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君,黃王濱,蔡旭俊
(汕頭市澄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汕頭 515800)
兒童慢性咳嗽是兒科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1],其病因復雜而多樣,不同年齡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存在差別[2]。由于經(jīng)濟條件、醫(yī)院設備及年齡限制,不一定每一例慢性咳嗽患兒都能完成輔助檢查,因此,分析本地區(qū)的慢性咳嗽兒童的病因構(gòu)成比對臨床診治及節(jié)約有限的醫(yī)療資源有指導意義。筆者對134例慢性咳嗽患兒病因進行前瞻性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汕頭市澄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門診就診的慢性咳嗽患兒13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8例,女56例,男女比例1.39︰1;年齡 6個月~14 歲,≤3歲 57例(42.54%),>3~6 歲 49 例(36.57%),>6~14 歲 28 例(20.89%);咳嗽病程4周~2年。入選標準:年齡≤14歲,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無喘息,咳嗽持續(xù)時間超過4周,常規(guī)X線檢查未見異常(通常特異性咳嗽病因有胸部X線檢查改變[3]);愿意接受電話或門診隨訪,配合研究。各種病因診斷標準統(tǒng)一以《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為準。排除標準:胸部X線明顯異常、合并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及不愿意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研究對象按2004年Morice等[4]及《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提出的兒童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程序,仔細詢問病史(包括過敏史、傳染病接觸史、生活環(huán)境、異物吸入等),認真行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結(jié)核菌素試驗、胸部X線片。視年齡及病情特點,選擇性檢查痰細菌培養(yǎng)+藥敏、氣管激發(fā)試驗、皮膚變應原點刺試驗、胸部CT、副鼻竇瓦氏位X線攝片等,必要時請耳鼻喉科會診。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輔助檢查作出初步診斷并予相應治療,在初診2周后門診隨診,評估療效并決定是否進一步檢查。初診后第1、3個月進行隨診并做出最終診斷。療效評估以第1次就診時咳嗽頻率作為基礎,采用患兒監(jiān)護人的主觀判斷作為療效標準:1)完全不咳嗽為咳嗽消失;2)比就診時咳嗽頻率減少30%為咳嗽減輕,判斷標準同Kita等[5]的研究;3)與就診時無區(qū)別時為咳嗽無改變;4)比就診時咳嗽頻率增加為咳嗽加重。
1)134例慢性咳嗽患兒病因依次為咳嗽變異性哮喘(CVA)52例(38.8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39 例(29.10%),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30例(22.39%),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3例(2.24%),氣管異物 2例(1.49%),不明原因 8例(5.97%)。
2)不同年齡兒童咳嗽主要病因分析:≤3歲組中,主要病因為PIC,>3~6歲組中,主要病因為CVA,>6~14歲組中,主要病因為UACS。見表1。

表1 各年齡組兒童咳嗽的主要病因分析
3)在隨訪過程中診斷修正率8.96%(12/134),其中修正率最高的是PIC。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4周以上持續(xù)或反復咳嗽[2]。慢性咳嗽是兒童常見的癥候群,病因的多樣性是導致其漏診或誤診的根本原因。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種族、不同年齡的患者,其病因分布各不相同[4]。
根據(jù)《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的診斷程序,對入選對象進行診治和隨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本組134例慢性咳嗽患兒的病因前3名依次為CVA、PIC、UACS,分別占 38.81%、29.10%、22.39%。結(jié)果與國外文獻[6]報道相接近,即CVA是引起兒童慢性咳嗽的第一位原因,而與2012年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gòu)成比多中心研究[7]的結(jié)果:前三位病因依次為 CVA(41.95%)、UACS(24.71%)、 PIC(21.72%)不同。可能是與入選條件研究對象的年齡構(gòu)成、診斷標準、輔助檢查等手段有關(guān)。本研究中其他病因,如食道反流性咳嗽 3 例(2.24%)、氣管異物 2 例(1.49%)、不能明確病因者 8 例(5.97%)。 有關(guān)研究[8]表明:采用《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制定的兒童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程序可明確或基本明確診斷98%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這與本研究的病因明確率不一致,可能與本單位的醫(yī)療設備條件及其醫(yī)務人員對某些疾病的認識不足有關(guān),例如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Chang等[9]指出:兒科醫(yī)生尚未很好地識別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常將其與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變應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等相混淆。
在不同年齡組中引起咳嗽的病因不盡相同,本研究表明,≤3歲組中,主要病因為PIC(28例,49.12%),該年齡組的患兒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癥狀不突出,或肺部啰音不明顯,易被忽視,或未正規(guī)應用抗微生物治療,導致病情遷延。故該年齡階段慢性咳嗽的病因以PIC多見,因此對該年齡階段患兒應注意呼吸道病原學檢測,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漏診或濫用抗生素。>3~6歲組中,主要病因為 CVA (29 例,59.18%),對該年齡組患兒應注意過敏史詢問和變應原檢測,對條件許可的兒童應建議作肺功能檢查和支氣管激發(fā)試驗。>6~14 歲組中,主要病因為 UACS(15 例,53.57%),隨著年齡的增長,UACS比例增加,這可能與兒童的氣道和鼻竇的發(fā)育有關(guān)。對CVA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以單聲咳嗽為主,咳嗽在清晨、活動后較明顯,咽部有異物感,特別是咳嗽為有痰的濕性咳嗽,應警惕對UACS的診斷,必要時請耳鼻喉科會診及鼻竇影像學檢查以確診。
慢性咳嗽僅僅是一個臨床癥狀,其病因具有復雜性和可變性,有些病因彼此間有重疊。根據(jù)《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診斷程序進行診斷治療,對治療不佳或者出現(xiàn)其他伴隨癥狀的患兒應重新查找病因,及時修正診斷。在本研究中,診斷修正率為8.96%(12/134),其中修正率最高的是 PIC,這與2012年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gòu)成比多中心研究[7]的結(jié)果相符。隨訪可及時發(fā)現(xiàn)合并存在的其他原因,在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過程中,隨訪相當重要。
綜上所述,引起本院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前3名依次為CVA、PIC、UACS。≤3歲組中,主要病因為PIC,>3~6 歲組中,主要病因為 CVA,>6~14 歲組中,主要病因為UACS。在兒童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無法明確時,可按CVA、PIC、UACS順序進行診斷性治療,以便及早明確診斷,避免長期誤診和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在病因診斷程序中應遵守動態(tài)觀察、定期隨診,及時修正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原則。
[1]Chang A B,Berkowitz R G.Cough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J].Otolaryngol ClinNorth Am,2010,43(1):181-198.
[2]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4-108.
[3]Marchant J M,Master I B,Taylor S M,et al.Utility of signs and symptoms of chronic cough in predicting specific cause in children[J].Thorax,2006,61(8):694-698.
[4]Morice A H,Fontana G A,Sovijarvi A R,et 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J].Eur Respir J,2004,24(3):481-492.
[5]Kita T,F(xiàn)ujimura M,Ogawa H,et al.Antitussive effects of the leukotriene recapter antagonist montelukast in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and atopic cough [J].Allerol Int,2010,59(2):185-192.
[6]Holinger L D.Chronic cough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Laryngoscoe,1986,96(3):316-322.
[7]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gòu)成比研究協(xié)作組.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gòu)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12,50(2):89-91.
[8]張曉波,農(nóng)光民.兒童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程序應用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8):735-738.
[9]Chang A B,Landau L I,Van Asperen P P,et al.Cough in children:definition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Med J Aust,2006,184(8):3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