2(國家級公益林32680hm2和省級公益林26833hm2)。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屬于云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思茅栲、小果栲、華南石櫟、截頭石櫟等為優勢的季風常綠闊葉林為水平地帶性植被,與季風常綠闊葉林相伴出現的是思茅松林。由于以瀾滄江為中心溝壑縱橫的地形變異,使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垂直分布極為復雜多樣。有野生稻、千果欖仁、榆綠木、西南紫薇、篦齒蘇鐵等獨特的植物種群和古樹名木,同時分布有亞洲象、冠斑犀鳥、印度野牛、巨蜥等野生動物資源。其植被垂直分布主要規律為: 海拔90~60m分布為江邊刺葵群落;海拔610~800m分布為黃竹群落;海拔700~900m 分布為榆綠木群落、西南紫薇群落;海拔70~1200m分布為瀾滄櫟群落;海拔800~1200m分布為千果欖仁群落、絨毛番龍眼群落;海拔90~1800m分布為肋果茶、大葉藤黃、四棱蒲桃群落和烏桕、滇南紅厚殼、降真香群落;海拔900~1870m分布為栲類櫟類群落; 海拔1000~170m分布為思茅松群落。
3庫區植被保護存在的問題
31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開發規劃
庫區保護開發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庫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確定庫區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庫區土地,協調庫區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是繼承過去、創造今天、預測未來的一門科學。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地形復雜、經濟落后、土地墾殖系數高,面臨著不少生態環境問題,制約著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和開發規劃,為了保證庫區的長久發展,制定完善的庫區保護規劃成為保護生態環境問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32植被的次生化:水土流失日趨突出
糯扎渡庫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庫區以山丘陡坡為主,近年來,當地群眾為了經濟利益,把相當一部分林地采伐后種植橡膠咖啡等經濟作物,造成了林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特別是在一些區域亂砍濫伐屢禁不止,將造成植被的次生化和日趨嚴重的水土流失,對水資源有很大的影響。在瀾滄江一線,生長有大面積的黃竹林,在思瀾(思茅至瀾滄)公路未通車前,黃竹林自然生長狀況很好,通車后,交通方便,高價收購竹筍的販子越來越多,無節制無計劃地大量采筍,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竹林退化,逐漸向干熱河谷草叢演變。并且,橡膠/咖啡等樹種單一經濟林種植導致發生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的隱患難以防范,會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從而影響到整個庫區的宏觀生態平衡。庫區山地土層薄,坡度陡,植被差,淋溶作用強。山勢峻拔、坡陡溝深,因為人為活動的增加,林相越來越稀,加之較多的疏林地和部分荒山荒坡,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將造成水土流失。庫區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達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雨滴的擊濺力很大,使土壤解體、位移,在集中暴雨形成的地面徑流作用下,大量土壤被沖走,可能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33水質安全潛在隱患,地質和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糯扎渡庫區上游存在一定數量的造紙、制糖等企業,是工業廢水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完善基礎排放設備和加強監管,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時庫區流域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加之上游各個電站排放的廢水,產生的污染物排入環境,造成納污水體的污染。隨著水庫蓄水,尤其是在冬季,上游來水量減少,使水庫內的水體流速減緩,水的自凈能力降低,將加重局部江段水質污染,甚至威脅到下游生活用水的水源。此外,庫區流域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特別各種一次性物品被大量遺棄,客船貨船運載增加,船舶排放大量生活垃圾入江,如果超過庫區承載能力,就會出現水庫水質的下降。同時水庫蓄水后,水庫各項工程建設在庫區的開發活動,對庫區地質結構將產生一定影響,江水的侵蝕作用和反復交替消落上漲,可能會誘發危巖崩塌、部分山體滑坡和新滑坡體產生。
34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由于歷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糯扎渡庫區與內地相比,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發展面臨的特殊困難很多,雖經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建設和國家扶貧政策投資后基礎設施有較大改善,但庫區內農村行路難、用水難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的問題還很突出。從道路交通看,庫區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覆蓋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時有發生,從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業靠天吃飯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同時庫區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缺乏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運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發展相對落后,無論是在家從事農業生產或外出務工都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收入增長緩慢。
摘要:指出了普洱糯扎渡水電站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但是,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存在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對水質影響、產業基礎薄弱和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等問題,可通過建設水源涵養林及其空間配置優化、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與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特色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生態種植等關鍵技術進行發展,創新庫區及周邊生態整治技術體系與模式,保障庫區生態環境與水質安全,提出了提高庫區農業經濟潛力的生態農業,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業,促進庫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恢復
中圖分類號:X8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1603
1引言
糯扎渡電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和瀾滄縣交界處,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總投資312億元。據測算,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鑒于目前糯扎渡水電站大壩已蓄水發電運行,庫區生態保護正在啟動。本文通過圍繞糯扎渡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開展研究,按照普洱市確立的“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圍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屏障區建設、效益林業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加強生態保護、生態模式造林,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業的建議,旨在促進解決庫區森林生態保護與恢復中的技術支撐,為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2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概況
21基本情況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范圍從糯扎渡電站大壩開始至大朝山電站大壩壩腳,長2042km。糯扎渡庫區主要支流雙江-瀾滄小黑江長877km,景谷小黑江長944km,小黑江(威遠江段與小黑江段交叉處)長363km,瀾滄黑河支流長34km。整個糯扎渡庫區涉及普洱市縣1區,按流域由上至下順序,分別是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寧洱縣、瀾滄縣、思茅區。據有關數據,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水面面積331067hm2,全長2042km。經過初步區劃,糯扎渡庫區保護與開發范圍主要劃分為核心區和水土保持區,其中糯扎渡水電站大壩海拔813mm,淹沒線以上200m范圍規劃為庫區保護的核心區,主要包括瀾滄江兩岸(庫區大壩以上至景東縣大朝山東鎮大朝山電站庫區大壩以下3km左右的范圍),瀾滄江主要支流黑河淹沒區,小黑江瀾滄段及景谷段淹沒區以上200m范圍內。將庫區淹沒線海拔813m線以上200m護岸林至第一重面山山脊線以內區域(不含保護區)劃分為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
22森林資源狀況
據統計,糯扎渡庫區核心區范圍總面積264667hm2,其中:有林地187867hm2,非林地7680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8820hm2,公益林99667hm2(國家級公益林633hm2和省級公益林43133hm2)。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第一重面山以內總面積17267hm2,林地1283933hm2,非林地471333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68860hm2,公益林9333hm2(國家級公益林32680hm2和省級公益林26833hm2)。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屬于云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思茅栲、小果栲、華南石櫟、截頭石櫟等為優勢的季風常綠闊葉林為水平地帶性植被,與季風常綠闊葉林相伴出現的是思茅松林。由于以瀾滄江為中心溝壑縱橫的地形變異,使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垂直分布極為復雜多樣。有野生稻、千果欖仁、榆綠木、西南紫薇、篦齒蘇鐵等獨特的植物種群和古樹名木,同時分布有亞洲象、冠斑犀鳥、印度野牛、巨蜥等野生動物資源。其植被垂直分布主要規律為: 海拔90~60m分布為江邊刺葵群落;海拔610~800m分布為黃竹群落;海拔700~900m 分布為榆綠木群落、西南紫薇群落;海拔70~1200m分布為瀾滄櫟群落;海拔800~1200m分布為千果欖仁群落、絨毛番龍眼群落;海拔90~1800m分布為肋果茶、大葉藤黃、四棱蒲桃群落和烏桕、滇南紅厚殼、降真香群落;海拔900~1870m分布為栲類櫟類群落; 海拔1000~170m分布為思茅松群落。
3庫區植被保護存在的問題
31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開發規劃
庫區保護開發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庫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確定庫區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庫區土地,協調庫區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是繼承過去、創造今天、預測未來的一門科學。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地形復雜、經濟落后、土地墾殖系數高,面臨著不少生態環境問題,制約著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和開發規劃,為了保證庫區的長久發展,制定完善的庫區保護規劃成為保護生態環境問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32植被的次生化:水土流失日趨突出
糯扎渡庫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庫區以山丘陡坡為主,近年來,當地群眾為了經濟利益,把相當一部分林地采伐后種植橡膠咖啡等經濟作物,造成了林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特別是在一些區域亂砍濫伐屢禁不止,將造成植被的次生化和日趨嚴重的水土流失,對水資源有很大的影響。在瀾滄江一線,生長有大面積的黃竹林,在思瀾(思茅至瀾滄)公路未通車前,黃竹林自然生長狀況很好,通車后,交通方便,高價收購竹筍的販子越來越多,無節制無計劃地大量采筍,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竹林退化,逐漸向干熱河谷草叢演變。并且,橡膠/咖啡等樹種單一經濟林種植導致發生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的隱患難以防范,會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從而影響到整個庫區的宏觀生態平衡。庫區山地土層薄,坡度陡,植被差,淋溶作用強。山勢峻拔、坡陡溝深,因為人為活動的增加,林相越來越稀,加之較多的疏林地和部分荒山荒坡,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將造成水土流失。庫區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達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雨滴的擊濺力很大,使土壤解體、位移,在集中暴雨形成的地面徑流作用下,大量土壤被沖走,可能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33水質安全潛在隱患,地質和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糯扎渡庫區上游存在一定數量的造紙、制糖等企業,是工業廢水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完善基礎排放設備和加強監管,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時庫區流域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加之上游各個電站排放的廢水,產生的污染物排入環境,造成納污水體的污染。隨著水庫蓄水,尤其是在冬季,上游來水量減少,使水庫內的水體流速減緩,水的自凈能力降低,將加重局部江段水質污染,甚至威脅到下游生活用水的水源。此外,庫區流域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特別各種一次性物品被大量遺棄,客船貨船運載增加,船舶排放大量生活垃圾入江,如果超過庫區承載能力,就會出現水庫水質的下降。同時水庫蓄水后,水庫各項工程建設在庫區的開發活動,對庫區地質結構將產生一定影響,江水的侵蝕作用和反復交替消落上漲,可能會誘發危巖崩塌、部分山體滑坡和新滑坡體產生。
34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由于歷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糯扎渡庫區與內地相比,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發展面臨的特殊困難很多,雖經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建設和國家扶貧政策投資后基礎設施有較大改善,但庫區內農村行路難、用水難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的問題還很突出。從道路交通看,庫區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覆蓋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時有發生,從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業靠天吃飯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同時庫區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缺乏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運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發展相對落后,無論是在家從事農業生產或外出務工都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收入增長緩慢。
摘要:指出了普洱糯扎渡水電站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但是,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存在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對水質影響、產業基礎薄弱和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等問題,可通過建設水源涵養林及其空間配置優化、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與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特色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生態種植等關鍵技術進行發展,創新庫區及周邊生態整治技術體系與模式,保障庫區生態環境與水質安全,提出了提高庫區農業經濟潛力的生態農業,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業,促進庫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恢復
中圖分類號:X8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1603
1引言
糯扎渡電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和瀾滄縣交界處,是瀾滄江流域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站,總投資312億元。據測算,機組全部發電后,每年可為國家節約96萬t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7萬t。鑒于目前糯扎渡水電站大壩已蓄水發電運行,庫區生態保護正在啟動。本文通過圍繞糯扎渡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開展研究,按照普洱市確立的“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圍繞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屏障區建設、效益林業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加強生態保護、生態模式造林,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業的建議,旨在促進解決庫區森林生態保護與恢復中的技術支撐,為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2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概況
21基本情況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范圍從糯扎渡電站大壩開始至大朝山電站大壩壩腳,長2042km。糯扎渡庫區主要支流雙江-瀾滄小黑江長877km,景谷小黑江長944km,小黑江(威遠江段與小黑江段交叉處)長363km,瀾滄黑河支流長34km。整個糯扎渡庫區涉及普洱市縣1區,按流域由上至下順序,分別是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寧洱縣、瀾滄縣、思茅區。據有關數據,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水面面積331067hm2,全長2042km。經過初步區劃,糯扎渡庫區保護與開發范圍主要劃分為核心區和水土保持區,其中糯扎渡水電站大壩海拔813mm,淹沒線以上200m范圍規劃為庫區保護的核心區,主要包括瀾滄江兩岸(庫區大壩以上至景東縣大朝山東鎮大朝山電站庫區大壩以下3km左右的范圍),瀾滄江主要支流黑河淹沒區,小黑江瀾滄段及景谷段淹沒區以上200m范圍內。將庫區淹沒線海拔813m線以上200m護岸林至第一重面山山脊線以內區域(不含保護區)劃分為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
22森林資源狀況
據統計,糯扎渡庫區核心區范圍總面積264667hm2,其中:有林地187867hm2,非林地7680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8820hm2,公益林99667hm2(國家級公益林633hm2和省級公益林43133hm2)。糯扎渡庫區水土保持區第一重面山以內總面積17267hm2,林地1283933hm2,非林地471333hm2。有林地中,按森林類別分,含商品林68860hm2,公益林9333hm2(國家級公益林32680hm2和省級公益林26833hm2)。
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屬于云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思茅栲、小果栲、華南石櫟、截頭石櫟等為優勢的季風常綠闊葉林為水平地帶性植被,與季風常綠闊葉林相伴出現的是思茅松林。由于以瀾滄江為中心溝壑縱橫的地形變異,使糯扎渡水電站庫區的植被垂直分布極為復雜多樣。有野生稻、千果欖仁、榆綠木、西南紫薇、篦齒蘇鐵等獨特的植物種群和古樹名木,同時分布有亞洲象、冠斑犀鳥、印度野牛、巨蜥等野生動物資源。其植被垂直分布主要規律為: 海拔90~60m分布為江邊刺葵群落;海拔610~800m分布為黃竹群落;海拔700~900m 分布為榆綠木群落、西南紫薇群落;海拔70~1200m分布為瀾滄櫟群落;海拔800~1200m分布為千果欖仁群落、絨毛番龍眼群落;海拔90~1800m分布為肋果茶、大葉藤黃、四棱蒲桃群落和烏桕、滇南紅厚殼、降真香群落;海拔900~1870m分布為栲類櫟類群落; 海拔1000~170m分布為思茅松群落。
3庫區植被保護存在的問題
31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開發規劃
庫區保護開發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庫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確定庫區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庫區土地,協調庫區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是繼承過去、創造今天、預測未來的一門科學。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地形復雜、經濟落后、土地墾殖系數高,面臨著不少生態環境問題,制約著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完善的保護和開發規劃,為了保證庫區的長久發展,制定完善的庫區保護規劃成為保護生態環境問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32植被的次生化:水土流失日趨突出
糯扎渡庫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庫區以山丘陡坡為主,近年來,當地群眾為了經濟利益,把相當一部分林地采伐后種植橡膠咖啡等經濟作物,造成了林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特別是在一些區域亂砍濫伐屢禁不止,將造成植被的次生化和日趨嚴重的水土流失,對水資源有很大的影響。在瀾滄江一線,生長有大面積的黃竹林,在思瀾(思茅至瀾滄)公路未通車前,黃竹林自然生長狀況很好,通車后,交通方便,高價收購竹筍的販子越來越多,無節制無計劃地大量采筍,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竹林退化,逐漸向干熱河谷草叢演變。并且,橡膠/咖啡等樹種單一經濟林種植導致發生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的隱患難以防范,會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從而影響到整個庫區的宏觀生態平衡。庫區山地土層薄,坡度陡,植被差,淋溶作用強。山勢峻拔、坡陡溝深,因為人為活動的增加,林相越來越稀,加之較多的疏林地和部分荒山荒坡,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將造成水土流失。庫區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達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雨滴的擊濺力很大,使土壤解體、位移,在集中暴雨形成的地面徑流作用下,大量土壤被沖走,可能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33水質安全潛在隱患,地質和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糯扎渡庫區上游存在一定數量的造紙、制糖等企業,是工業廢水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完善基礎排放設備和加強監管,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時庫區流域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加之上游各個電站排放的廢水,產生的污染物排入環境,造成納污水體的污染。隨著水庫蓄水,尤其是在冬季,上游來水量減少,使水庫內的水體流速減緩,水的自凈能力降低,將加重局部江段水質污染,甚至威脅到下游生活用水的水源。此外,庫區流域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特別各種一次性物品被大量遺棄,客船貨船運載增加,船舶排放大量生活垃圾入江,如果超過庫區承載能力,就會出現水庫水質的下降。同時水庫蓄水后,水庫各項工程建設在庫區的開發活動,對庫區地質結構將產生一定影響,江水的侵蝕作用和反復交替消落上漲,可能會誘發危巖崩塌、部分山體滑坡和新滑坡體產生。
34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由于歷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糯扎渡庫區與內地相比,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發展面臨的特殊困難很多,雖經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建設和國家扶貧政策投資后基礎設施有較大改善,但庫區內農村行路難、用水難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的問題還很突出。從道路交通看,庫區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覆蓋能力有限,晴通雨阻時有發生,從水利化程度上看,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業靠天吃飯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同時庫區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缺乏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運用科技的水平低,人的全面發展相對落后,無論是在家從事農業生產或外出務工都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收入增長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