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愛琳
【摘要】元認知策略對于高中閱讀教學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學習元認知策略不僅能夠提高語言學習者閱讀的效率,還能培養其學習自主性。本文在元認知策略理論框架的指導下對高中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閱讀教學的原則進行探討,并建立合理的教學模型。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閱讀教學 高中英語
一、背景
在高考英語中閱讀題所占比重較大,而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最為困難,所以,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地關注。然而,在中國這種語言輸入相對不足的學習環境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是完全依靠老師的指引,嚴重地缺乏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這樣就導致了“大投入小收益”。不可否認的是,不合時宜的語言教學便是造成語言學習者如此低效率學習狀況的主要原因。雖然有不少研究者已經對語言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運用作了大量的探究,但是他們都是從如何改善外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很少關注到語言輸入相對不足狀態下學習者的學習策略。
二、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就是指一個人關于認知過程的知識,包括記憶力、注意力、相關背景知識、推測能力和毅力(Garner,1994)。認知可以是對于自己已有知識的了解,也可以是對正在從事的事物的了解。Flavell(1976)指出,元認知既意味著策劃性,又意味著目標導向性,還意味著前瞻性。而正是它所具有的策劃性、目標導向性和前瞻性讓學習者具備完成認知任務的能力。他還指出,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教學就是讓學習者能夠意識到閱讀時的認知狀況,從而加以控制。不過元認知策略的教學不僅僅包括能夠意識到閱讀時的認知狀況,并加以控制,還應該包括對學習策略、閱讀技巧的選擇,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調整。
元認知策略包含兩個不同卻有內在聯系的策略:計劃和監控。在Aek(2003)看來,監控策略里面還應包括評價策略:
計劃策略是指學習者在采取行動之前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不同階段應做什么”的概觀和預測。計劃策略意味著學習者對這門課程認知的自我管理,可以幫助學習者:1)對當前所進行的任務提供必要信息;2)決定完成任務所需采取步驟的先后順序;3)控制整個任務完成的速度。
監控策略幫助學習者檢測、評價自己的表現,以便在之后所采取的步驟中做出適當的變化,保證學習任務可以很好的完成。具體來說,監控策略可以協助學習者:1)監控現階段的學習進程;2)評價整個學習過程;3)預測學習結果。
三、閱讀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原則。對學習者進行策略培訓需遵循相關的原則,即合理且有效地在學習環境中運用正確的策略。由于學習者對于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受到其本身閱讀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制約,教師如何在實踐中尋找策略運用和學習者水平的平衡顯得十分重要。對于二語學習者,學習策略具有可培養性(Cohen,1998; Oxford,1990),特別是在遵循以下原則和建議的基礎上(Allwright,1990;Littlewood,1996):
1)在進行閱讀教學任務時,教師可根據情況少提供或者不提供協助,并且強調策略運用的舉一反三。
2)運用合理的學習策略完成教學任務。
3)學習策略的培訓需根據學習者的水平分階段進行。
2.教學模型。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不僅是其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能夠指引學習者思考語言學習的過程,幫助他們培養語言學習的策略。在閱讀中運用元認知理論需包含以下三個基本的要素:計劃、監控和評價。這三個基本要素可以充分地滲透到閱讀課的三個步驟中去。
(1)閱讀前的計劃。在開始閱讀任務之前做好計劃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準備工作,學習者可以明了任務的各個細節,清楚他們需要做什么才能完成任務。教師要輔助學生通過明確閱讀目標、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來促進反饋作用。
以具體的一節閱讀課為例:在著手閱讀文章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習者闡明這節課的主題及目標。此外,教師還需向學生介紹必要的學習策略和閱讀技巧以便于學生能夠適時地使用,提高閱讀的效率。另外,課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如查閱相關的背景。最后,如果想要讓學生對文章主旨和結構了然于胸的話,課后習題也可以發揮很好的導向功能。
(2)閱讀中的監控。在閱讀任務進行時,監控策略意義重大。學習者通過對學習策略和閱讀技巧的監控,通過每一階段的總結和調整,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他們是否能夠完成學習任務。
在真實的課堂環境中,教師可以首先問一些能通過快速閱讀尋找到答案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將學習者的注意力引到首段、末段以及每段的首尾句。之后可以進行精讀訓練,尋找一些具體的信息。此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閱讀過程以達到獨立完成閱讀任務的目的。
(3)閱讀后的評價。在閱讀完文章、完成閱讀任務之后,學習者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自己是否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務。這個階段其實也是整個學習流程的總結。
以具體的閱讀教學課為例:當教師嘗試著教授獲得文章主旨的閱讀技巧時,可以通過詢問學生這些問題來幫助他們對自己的策略進行評價:我在嘗試完成什么任務?我正在運用什么策略?我充分地運用了這項策略嗎?我還能做些什么?
教師要求學生對于自己運用策略的好壞程度做出一個評價,以此來評判這項策略是否幫助他們完成了學習任務。如果他們所選的策略有所欠缺的話,教師則需要求學生選用其他的策略替代。
雖然合理充分地運用元認知策略會極大地受到學習者本身水平的制約,但是教師還是可以針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撐。只有這樣,學習者的策略培養計劃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四、結語
只要教師能夠針對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提供有用的指導,幫助學生明了具體任務及如何進行任務,運用元認知策略來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相對地提高學習者的閱讀效率和自主性。
參考文獻:
[1]Aek Phakiti. Strategy use to EFL reading achievement test performance[J].Language Testing. Sagepublications, 2003(20).
[2]Allwright, R. L. Autonomy in language pedagogy[M]. Lancaster, UK: Centre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1990.
[3]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4] Flavell, 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J]. InL. B. Resnick (Ed.), 1976.
[5]Garner, R. Metacognition and executive control [J]. In R.B. Ruddell, M.R. Ruddell and H. Singer (eds), 1994.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4th edn) [M].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94.
[6]Littlewood,W. Autonomy: 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 [M]. System, 1996(24).
[7]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Heinle,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