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山,梁海花,陳安球
(徐聞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廣東 徐聞 5241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疾病,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后由于長期心肌缺血及神經內分泌的激活或者心臟的擴大造成了心室的電重塑,這些因素極易導致患者并發各種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室顫,威脅生命。因此,及時、有效地糾正并控制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對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搶救成功率、延長其生存期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治療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藥物有Ⅰ、Ⅱ、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擬交感神經藥物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以及氧療、他汀類和中藥等。胺碘酮是以Ⅲ類藥作用為主的心臟多通道阻滯劑,兼具Ⅰ類、Ⅱ類抗心律失常的電生理作用,因此它有廣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同時也有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2]。穩心顆粒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和定悸復脈功效,同時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中西藥合用使心力衰竭得以糾正或改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筆者采用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沖劑治療50例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選擇在徐聞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均符合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3],排除病態竇房結綜合征、Ⅱ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QT 間期(QTc)>0.50 s、嚴重肺、肝和腎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及電解質紊亂的患者。將100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2組: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 例,年齡 49~74(62.5±7.9)歲,病程 2~12(4.8±0.7)年。其中心功能Ⅲ級23例,心功能Ⅳ級27例。對照組 50 例,男 29 例,女 21 例,年齡 48~75(65.9±5.2)歲,病程 2~13(5.1±0.6)年。 其中心功能Ⅲ級 25 例,心功能Ⅳ級25例。2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包括臥床、吸氧、強心、利尿、防治心室重構、調整水電解質平衡、控制血壓、控制血糖和降低血脂等,必要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同時采用鹽酸胺碘酮片[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D1420203060]口服:第 1周 0.2 g,3次·d-1;第 2 周 0.2 g,2次·d-1;第 3 周給予維持劑量0.2 g,1次·d-1。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穩心顆粒沖劑(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C1400 603072)9 g口服,3次·d-1。 2組療程均為4周。
觀察2組治療前、治療4周后心率(HR)、QT離散度(QTd)及臨床療效的情況。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平均減少≥70%,成對室性早搏減少≥80%,短暫性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減少≥90%,連續心搏在15次及以上或室性心動過速或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消失,心功能改善超過Ⅱ級或達到心功能Ⅰ級水平,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有效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平均減少≥70%或連續發生減少≥90%以上,心功能改善僅Ⅰ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水平,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無效為達不到以上臨床治療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治療總例數×100%。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的比較
2組治療前HR、QT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治療4周后HR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QTd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2組治療前后HR及QTd的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HR及QTd的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治療時間 HR f/(次·min-1) QTd t/ms觀察組 50 治療前 85.42±2.38 39.46±2.53治療 4 周后 63.31±2.13* 44.60±2.13*對照組 50 治療前 85.41±2.20 39.35±2.36治療 4 周后 71.04±2.27 41.89±2.24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竇性心動過緩1例,惡心嘔吐2例;對照組出現竇性心動過緩1例,惡心嘔吐3例,均未影響治療。2組均無肝、腎功能及甲狀腺功能的改變等嚴重不良反應。
心力衰竭是21世紀心血管領域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極高的患病率,在美國心力衰竭患者約有200 萬~300 萬,每年新增患者約 25 萬~40 萬[4]。 目前,有研究[5]已證實,該類患者中約80%以上的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而約50%的患者伴有頻發的、復雜的非持續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且與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關。有文獻[6]報道,心功能Ⅳ級患者1年內病死率高達52%,且其中50%~60%患者死于猝死和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越差,室性心律失常發作的頻次和嚴重程度也隨著增加,進而影響心功能的改善[7]。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減少該類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胺碘酮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減慢心率以及阻滯α及β受體和慢反應心肌細胞的鈣離子內流的作用,并能調節缺血心肌細胞內能量代謝,減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壞,保護細胞膜及細胞器結構和功能完整,清除氧自由基,對抗脂質過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8]。穩心顆粒是一種純中藥制劑,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和甘松組成,其中黨參可補中益氣、止驚悸,黃精補脾氣、滋心陰,三七行瘀、止血兼,琥珀活血化瘀、平肝安神;甘松含纈草酮及甘松揮發油,具有穩定膜的作用,能抑制鉀通道,降低心肌細胞自律性,并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及傳導系統動作電位時程,打斷折返形成,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4周后HR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QTd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是治療心力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藥物。
[1]李抒瑋.院前應用胺碘酮治療急性左心衰竭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4):60-62.
[2]何修進,胡培明.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沖劑治療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7):18-20.
[3]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2-5.
[4]林曉華,楊平,楊倩云,等.護理風險措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實施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14-15.
[5]彭剛,李帆.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9):28-29.
[6]王倩.臨床應用胺碘酮對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中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9):189-190.
[7]劉鵑鋒,曹平良,羅駿,等.水芹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的實驗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3):40-42.
[8]黃進宇.胺碘酮與心肌缺血的相關研究[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1999,26(5):283-285.
[9]張文蘅,陳虎彪.甘松屬植物化學和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9,18(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