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磊 仕軍偉
【摘要】 目的:探討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本院2013年1-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療。對照組患兒在此治療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療。觀察組給予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治療2周后,分別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及治療前后患兒肺部功能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字2=5.323,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肺部功能各項觀察指標均有明顯變化,觀察組肺部各項觀察指標變化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效果顯著,可改善患兒肺部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麻杏石甘湯; 沙丁胺醇; 霧化吸入; 小兒支氣管哮喘; 急性發作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小兒支氣管哮喘發病幾率日益增加。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兒科常見疾病,急性發作期癥狀突出,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同時也給患兒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則會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危及患兒生命[1]。因此許多學者在小兒支氣管哮喘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往臨床多采用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及解痙平喘等西藥治療小兒哮喘急性發作,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但是大量的患兒在使用推薦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后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2]。霧化吸入藥物可使藥物快速達到病變部位,且可維持較高的濃度,且進入人體血循環藥物較少。最近幾年,傳統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引起了臨床廣泛關注,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的優勢得到廣泛認可[3]。筆者在中醫傳統經典方劑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加味治療小兒哮喘急性發作,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本研究旨在進一步證明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患兒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組兒童哮喘診斷標準,患兒入院時伴有不同程度喘息、咳嗽、胸悶、呼吸困難、肺部喘鳴音。經血常規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5.42±2.35)歲;病程2~11年;輕度10例,中度18例,重度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37±2.22)歲;病程1~10年;輕度9例,中度19例,重度2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本院醫學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及其家屬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療,靜脈滴注氨茶堿2~4 mg/kg、鹽酸氨溴索葡萄糖7.5 mg/次,2次/d。觀察組患兒在此治療基礎上給予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采用面罩式霧化器,通過氧氣驅動,流速為6 L/min,沙丁胺醇混懸液濃度為0.5 g/L。4歲以下兒童給予0.25 mL(0.125 mg)。4~8歲兒童給予0.5 mL(0.25 mg)。8歲以上兒童給予0.75~1 mL(0.375~0.5 mg)。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周后觀察效果。觀察組每日喂服麻杏甘石湯加味1劑(兒童用藥應注意比例:新生兒用成人的1/6,乳嬰兒為成人的1/3~1/2,幼兒為2/3,學齡兒童與成人等量),早晚分服,連用1周。麻杏甘石湯加味藥物組成:麻黃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防風25 g,黃芪25 g,百部9 g,大貝9 g。
1.3 觀察指標 治療2周后分別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及治療前后患兒肺部功能變化情況。療效評定:顯效:患兒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喘鳴音癥狀消失;有效:患兒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喘鳴音癥狀明顯好轉或基本消失;無效:患兒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喘鳴音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4]。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肺部功能觀察指標:采用肺功能檢查儀,檢查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出50%肺活量時呼氣流量(FEF50%);呼吸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字2=5.323,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部功能指標對比分析 兩組患兒治療后,肺部各項觀察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肺部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兒童較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小兒支氣管哮喘多由呼吸道感染造成支氣管水腫、支氣管痙攣、慢性黏液栓形成,當患兒接觸到物理、化學、生物刺激時,可逆性氣流發生受限[5],引起癥狀。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將有可能危及患兒生命。
現代研究表明,哮喘是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導致氣道反應性的增加,通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并引起反復發作性的喘息、氣促、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和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兒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6]。全球約有1.6億哮喘患者,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城市高于農村。70%~80%的兒童哮喘發作于5歲以前,約20%的患兒有家族史,特應質或過敏體質對本病的形成關系很大,多數患兒有嬰兒濕疹、過敏性鼻炎和/或食物/或藥物過敏史[7]。室內居住擁擠、通風不良、空氣污濁、大氣污染。致病微生物增多,均易發生肺炎。兒童哮喘如診治不及時,隨病程的延長可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狹窄和氣道重塑[8]。endprint
沙丁胺醇激動β受體,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增加CAMP合成,促使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下降,達到疏松平滑肌的作用,抑制過敏介質釋放,緩解哮喘癥狀。霧化吸入可使2~4 μm的藥物微粒[9],隨患兒呼吸進入呼吸道,并且利用藥物的彌散性,快速達到各個部位,達到治療的目的[10]。傳統中醫認為,小兒時期,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肺虛則衛外失固,腠理不密易為外邪所侵,邪阻肺絡,氣機不利,津液凝聚為痰;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虛不運,生濕釀痰,上貯于肺;腎氣虛弱,不能蒸化水液而為津液,上犯為痰,聚液成飲;小兒哮喘的伏痰成因多責于脾肺兩經[11]。外因以外感六邪為主,六淫之邪,冬春多為風寒、風熱,系由寒溫驟變,外邪乘虛入侵而誘發,邪入肺經,引動伏痰,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逆痰動而為哮喘[12]。發作時,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擊,阻塞氣道,氣機升降不利,以致呼多吸少,氣急喘促,喉中氣吼痰鳴;邪蘊肺絡,肺氣壅塞不暢,肺氣不宣以致心血瘀阻,可致指端顏面出現紫紺[13]。故治療應以化痰、定喘止咳。
西藥雖然在控制癥狀方面療效較好,但停藥后復發率高,長時間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易合并其他感染以及不良反應[14]。因此臨床期待祖國傳統醫學更加廣泛的應用,麻杏甘石湯是治療肺熱咳喘的常用方[15]。方中麻黃辛溫,開宣肺氣以平喘,開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熱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藥一辛溫,一辛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主,且具能透邪于外,合用則相反之中寓有相輔之意,既能消除治病之因,又調理肺的宣發功能,共用為君。石膏倍于麻黃,使本方不失為辛涼之劑。麻黃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膏得麻黃,清解肺熱而不涼遏,又是相制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氣而平喘,與麻黃相配則宣降相因,與石膏相伍則清肅協同,是為臣藥。炙甘草既能益氣和中,又與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調和于寒溫宣降之間,黃芪、防風能補氣固表;百部、大貝化痰止咳。通過研究發現,麻杏甘石湯加味的主要作用是鎮咳、平喘、抗病毒、抑菌,抗機體變態反應、調節機體免疫,降低炎癥介質的生成與釋放等,進而改善肺和支氣管的病理改變[16]。中醫藥治療哮病等呼吸系統疾病歷史悠久,療效確切,且副作用小、價錢低廉。因此,開展中醫藥治療將有著較大的臨床意義。
本組研究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即兩組患兒總治療有效率、治療前后肺部功能變化情況。結果顯示:經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肺部功能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各項肺部觀察指標變化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麻杏石甘湯口服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慧.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臨床分析[J].河北醫藥,2012,34(17):2594-2595.
[2]王惠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哮喘30例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2008,28(8):72-74.
[3]李英.布地奈德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54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408-409.
[4]陶雪萍.硫酸鎂聯合β受體激動劑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8):1338-1339.
[5]雷衍蔚,成玲.鹽酸丙卡特羅聯合酮替芬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2(7):80-87.
[6]郝新芳.觀察沙丁胺醇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急性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學,2013,31(11):48-49.
[7]周寶云.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聯合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156-157.
[8]向峰,譚女.不同藥物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5):28.
[9]劉先炎.丙酸氟替卡松治療40例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45-46.
[10]陳曼麗.兒童支氣管哮喘臨床研究與討論[J].當代醫學,2012,18(22):75-76.
[11]李旭敏.祝諶予過敏煎合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10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69-70.
[12]丁申.麻杏石甘湯加減霧化治療小兒輕型哮喘50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3):4995-4997.
[13]宋文娟,陳波.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48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4-6.
[14]陳文利,梁曉海,凌欽亮.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60例[J].河南中醫,2005,25(4):54-56.
[15]段萍.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30例[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9):948-949.
[16]曾秀瓊.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225例體會[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3,1(12):63-64.
(收稿日期:2014-04-15)(本文編輯:陳丹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