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10月11日多家媒體報道,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瑞典學院公布了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加拿大知名女作家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并致頒獎詞: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短篇小說作家,還是成名較晚,37歲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很多人也許會因為門羅的這種“小”和“晚”,而對其寫作持有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因為在短篇小說的社會地位普遍低下的今天,純文學、“小”,注定屬于一種不熱鬧,“寂寞的文學堅守”,沒有耀眼的媒體效應,注定無法形成轟轟烈烈的大場面和光環效應,無法成就令人羨慕的“文學大部頭”。“晚”就更不用說了,出道晚,名氣不大,人脈不廣,影響力就會有限。讓誰說,這都是一種“沒有前途的寫作”。
但是就是這樣的純文學、短篇小說作家,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大獎,并且被冠之以“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給予了較高的文學評價,給予了莊嚴的文化認同?!按髱煛?,那可意味著已經形成了自成一家、獨具一格、頗有技巧、頗有造詣的門派,取得了輝煌的文化成就。如果說,寫作是一種生存門道的話,“大師”的寫作,則將文化敬畏感和使命感放到了頂禮膜拜的最高位置,是虔誠的“文學圣徒”。這不僅是對門羅的積極認同,更是對精致寫作、用心寫作、寂寞寫作的一種贊譽。只要我們的作家,真正撥動了繆斯的琴弦,用這種淡泊的追求和讀者達成了文學共振,就算是這種文本更屬于純文學、短小題材,也是很有前途的。正如學者陳曉明的評價:“門羅的得獎是對純粹文學的一種致敬……甚至她的獲獎是一種反潮流的,但這個獎項我覺得更多的是表達的對文學態度的一種致敬”。我深以為然。
不妨看看門羅是怎樣寫作的,鐘情的素材是小地方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文筆簡約,文風質樸,作品不以故事情節引人,而是語言的表達魅力和揭示靈魂深處的情感時的深邃,用樸實的文字來表述深摯的情感,用簡單的故事去觸及嚴肅的主題?!耙磺卸际腔陬D悟的時刻,突如其來的感悟,她與契科夫一樣著迷于時間,迷戀于人們在試圖去延遲和阻止時間無情的前進步伐時所感到的無能為力,令人深感悲傷的無能為力”。而門羅自己則說: “我想讓讀者感受到的驚人之處,不是‘發生了什么,而是發生的方式?!钡玫搅溯^高的評價,《紐約時報》評價說,“被中斷的人生、歲月的痕跡、生命的殘酷……艾麗絲·門羅達到了無以倫比的高度”。布克國際獎給她的評語是,“每讀艾麗絲·門羅的小說,便知道生命中曾經疏忽遺忘太多事情”。吉勒獎給她的評語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語言精細獨到,情節樸實優美,令人回味無窮。”堅守自我敘述角度、自我風格,堅守文學應有的人文本性,以及純粹性,同樣能夠成功。
純文學和純粹寫作,在我們這里早就成了奢侈品了,文學淪為了商業化的道具,淪為了利益和名利工具。短篇小說這個文學體裁已經受到社會嚴重冷落和忽視,就是明證。當下的短篇小說作家已經太稀缺了。所以,我們應該讓門羅的獲獎,點燃暗淡、疲軟的純文學和純粹寫作的燈火,給中國作家以及文化界,帶來更多的希望和本真的創作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