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英,程雪梅
(江西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南昌 330006)
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發病率較高,中國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及人均壽命延長等因素的改變,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前列腺癌由于發病隱匿,早期無癥狀,臨床確診多為中晚期[1]。手術去勢治療晚期前列腺癌被認為是一線內分泌治療的金標準[2]。手術去勢術是切除雙側睪丸,對患者形體破壞較大,去勢術后患者體內雄激素水平下降使患者產生獨特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對生理的影響首先是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礙、骨質疏松及貧血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3];而患者心理上存在恐懼、抑郁、悲觀、焦慮及逃避等一系列不良心理[4],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這種情況,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西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對26例晚期前列腺癌行手術去勢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從而使負性心理狀態得到了改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選擇在本科行手術去勢術治療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6例,年齡62~89歲,平均7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7例,中學及中專8例,大專及以上11例。職業:工人12例,干部6例,老師5例,其他3例。醫保情況:職工醫保15例,城鎮居民醫保9例,農村合作醫療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病病史。26例患者術前均經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游離 PSA(fPSA),肛門指檢、經直腸B超檢查及經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檢證實,MRI檢查診斷為晚期前列腺癌,并進行雙側睪丸切除及雄激素全阻斷治療。
所有患者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1)建立良好的護患基礎。護理人員應熟悉手術去勢術的相關知識,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通過交談、觀察等,了解及評估患者的病情、性格、思想、文化程度、家庭狀況及心理特征等,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通過扎實的護理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技術贏得患者的信任[5]。2)患者認知干預。由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詳細交談,認真傾聽患者所擔心的心理問題并給予詳細的解答,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消除心理負擔。由手術醫生講解實施手術去勢術的原因及必要性、大概步驟及過程,使其了解手術目的、方法、術后效果,以積極的心態克服負性情緒。3)對患者情緒干預。向患者講解情緒與疾病的轉歸關系,如果長期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態,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及抵抗力降低,不利于機體康復。通過交談,幫助患者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控制自身負性情緒的能力。4)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家庭的參與及社會的支持是影響去勢手術患者的重要因素,患者親人的關懷、理解及喜怒哀樂,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應指導家庭成員充分地考慮患者的思想顧慮和羞愧的心理,不隨便談論患者的病情,引導家屬在患者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不僅要給予生活上的照顧,還要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尤其對患者的妻子要做好思想工作,爭取其的積極配合;向患者家屬介紹一些前列腺癌的知識,引導其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多體諒、理解患者,幫助患者重建精神和生活信念;加強患者家屬及社會支持,幫助患者建立與家人的密切聯系,鼓勵患者與家人的溝通,讓患者如實表達內心需求,從而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采用國際認證的精神癥狀評定量表進行心理狀況測評。它包括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以SAS與SDS評分均以標準分不小于50分作為認定焦慮和抑郁的標準[6]。焦慮自評量表共20題(4個反向評分題),每題1~4分;抑郁自評量表共20題,均正向評分,每題1~4分。得分與焦慮、抑郁的水平均成正比,即得分越高,焦慮、抑郁的程度越重。測評前由護理人員向患者說明測評的意義和方法,取得患者理解后方可填表評定,均采用無記名回答,不能獨立完成的由護理人員說明題意,讓本人評定,征得患者同意后由護理人員代為填寫。患者均在術前采用量表測評1次,出院當天行出院指導的同時再行第2次測評。自評量表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回收有效率為100%。
26例患者經過心理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心理狀態有所好轉,均能積極配合治療,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均康復出院。出院后均獲6個月的隨訪,26例患者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無嚴重心理障礙。26例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發生率及SAS、SD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26例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的發生率及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26例患者(研究組)SAS、SDS評分與國內常模[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干預前患者SAS、SDS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分

表2 干預前患者SAS、SDS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分
*P<0.05,#P<0.01 與國內常模比較。
組別 SAS SDS國內常模 29.78±10.07 41.88±10.57研究組 58.66±14.54# 50.98±14.16*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睪丸是男性性別的重要標志,行手術去勢術使患者性器官缺失,手術后認為自己殘廢,存在嚴重的生理缺陷感,造成患者嚴重的自卑感,并產生較大的負性情緒,擔心家人不能接受以及百年之后無完整身體入土,逃避現實,喪失戰勝疾病的信心,部分患者認為沒有睪丸就不是男人或沒有性生命等,表現為驚恐、煩燥、焦慮及抑郁等。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手術去勢術前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高于國內常模(P<0.05 或 P<0.01),說明行手術去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經過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及SAS、SDS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均有顯著下降(P<0.05 或 P<0.01),說明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地降低手術去勢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對提高手術去勢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人是身心統一的有機整體,長期過度焦慮會因精力的過度消耗而對患者造成威脅。抑郁則影響人體自主系統、腦的各級組織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從而降低人體的防御能力和加重患者的心身癥狀。心理治療是一種自主調節,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狀態,從而調動各種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產生一種良好的內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細胞免疫水平,增加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8]。 有研究[9]認為,對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努力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后,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成為臨床治療的首要目標。因此,對晚期前列腺癌手術去勢術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護理意義重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增加手術治療的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晚期前列腺癌行手術去勢患者的預后。在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及時給予心理干預,有助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葉定偉.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和中國的發病趨勢[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6):362-364.
[2]劉樹志.綜合治療中晚期前列腺癌58例[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3):108-109.
[3]陸佳美.前列腺癌患者去勢手術后的心理護理進展[J].臨床醫學實踐,2011,20(3):215-216.
[4]田景芝,陳曉琳.前列腺癌患者去勢術后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6):741-742.
[5]鄭梅英,柏麗琴,石春陽.心理護理在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9):800-802,
[6]牛效敏.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6):573.
[7]沈慕陶.心理干預對緩解膀胱癌Bricker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7):29-30.
[8]陳健.心理護理在惡性腫瘤臨床治療中應用現狀[J].上海護理,2008,8(4):65-68.
[9]彭敬群.3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