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摘要:指出了南澗縣屬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大部分地區適宜泡核桃生長,現已發展泡核桃面積達33萬hm2,對于怎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主要從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項目開展背景、推進過程、主要做法、取得的經驗、取得的效益、產生的社會影響幾方面對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項目進行了探討,以期對破解農村金融發展瓶頸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南澗縣;經果權證;抵押;貸款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8703
1引言
南澗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處于云嶺余脈,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無量山、哀牢山向南綿延鋪展,以兩山為分水嶺,瀾滄江、把邊江、禮社江由西向東排列,相間而行。南澗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極端最高溫381℃,最低溫-11℃,年降水量70199mm,且降水集中在6~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4%左右,光熱資源豐富、光質好。具有雨熱同季、雨量集中、干濕季節分明,冬春干而夏秋溫熱的氣候特點。由于地理位置影響,氣溫隨海拔變化,并且具有“一山多氣候,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性和地域性特征,為調整產業結構具備了良好的氣候環境。國土面積173163 hm2,山區面積占993%,其中林業用地1069172 hm2,農牧業用地66248 hm2,總人口21364人,得益于優越的自然、地理、氣候、環境條件,南澗縣非常適宜核桃生長,到2014年止,泡核桃面積達33萬hm2,平均每戶栽培10株以上,被列為全省20個333萬hm2以上泡核桃基地縣之一。然而,農民在自留地、農村承包耕地、輪歇地、荒地上種植的大量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木(果),因不屬于林地上種植的資源而無法頒發林權證,不能實施有效抵押而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資本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于是南澗縣率先在全國推出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工作,以“一證跨兩權的方式,實現了林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結合,盤活了山區資源,對癥下藥地破解了“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難,農民難貸款的難題,全縣所有核桃、茶園順利實現資源向資本的轉化。
2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項目
開展背景
根據國家林業改革的統一部署,2009年末,南澗縣全面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全縣17萬畝、12萬宗林地實現確權,農民群眾依法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權證》4萬本,廣大山區農民借助林權抵押先后獲得貸款資金266萬元。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山區農民發展以核桃、茶葉為主的經濟林木(果)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靠山致富的愿望更加迫切。到2014年,全縣已發展核桃種植面積33萬hm2,產量11萬t,產值33億元,種植農戶人均核桃收入200元;發展茶園108萬畝,產量4320t,產值33億元,種植農戶人均茶葉收入330元。全縣呈現出“民富林興、生態好轉、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可喜局面(圖1)。
圖1南澗縣核桃樹成林村莊一景
然而,農民在自留地、農村承包耕地、輪歇地、荒地上種植的大量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木(果),因不屬于林地上種植的資源而無法頒發林權證,不能實施有效抵押而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資本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加之,受林業生產周期長,資金回收緩慢,收益不穩定,抗御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能力弱,林木采伐受限,林權抵押貸款手續繁瑣,金融機構對林權抵押貸款信心不足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林權抵押貸款難以持續推進,大部分農戶雖然拿到了林權證,但仍得不到貸款的便利;同時,以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因受限于可供貸款抵押的有效資產的困乏,陷入貸款難的困境,農村金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缺乏信貸資金支持,“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的實現程度大大降低,有效的抵押物及權證成為了破解農村金融發展瓶頸的關鍵。
3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項目
的推進過程
為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增強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真正讓農民的資源財富成為銀行的有效抵押物,變成促進發展的資本,2011年9月,南澗縣人民政府在對現行法律法規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法律的執行原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浮動抵押的概念,依托資源稟賦,以改革創新的勇氣,著手推進經濟林木果資源資本化的突破,率先在全國推出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工作,以“一證跨兩權的方式,實現了林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結合,盤活了山區資源,對癥下藥地破解了“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難,農民難貸款的難題,全縣所有核桃、茶園順利實現資源向資本的轉化。
4南澗縣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
款項目的主要做法
41明確方向,試點先行
鑒于林權證及林權抵押貸款無法覆蓋的非林地間種植的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木(果)資源具有效益持續長、權利價值明晰、收益周期穩定等特質,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征求金融機構和法制部門等意見的基礎上,南澗縣人民政府制定出臺《南澗縣經濟林木(果)權證發放暫行辦法》和《南澗縣經濟林木(果)權證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試點先行,積累經驗,穩步推進,全面鋪開的思路,于2011年9月選擇寶華、公郎兩個經濟林木(果)資源大鎮作為試點,參照林權抵押貸款的執行模式,率先開展核桃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工作。2012年,南澗縣人民政府將經濟林木(果)品種延伸為核桃和茶葉兩類,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工作正式向全縣推廣。
42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南澗縣將經濟林木(果)與所依附的土地剝離,在不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物權法相沖突的前提下,依法對核桃、茶葉的所有權、收益權進行確權登記和公示,并通過特定服務窗口,發放了全國第一本由縣級林業、農業部門登記,縣人民政府頒發,擁有政府信用保證的經濟林木(果)權屬證書——《南澗彝族自治縣經濟林木(果)權證》,突破性地使林權證確權范疇以外的經濟林(果)資源實現了確權(圖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