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日保,李彥甫
(吳川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廣東 吳川 524500)
新生兒窒息后的多臟器損害仍是影響并威脅新生兒生命和預后的常見并發癥,在眾多的新生兒窒息并發癥中,其中并發心肌損傷、心衰的發生率較高,有報道[1]心肌損傷發生率可達73.3%。因此,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已逐漸成為目前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臨床上評價心肌損傷的重要生化指標有靈敏度低、特異性差等不足,因此尋找早期、快速、準確反映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的實驗室指標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心肌營養素-1(cardio trophin-1,CT-1)[2]、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腦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3]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細胞因子,其在心肌損傷的程度、鑒別診斷、療效評價、預后估計等方面的臨床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測定72例合并心肌損傷的窒息新生兒血漿CT-1以及GPBB的變化,并探討其臨床意義。
選擇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吳川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收治的72例合并心肌損傷窒息新生兒(試驗組),其中男38例,女34例;平均出生體質量(3.49±0.53)kg;平均胎齡(38.5±1.2)周;剖宮產40例,順產32例;輕度窒息39例(輕度窒息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組)。
所有窒息新生兒均符合以下的診斷標準:生后1 min Apgar評分 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若生后1 min評8~10分而數分鐘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屬窒息。
新生兒窒息合并心肌損傷診斷符合以下標準:明確的窒息病史;CK-MB或肌鈣蛋白大于同日齡正常均值均數±2標準差;同時伴有心電圖改變、胸部X線顯示肺充血、心臟聽診心音低鈍3項中其中1項改變[4]。
選擇本院新生兒科同期收治的無窒息史的新生兒32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出生體質量(3.51±0.47)kg;平均胎齡(37.9±1.0)周;剖宮產18例,順產14例。均無先天性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無宮內發育遲緩、宮內窘迫等產科情況,無合并感染、應用炎癥抑制藥物及免疫抑制劑者。
2組新生兒的胎齡、出生體質量、性別、分娩方式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兒于發病后12 h內采集外周靜脈血4 mL,其中2 mL加入抗凝試管中檢測CT-1,2 mL檢測GPBB;即送檢驗室,經離心和處理后分離血清后保存于-8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 GPBB、CT-1,所有的操作步驟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檢驗前各組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多重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種指標間的關系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GPBB、CT-1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 GPBB、CT-1 的比較 ,ρ/(μg·L-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 GPBB、CT-1 的比較 ,ρ/(μg·L-1)
*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GPBB CT-1試驗組 72 13.52±2.79* 253.07±33.84*對照組 32 9.06±0.29 29.77±8.72
合并心肌損傷的重度窒息組新生兒血漿GPBB、CT-1 水平高于輕度窒息組新生兒(P<0.01),見表2。
表2 不同窒息程度的合并心肌損傷的窒息新生兒血漿 GPBB、CT-1 水平的變化 ,ρ/(μg·L-1)

表2 不同窒息程度的合并心肌損傷的窒息新生兒血漿 GPBB、CT-1 水平的變化 ,ρ/(μg·L-1)
*P<0.05與輕度窒息組比較。
組別 n GPBB CT-1輕度窒息組 39 10.12±1.27 197.43±28.54重度窒息組 33 14.37±2.09* 296.79±20.48*
血漿GPBB水平、CT-1與窒息程度均呈負相關(r=-0.519、r=-0.527,P<0.05);血漿 GPBB 水平與CT-1水平呈正相關關系(r=0.547,P<0.05)。
新生兒窒息是圍生期的各種病因所致的呼吸障礙,機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導致新生兒氧分壓下降,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雖然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以及復蘇成功率有所改善,但新生兒窒息后的多臟器損害仍是影響并威脅新生兒生命和預后的常見并發癥,心臟就是最常見的受到損害的器官之一。由于心肌是以有氧代謝為主,對缺氧極度敏感;窒息的本質是缺氧,可引起心肌細胞內酸中毒、高碳酸以及缺血后再灌注損傷,出現心內膜下心肌及乳頭肌缺血性改變和壞死等病理改變[4],最終引起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多器官缺氧缺血性損害及功能障礙而危及生命。
尋找早期、快速、準確評估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的實驗室指標以及有效降低或預防新生兒窒息后的心肌損害的發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CT-1、GPBB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兩種心肌標志物,它們的臨床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GPBB是人體內糖原磷酸化酶(glucogen phosphorylase,GP)3 種同工酶之一,大量存在于人類心肌、腦細胞中,分子質量為97 ku,是心肌細胞氧化磷酸化時糖原分解的關鍵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為心肌細胞的收縮所需要的能量提供燃料。有研究報道:在心肌缺血損傷[5]、心力衰竭[6]等心臟疾病時,血漿GPBB在某個階段會明顯升高,隨后逐漸回落到正常范圍;而腦缺氧缺血則并無血漿GPBB的明顯變化,因此認為血漿的GPBB濃度升高可能反映缺氧缺血性心肌損傷的程度[7],其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可能優于CK-MB及肌鈣蛋白Ⅰ(cTnⅠ)[8]。 CT-1 是在 1995 年發現的一種白細胞介素家族細胞因子,人類CT-1是由20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蛋白質,其結構與IL-6具有高度同源性,屬IL-6家族新成員。有研究發現:CT-1參與了心臟早期發育過程,在心臟的早期發育中起重要作用[9];CT-1在心室重構、抑制心肌細胞凋亡以及保護心肌細胞中有著重要的作用[10];CT-1預治療可降低離體心肌細胞死亡,心肌細胞凋亡指數明顯下降[10]。CT-1發揮作用的可能機制包括:CT-1與受體結合后,觸發JAK/STAT通路使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而將信號傳入細胞內,調節細胞周期調控因子,發揮調控細胞增殖等功能;CT-1與受體結合后,尚可激活蛋白激酶信號傳導通路(P42/P44 MAPK)和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B/Akt途徑[11]。因此,CT-1作為最新發現的心肌標志物,在正常心臟功能及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診斷、療效評價、預后估計等方面的重要臨床意義越來越得到學者們的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心肌損傷的窒息新生兒血漿GPBB、CT-1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且均隨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與窒息程度成負相關關系,提示GPBB、CT-1與新生兒窒息合并心肌損傷有著密切的關系,檢測GPBB、CT-1水平可有助于反映心肌損傷程度及其能量代謝狀況;缺氧越重,心肌損傷程度也越重,這也與窒息引起心肌損害的病理生理過程是一致的。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學者的研究[12-13]相似。本研究暫未就檢測GPBB、CT-1與CK-MB、cTnI的特異性、敏感性進行比較,但有研究[12-13]認為GPBB、CT-1 特異性、敏感性優于 CK-MB、cTnI。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心肌損傷的窒息新生兒血漿GPBB、CT-1水平兩者之間呈正相關關系,筆者認為CT-1可能通過某種機制影響血漿GPBB水平,從而影響心肌的能量代謝。
綜上所述,GPBB、CT-1與新生兒窒息合并心肌損傷有著密切的關系,檢測GPBB、CT-1水平可有助于反映心肌損傷程度及其能量代謝狀況,可望成為早起診斷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的敏感標志物,這對防治窒息新生兒的心肌損害、改善預后、降低新生兒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1]Rajakumar P S,Vishnu Bhat B,Sridhar M G et a1.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chocardiographicchanges in perinatal asphyxia[J].Indian J Pediatr,2009,76(3):261-264.
[2]殷國田,解娜,楊萌,等.老年高血壓左室肥厚患者血漿心肌營養素-1和N端腦鈉肽的變化[J].廣東醫學,2013,34(22):3419-3420.
[3]周貽軍,趙亞男,趙鑫,等.缺氧后適應與心肌營養素-1對心肌細胞缺氧復氧的保護作用及機制探討[J].山東醫藥,2013,53(44):7-9,13.
[4]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00-405.
[5]劉玉峰,耿召華.心肌營養素1與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新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4):516-519.
[6]陳鈴,朱紅楓,魏洪平,等.氨基末端腦鈉肽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腦型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的診斷價值[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3):1008-1010.
[7]劉玉峰,牛麗麗,胡保奎.心肌營養素1血漿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診斷的臨床價值研究[J].醫學綜述,2013,19(1):165-167.
[8]陳鈴,朱紅楓,魏洪平,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腦型對小兒心肌損傷的早期診斷價值[J].廣東醫學,2008,29(2):251-252.
[9]潘珍珍,陳永平,潘陳為.心肌營養素-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動態變化[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2):1-3.
[10]尹瑞必.楊德寨,李佳筌.心肌營養素-1對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3):273.
[11]李菊香,夏子榮,蘇海,等.PI3K/Akt/GSK-3β 介導心肌營養素-1對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的保護作用[J].上海醫學,2007,30(S1):200.
[12]韓紅亞,周玉杰,卜聰亞.心肌營養素-1與心血管系統關系的研究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30(2):165-167.
[13]唐特,楊侃.圍生期窒息兒臍血心肌營養素-1水平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29(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