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芳
本研究對2014年1-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神經放射學檢查或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介入神經放射學中DSA圖像測量技術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神經放射學檢查或治療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8~79歲,平均(48.7±10.2)歲。主要給予患者全腦血管造影、狹窄血管的球囊擴張術、腦及脊髓血管畸形栓塞術等介入檢查或治療。
1.2 設備運用 Neurostar Plue/T.O.P雙C型臂血管造影系統(德國西門子公司),旋轉DSA圖像被其正位C型臂采集,向SGI圖像處理工作站傳送旋轉DSA圖像的過程中,通過醫院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PACS),然后進行圖像的三維重建處理;運用Advantx—LCN+雙C型臂血管造影系統(美國GE公司),其正位C型臂X線球管沿著患者的頭部軸位進行222°的旋轉,有效采集旋轉DSA圖像,進行三維重建處理時運用adwantage workstation 4.0計算機工作站中的Sun Spare UNIX系統;標準刻度尺、量規、圓形不銹鋼球(直徑為10 mm)、輔助測量工具[1]。
1.3 DSA圖像測量方法 首先選擇正圓形不銹鋼球為參照物,直徑為10 mm,在圖像上標定參照物的兩點距離,然后輸入參照物實物的實際數據,有效校正測量系統,最后運用DSA圖像測量系統有效測量目標病灶或血管[2-4]。具體為:運用DSA圖像測量技術測量患者的血管及病灶,參照物選用正圓形不銹鋼球,直徑為10 mm,盡量放置其在和預測量血管或病變同側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測量數值極為接近實際大小;參照物可選用導管或導絲,導管或導絲帶有標準刻度(單位為mm),誤差很少在測量過程中產生。運用三維重建系統也能精確測量旋轉DSA三維重建圖像。此外,影像的灰度、對比度及操作人員的主觀意識等均會對測量的精確度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為了將誤差減少到最低限度,測量過程中放置其在預測量血管或病變同側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在對球囊及支架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嚴格依據測量結果,在介入治療時通過有效測量所選擇的球囊及支架的尺寸來有效評估測量結果。
評估結果表明,100例狹窄血管患者中,95例測量結果精確,3例測量數值偏大0.1~0.3 mm,2例測量數值偏小0.1~0.2 mm,分別占總數的95%、3%、2%。誤差發生的原因為圖像缺乏清晰的邊緣、后者參照物和被測量目標血管或病變沒有在同一平面上。
近年來,臨床興起了介入神經放射學,其主要內容包括全腦血管造影、狹窄血管的球囊擴張術、腦及脊髓血管畸形栓塞術等介入檢查或治療[5-7]。在介入治療過程中,尤為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對DSA圖像測量技術進行正確的使用、精確測量狹窄血管的狹窄程度、畸形血管團體大小等,從而將精測的測量數據提供給臨床介入操作醫師對支架、保護過濾傘、擴張球囊的種類、型號的合理選擇[8-10]。本研究表明,100例狹窄血管患者中,95例測量結果精確,3例測量數值偏大0.1~0.3 mm,2例測量數值偏小0.1~0.2 mm,分別占總數的95%、3%、2%,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其他測量方法為:(1)屏幕或膠片直接測量法:通常情況下,傳統圖像測量方法的參照物是正圓形不銹鋼球,直徑為10 mm,在屏幕上或照片上運用量規及刻度尺將鋼球影像的直徑測量出來,比較分析其與鋼球的實際直徑,計算鋼球相應的放大比例;然后對目標病灶影響的尺寸進行測量,并乘以鋼球的放大比例系數,求出目標病灶的尺寸。該法操作簡單方便,在一些DSA設備本身不包含測量系統時極為適用[2];(2)DSA設備本身測量法: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形成的基礎為有機結合計算機技術和X線攝影,具有較為齊全的功能,一些DSA設備本身在精確測量圖像的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不需要任何參照物,該測量方法下無需選擇參照物、放置位置等,精確的測量數據能夠在正確的操作下得以呈現[11]。這主要是因為X線球管、影像增強器、檢查床面的位置能夠被DSA設備有效識別,但是被測量病灶或血管所在層面的高度無法被DSA設備有效識別,要想有效矯正測量系統本身,自動計算出該測量層面的放大率,然后對狹窄百分比、長寬度等數據進行精確測量,只需要將被測量的病灶或血管距離床面的高度輸入系統內[12]。但是,通常情況下,為了使測量系統正常運轉,C臂旋轉各方位的角度應該在15°以內。通常需要旋轉C臂一定角度,以清晰顯示病變血管,有一定的局限性[3]。
目前在介入神經放射學中對于DSA圖像的測量,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直徑10 mm的正圓形不銹鋼球作為參照物,其根據是鋼球為正圓形實體,投影變形的發生率較低,使用也比較方便[13]。但是鋼球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圖像放大率不同,測量數據將受到影響,因此應將鋼球盡可能放置在與預測量血管或病變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14]。一般對于前循環病變在正位采集時將鋼球放置在前額部,側位采集時將鋼球放置在同側翼點附近;對于后循環病變正位采集時將鋼球放置在枕骨粗隆附近,側位采集時將鋼球放置在耳后不與病變血管重疊的部位[15]。例如在測量大腦中動脈M1狹窄時,可將鋼球置于前額部稍偏向對側的位置作為參照物,對圖像測量系統校準后可對狹窄段血管的長度、近端或遠端正常段血管直徑進行測量。左大腦中動脈M1段狹窄的患者,測量其大腦中動脈近端寬度為2.5 mm,狹窄長度為12.9 mm。介入操作醫生根據測量數值,選擇直徑2.5 mm、長度13 mm球囊括張式支架進行支架成形術,由于測量數據非常精確,支架型號選擇正確,手術很成功,術后狹窄段血管形態恢復正常[16]。對于顱外段頸內動脈起始段血管或病灶測量時,應將鋼球置于同側下頜角位置。右側頸內動脈起始段狹窄,選用直徑10 mm鋼球作為參照物置于右側下頜角,對圖像測量系統校準后測量頸總動脈正常段、狹窄段遠端頸內動脈正常段的直徑和狹窄段兩端正常血管之間的長度。根據狹窄段遠端頸內動脈正常段的直徑選擇擴張球囊的尺寸;根據頸總動脈正常段血管直徑和狹窄段血管的長度選擇支架的型號進行介入治療。
應用DSA圖像測量技術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盡可能選擇減影圖像進行測量,如果圖像出現移動模糊,可應用像素移位(Pixel Shift)功能進行處理后再進行測量,如果處理后圖像還模糊,則用非減影圖像測量;(2)應用鋼球作為參照物進行數據校準時,如果鋼球圖像出現變形,選擇鋼球直徑的方向應與預測量血管或病灶的測量方向相一致或平行。這樣測量數值會更加精確;(3)為減少操作者主觀意識對結果的影響,測量操作者在進行測量操作時,應該正面直視圖像屏幕,光標準確點在鋼球、被測量血管或病灶的邊緣,減少測量者自身因素對測量精確度的影響;(4)操作前,應預先調整好圖像亮度、對比度、邊緣增強等參數,以減少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總之,介入神經放射學中DSA圖像測量技術能夠有效指導其檢查和治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
[1]江曉.圖像測量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8:1-2.
[2]朱道升.DSA圖像測量技術在動脈瘤和血管狹窄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9):145-147.
[3]凌鋒.介入神經放射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2,17(12):1277-1278.
[4]王金龍,凌鋒,李慎茂,等.DSA灌注造影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檢查及治療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5,20(9):803-805.
[5]崔志敏,童耀英,俞向榮.DSA三維重建和路徑圖技術在GDC栓塞顱內動脈瘤中的應用[J].GE醫療,2008,9(1):40-42.
[6]肖紹文.介入神經放射學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5,12(1):29-32.
[7]王金龍,黃居義,李慎茂.等.DSA圖像測量技術在腦動脈瘤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1998,13(10):30-31.
[8]何玉圣,魯東,呂維福,等.DSA特殊功能在子宮肌瘤栓塞治療中的價值[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18(11):868-871.
[9]馬志波.CTA與DSA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110-111.
[10]劉擁軍,李鵬.DSA在腦血管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7):76-78.
[11]Pelin Seher Oztekin,Alper Sonmez,Fahrettin Kucukay,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arterial occlusion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by 64-detector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DSA correlation[J].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3,3(2):250-256.
[12]Wong Siong Chuong,Nawawi Ouzreiah,Ramli Norlisah,et al.Benefits of 3D rotational DSA compared with 2D DSA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J].Academic Radiology,2012,19(6):701-707.
[13]Rebellato Lorita M,Everly Mathew J,Haisch Carl E,et al.A report of the epidemiology of de novo donor-specific anti-HLA antibodies (DSA)in "low-risk"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Clinical Transplants,2011,22(10):337-340.
[14]Cooper James E,Gralla Jane,Chan Laurence,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ost kidney transplant de novo DSA in otherwise stable grafts[J].Clinical Transplants,2011,22(9):359-364.
[15]Schaafsma Joanna D,Velthuis Birgitta K,van den Berg René.et al.Coil-treated aneurysms:decision making regarding addi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findings of MR angiography and intraarterial DSA[J].Radiology,2012,265(3):858-863.
[16]Sailer Anna M H,Grutters Janneke P,Wildberger Joachim E,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CTA,MRA and DSA in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Insights into Imaging,2013,4(4):49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