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勇
摘要:指出了我國的森林資源近年變化總趨勢是:森林面積在逐年減少,林木生長量遠小于消耗量,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森林資源的發展與保護對我國經濟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不可忽視,必須健全管理措施,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切實的防護措施必不可少,從而實現林業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6002
[FL(2K2]
1引言
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主要包括森林動植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強執法宣傳力度;積極做好各項預防以及應急措施,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的主體,關系到全球生態狀況,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必須高度重視和發展林業建設,打開森林資源保護的新格局,具體保護措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21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德觀與價值觀
211建立造福后代、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觀
人類在利用現有的資源同時,應該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并且自覺不斷地創造新生資源,從而為后代子孫造福。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長河,我國的林業發展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階段是林業的初期階段,這是為國家工業化提供積累,大量采伐原始森林資源的過程。第二階段是林業發展的探索階段,這一時期的核心活動是在集體林區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度。但由于對改革的目標認識度缺乏,林業改革的進展,遠遠落后于其它部門,迄今為止未走出一條可行之路。第三階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環璄大會和國際林業轉軌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環境惡化狀況的影響,我國的林業邁向新的發展道路,特別是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林區分布不均勻。因此,基于經濟的誘惑,各地破壞性掠奪式采伐利用仍時常發生。人與自然的關系由原始的和諧社會進化到工農業文明時期,人類為一己私欲,對自然資源予取予求,造成環境極大的破壞,過度地使用與破壞造成資源枯竭。
212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正確價值觀
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及時遏制人類的種種行徑,努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之路,無論是植樹造林、培育新苗,還是開發采伐,都應該尊重自然規律,促進社會與自然的相互協調,改變人類主宰世界、征服地球的觀念,改善生態狀況,推進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自然和社會的相互依存,相互協調,同時為后代人留下生存發展的基礎及良好的生態環境。
22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建設
221建立天然林保護工程及鄉鎮林業站
要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與保護,專門的森林保護機構便顯得尤為重要。天然林保護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強。各個森林管理防護站具體負責其管轄區域的森林管護工作,鄉鎮林業站建在農村,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222加強林業站監管力度,完善相關制度法規
首先應制定《天然林資源管護制度》、《護林員主要職責》、《護林員學習培訓制度》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對護林員工作進行嚴格規定,加強監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是重中之重,林區內放牧、開采等活動存在不少破壞植被、濫砍亂伐的隱患,加劇了森林資源監管保護工作的難度,要及時加強林業技術監督,制定和完善森林資源國家標準,為林業監管保護工作提供技術與質量保證。
23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
231完善法律監管制度
要通過立法完善法律規定,做到依法治林,不斷完善建立森林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同時建立林地林權、森林資源、退耕還林為主要內容的森林資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資源監管,在各方努力下逐漸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的數字化、現代化。
232加大管理力度,切實采取有效措施
嚴格“三總量基本控制,堅決制止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的惡劣行為,一要狠抓采伐限額管理,尤其是要嚴格按照采伐審批程序,堅決杜絕無證采伐和超限額采伐;二要切實強化林地保護管理,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采取強制性措施保護天然林資源,停止森林資源的商品采伐。
233加強森林防火措施
加強森林火災預警與防御措施,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及時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確保萬無一失。定期檢查安全隱患,杜絕一切易燃及造成森林火災的條件,及時監測滅火設備的有效性與安全度,防范于未然。
234加強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重點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體系、檢疫防災體系、應急防治體系等相關體系。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認真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政策方針,綜合協調運用營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學等防治措施,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全過程,著力促進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預防戰略轉變,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性治理轉變,由以化學防治向以生物防治轉變。提高人工林自身抗御林業有害生物的功能,提高預防和消滅林業有害生物的能力。
24建立生態建設動態機制
241推動生態效益最大化
據專家統計核算,森林產生的生態效益比其本身的產品經濟效益多出10倍以上,所以只要采取有效的經濟手段,就可以將森林資源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
242調整森林經濟結構,推進相關產業發展
進行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大力推進短期工業原料林以及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以及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創新傳統產業,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在加大人工培育的同時,解決木材供需平衡矛盾,切實保護好天然森林資源;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生態經濟兼作,即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2加快建設高效森林產業,興林富民
21平衡把握生態產業關系,注重發揮資源優勢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定要處理好生態與產業的關系,把林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首先,要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與觀光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策略,加大對現有森林景觀的調控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努力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經濟效益,逐漸發展森林旅游業。其次是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產業,注重培育林業后續產業的開發,發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業、林藥經營業等等,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使森林發揮其最大效能。
22有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發展森林新模式
要加大對林業科技的研究與成果推廣力度,配備現代化儀器設備進行科技示范點的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適應新時期林業生產與發展的運營機制和發展模式。
26加強宏觀調控,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全面貫徹實施《國家林業科技“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生態建設的客觀要求,建立政府主導、宏觀調控、市場運作、適應社會主義林業發展實際的科技機制,呼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行動,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政府在生態建設中應當發揮重要作用,使全社會投入到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這一偉大工程中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