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P2P網貸平臺可以說是一波大浪潮,大潮來了,人人都在弄潮。
中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于2006年。2013年迎來了一個小高潮,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雖然經歷了倒閉潮、創始人攜款跑路的諸多負面消息,但也沒有阻擋新的P2P漲潮般涌現,弄潮兒層出不窮,和信CEO安曉博就是其中之一。
80后的他會坐在炫酷的特斯拉車里聽著《十送紅軍》的老歌;喜歡智能產品,會在家里嘗試手機控制窗簾等家居用品,辦公室卻滿是古典的中式家具……安曉博自認為是個“矛盾綜合體”。的確,學藝術設計的他畢業后卻從事了金融,平日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和技術,做的是保守求穩的工作。
一直在傳統的銀行工作,從基層開始一步步踏實前進。本以為這是一條看得見目的地的清晰道路,但是安曉博選擇了自己創業,這個也是“矛盾綜合體”不斷抉擇的過程。
扔掉鐵飯碗創業
2009年,對安曉博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那一年他放棄鐵飯碗,離開體制內的銀行;那一年,他開始“下海”,創立了和信。
促成此事的契機如今看來有些“隨意”——僅僅是被同學那句“Google是個偉大的公司”點醒。彼時,安曉博的高中同學從華為離職去谷歌工作,等比同樣金額的港幣收入,實屬 “降薪”,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同學還是堅持去了這家“偉大的公司”追求夢想。這對安曉博觸動很大,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職業狀態。
“我覺得自己那時的生活太無聊了,也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今看似風輕云淡的話語不代表當時的他沒有掙扎。的確,在決定創業的那一刻,安曉博也經過一些心理斗爭,即使面對全家反對也沒有讓他的腳步停滯。
2009年,安曉博創立了和信公司,開始做線下的民間借貸生意。最開始采用的是類似于宜信的模式,專注于小微金融咨詢與理財服務領域。基于他此前的積累和經驗,和信的業務很快就做了起來。
線下業務穩扎穩打地做了三年。2012年,安曉博開始琢磨,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存在的業務模式不與互聯網產生連接,將是不可持續的,于是,開始想要做一個與互聯網親密接觸的線上業務。
于是,和信2013年成立了P2P互聯網金融交易促成服務平臺——和信貸,正式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注冊資金10001萬元。上線以來,和信貸月均交易額1億元,并以月均出借資金增長140%,注冊量月均增138%的速度高速發展。
截至2014年8月18日和信貸成立一周年之際,和信貸累計借款標數1712個,累計交易筆數105483筆,累計平臺成交額近13億元,累計注冊用戶數38468人,已為出借用戶賺取收益超過3000萬元。這個“和信貸速度”也讓安曉博看到自己選擇的正確性。業界的數據也進一步說明,P2P依然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網貸之家發布的《2014中國網絡借貸行業上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我國有1184家P2P網貸平臺,借款人為18.9萬人,投資人44.36萬人,網貸行業成交量為818.37億元,網貸借款余額476.61億元,平均綜合利率為20.17%。預計至2014年底,我國P2P平臺的數量將達1500家,網貸行業總成交量將突破2020億元。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以讓人信任的方式改變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偉大的方式”,安曉博對此深以為然。
在P2P網絡借貸行業,時不時的 “跑路”現象令這個行業難以真正贏得市場的廣泛信任。針對目前行業快速發展的情況,和信貸建立起以信任為基礎的行為準則,一方面加大披露借款信息,做到標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強化風險意識,將每筆借款風險降至最低,最大限度保障投資人利益。“我們的目的是打造最安全的平臺,贏得客戶最充分的信任。”
馬云曾說過,“大家還沒搞清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火爆,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搶占手機APP理財入口,如今P2P網貸平臺也相繼布局手機APP應用和微信、微博等移動社交平臺。
在安曉博看來,開發一套安全的、穩定的系統平臺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他希望把所有能給客戶帶來困擾和麻煩的問題都在系統后端解決掉,客戶面對的是簡單便捷的體驗。為此和信貸在成立之初就組建了一支50人的技術團隊,確保對外抵御攻擊,對內完善對賬清賬系統和提升客戶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獨立運營的線上網貸平臺,和信貸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在PC端推出用戶體驗響應機制。據安曉博介紹,系統對平臺上的操作設定了響應時間,在設定時間內操作沒有完成,系統會自動將業務推送至客服人員。“一般是用戶遇到問題聯系客服,新的系統應用讓客服自動反應主動聯系客戶,優化了用戶體驗。”
InMobi發布的《201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洞察報告》認為,移動互聯大勢所趨,移動金融等有望成為2014年爆發性的增長點。
可以說移動端對P2P平臺用戶體驗的提升是巨大的。和信貸也將理財功能發展到了APP上,同時還開發了一些好玩的功能,比如,“搖一搖”不僅可以搜索周邊好友,還可以進行投標。長按“立即投標”按鈕可以將按鈕狀態切換至“秒投” 狀態,(秒投是一種和信貸移動客戶端特有的功能,他可以在標的開標前設置好投標密碼和投標金額)。
堅定抵押貸
風險可控是P2P金融平臺盈利的關鍵,按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及投資理念,最終的保障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抵押物,是以實物為憑證的債權抵押。安曉博認為,P2P平臺要契合中國市場,就需要結合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和投資理念。在P2P中融入“變賣典質”,在融資者與投資者之間“以物為證”,以物品讓兩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更為牢靠。
既然是“以物為證”,將房產或者其他作為抵押擔保的“物”,一旦融資者違約,投資者可以直接獲得抵押擔保“物”的優先受償權,從而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安全,最大化保障投融資雙方的利益,真正做到風險可控。因此和信貸從一開始就“認死理”地選擇了抵押類債權的操作模式,抵押物鎖定不動產。
平臺發布的每一筆抵押借款,都由專業的信貸團隊進行嚴格的審核,包括借款人的個人信用、收入狀況、借款用途等,來保證借款合法合規;同時,抵押借款項目均有相應的抵押物,在抵押物原評估價的基礎上,下浮 70% 作為出借金額。比如說借款方將市場價格100萬元的房產抵押給出借方,出借人只需借給其低于70萬元即可,這樣抵押物就足以保證出借人的本金安全。另外,抵押物均做了抵押登記,抵押登記具有唯一性,受法律保護,以保證出借人的資金安全。
和信貸還設有“風險準備金+擔保公司”投資本息雙重保障機制。當借款出現逾期時首先由擔保公司全額墊付借款本息,如果擔保公司無法全額墊付,則由和信貸的風險準備金補充墊付。風險準備金來自和信貸的自有資金,并將隨著平臺待還金額的增長而增加。
安曉博透露,目前和信貸平臺90%以上的業務都是抵押貸,未來還會是主營業務。“這跟銀行的操作模式很像,雖然相對保守,但我們必須做到風險可控”。他認為,民間服務機構,活下去比活得好更重要。
伴隨每年的交易額成倍的增長,員工和分公司都在快速增加,安曉博也感到壓力——管理跟不上,為此公司不斷引進管理層的血液彌補,他自己也在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安曉博更關心的是那只“還未掉落的監管靴子”。
誠然,對于P2P平臺,監管一直沒有發布明確的政策。“我們從2012年開始做P2P,就在討論監管問題,那時更加困惑,因為不知道誰管,但是我們是傳統金額機構出來的,自己有底線,做法也比較保守,堅持不集資,不放高利貸。”安曉博說,希望國家對P2P能夠有條例有牌照地監管。如此,在P2P大浪潮中的弄潮兒們才可以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