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穹
時光荏苒,黃暉選擇的是堅守和擔當。在這十年間,她把青春和激情安放在祖國邊陲,在祖國最西端守護一方民眾的健康。
“縣醫院太缺大學生了!”2003年9月,剛剛從新疆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的黃暉不會想到,新疆烏恰縣縣長對她說的這句話,會改變她的人生。那一天,黃暉作為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和另外18名同伴一起,來到新疆烏恰縣,開始自己的志愿服務工作。
時至今日,十年已經過去,距離黃暉西部計劃志愿服務結束的2004年,也已有9年時間。時光荏苒,黃暉選擇的是堅守和擔當。在這十年間,她把青春和激情安放在祖國邊陲,在祖國最西端守護一方民眾的健康。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很幸運?!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黃暉用“幸運”這個詞,總結了自己在烏恰工作十年的感受。
1980年3月出生的黃暉,在新疆醫科大學上學期間就一直擔任班里的團干部。在學校時,她還參加了“綠之源環保志愿者協會”,做公益是她求學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學醫的學生,畢業后能參加團中央組織的‘大學生志愿西部服務計劃,和一群有共同志愿的同學一起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感到很幸運;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能分到烏恰縣,祖國最西部,送走最后一縷陽光的地方,能去醫療戰線楷模工作的地方體驗高原環境,我感到真幸運。”黃暉激動地說,而最讓她感到幸運的,就是被分配了到烏恰縣人民醫院。
黃暉在采訪中向記者提到一位前輩,吳登云。這位1939年出生在江蘇省高郵的老醫生,也在烏恰縣人民醫院工作,為當地的醫療工作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而現在,黃暉傳承著這份為邊疆人民謀福利的精神, 她始終牢記“扎根邊疆,無私奉獻,開拓進取”這句話。
剛到烏恰縣醫院志愿服務時,由于醫院行政辦公室缺少熟悉辦公軟件操作人員,黃暉被分配到院部辦公室工作。盡管與自己所學專業完全不同,但黃暉服從醫院的安排,在短短的5個月時間里,腳踏實地做好辦公室的各項工作。
2004年2月被調至醫院婦產科后,黃暉在科主任的帶領下積極參加科室值班、手術、搶救病人等醫務工作。
“我在醫院婦產科工作期間,產婦隨時來,我必須隨時去,經常是半夜來了電話,立刻就得起床去科里處理病人,有時一連幾天都睡不好。”黃暉訴說時,平淡如常。輪到上“接生班”,為了不錯過夜間就診的產婦,每個夜晚都能看到黃暉守在值班室、協助上級醫生接生新生兒的身影,而遇到危重病人時做到隨叫隨到參與搶救,更使得患者對黃暉贊不絕口。
留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烏恰縣雖然小,但是美麗寧靜,環山坐落,高山巍峨、天空湛藍,街道整潔、有序,還有柯爾克孜族風情的建筑、雕塑、服飾。在這里看不到熙攘嘈雜的人群,更沒有擁擠的車輛,卻能看到帶著友好笑容的柯爾克孜族居民、穿著特色服飾的小姑娘?!被叵氤醯綖跚】h時的感受,黃暉告訴記者,那是一幅與自己想象完全不同的畫面。
在這個位于祖國最西端,柯爾克孜族人口占70%,縣城海拔約2200米的帕米爾高原縣,條件不可謂不艱苦:紫外線強,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一年只刮一次風(從春刮到冬)。“我剛來第一天嘴唇上就裂了個大口子,有的志愿者還流鼻血,但沒多久大家就適應了?!秉S暉回憶道。
除了惡劣的自然條件,讓黃暉感觸更深的,是這里的貧困。
“只有來到這里才知道,為什么有農牧民為了省幾元錢的陪床費睡在地板上,為什么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在家生孩子,為什么會有人牽著羊來醫院保胎住院??吹竭@些,我三天兩夜不回宿舍,半個月不洗澡、不能按時吃飯,就不算什么了?!秉S暉說。
2005年發生的一件事,讓黃暉一生難忘。那一天正是黃暉值班,從200多公里的鄉里送來一名在家中分娩、產后大出血、胎盤滯留的病人。
“盡管鄉醫院醫生宣傳孕婦必須來醫院分娩,但家人不能改變家中待產的觀念、加上貧困還是堅持在家分娩,難產后才聯系車、路途中車又壞了,來時奄奄一息,當時我們幾乎動員了醫院的所有力量,但經過幾小時的搶救,沒能留住她的生命?!秉S暉說起這件事,面色沉重,“我永遠不能忘記她那張蒼白稚嫩的臉,家屬在病房的哭聲,以及家中嗷嗷待哺的新生兒?!?/p>
“這里的農牧民貧困、落后,觀念守舊,鄉鎮醫務人員技術水平較差,縣醫院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有限,要讓農牧民改變觀念,防止因病致貧,不用再到更遠的上級醫院,而在縣級醫院就得到治療,需要更多像吳老(吳登云)那樣的醫務人員留在這里?!庇H眼見到生命的脆弱,黃暉更堅定了留在烏恰的決心,“雖然在醫院工作很累,有一萬個理由可以離開這里,但有一個理由讓我留下來,那就是我從進醫科大學的那天起知道作為醫生自己的責任是救死扶傷,對于這個選擇我無怨無悔,所以在志愿服務期滿后我選擇留下?!?/p>
守護西北邊陲農牧民健康
從2008年2月在烏恰縣人民醫院醫務科工作,到2010年4月擔任烏恰縣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再到2012年11月調任烏恰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暉的工作雖然不斷變化,但那份守護農牧民身體健康的決心未曾改變。
“這十年中烏恰縣的變化很大,就拿我們醫院來說,我們現在的醫療環境比以前好百倍。農牧民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住院治療可以按比例報銷,很少會有得了病也不來醫院的情況。醫院有了小血庫,直接從州血液中心調配,病人需要輸血時,不需要再組織醫務人員臨時獻血。在各級黨委政府、衛生部門、援疆醫療隊的支持幫扶下,醫院新蓋了幾棟診療大樓、增添了CT等先進的醫療設備,一批批援疆專家帶來了新的醫療技術,從各地招聘了幾十名大學生,為醫院輸入新鮮血液;疑難病人可以遠程會診或請上級醫院專家會診,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我們的診療水平……”說起十年里烏恰縣醫療條件的變化,黃暉如數家珍。
“目前這里最需要的是人才。2008年以前十年左右,烏恰縣醫院就沒有招聘過大學生,大部分是當地畢業的中專生。”現任烏恰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的黃暉說,而她也在盡自己所能,為烏恰縣的醫療衛生水平發展做貢獻:為加強醫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她針對工作中常見的難點,整理成教材,比如《怎樣開具處方》、《慢性病的防治》、《高血壓的建卡、分組、隨訪》等,每周二組織大家學習,耐心解答大家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待前來就診的患者認真詢問、檢查、治療,做到小病不出社區;為了推進烏恰縣烏恰鎮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方便烏恰鎮的居民體檢,將健康送入千家萬戶,她組織醫護人員采取入戶體檢的方式,為居民提供上門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內容包括測血壓、脈率、體重、健康宣教等,另外針對慢性病人群,按期隨訪。
正是因為優秀的工作表現,黃暉在2004年榮獲中國志愿服務金獎,2005年榮獲自治區級“五四”青年獎章,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大學生志愿者。2010年被評為自治區衛生系統巾幗建功獎。2003年至今多次被評為州、縣級優秀團員、優秀團干部、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目前,我們在工作中還有許多困難,比如部分居民對我們的工作不了解、不理解,醫護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一部分基本公衛項目的工作還沒有開展。我想‘社區的居民人人健康就是我的中國夢。而要實現它,就要克服困難,彌補不足,加強學習。只要努力就能實現,只有努力才能實現?!秉S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