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
在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師教學如果僅僅局限課堂45分鐘,顯然無法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能力素養培養也無法有效兼顧。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既要立足課堂,又要兼顧課前、課后空間的運用與拓展,形成課前、課堂與課后相結合的立體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地理教學課堂。筆者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研究,下面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工作實踐,對高中地理立體教學模式的內涵、意義及其實施路徑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高中地理立體教學模式的內涵
高中地理立體教學模式,顧名思義,是構建“課前+課堂+課后”的三位一體立體教學模式,將課內外有效融合起來,構建素質化教學體系。立體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體現素質教育理念,貫徹學生全面培養原則的重要舉措,更是對傳統單向模式灌輸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轉變。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具有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
1.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相對于其他教學模式而言,立體教學模式注重地理教學的課前精心準備,要求學生在新課講授之前,通過自己的努力搜集相關的學習信息資料,嘗試理解和分析難點問題,并對地理教材中無法理解的內容進行標注。經過這樣的預習環節之后,學生對于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具有了更明確的指向性,久而久之培養了堅持預習、動手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2.有利于鍛煉學習思維能力。在地理立體模式教學中,課堂是主陣地。在立體模式教學課堂上,當學生無法直接獲得問題的答案時,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再是現成的問題答案,而是具有啟發引導意義的提示點撥,學生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及同學的幫助突破難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思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3.有利于提高綜合運用水平。立體模式教學的一大顯著特色是強調學以致用,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容與課后理解鞏固、實際運用充分結合起來,在地理學習活動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課后拓展環節重視學生思維的創新程度和動手操作能力、調研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培養,引導學生將地理所學綜合運用起來,形成自己的技能,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幫助。
二、緊扣重點打造立體化的高中地理教學
新時期的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將立體模式與地理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緊扣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與課后拓展三個重點環節進行有效突破。
1.課前充分開展預習活動。課前充分地預習是學生提高自身地理學習針對性的重要舉措。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照目標任務制定預習提綱,預習提綱主要包括相關背景信息的了解、教材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所揭示規律的分析等。例如在《城市發展與城市化》一課的教學前,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了解城市的發展如何形成、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結合自己的生活觀察,了解城市化的表現,并自主搜集資料獲取城市化對鄉村及城市影響方面的一些素材。這樣的預習活動能夠為接下來的課堂探究學習掃清理解方面的障礙,積累生動的生活化素材,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同時筆者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無法理解,或是不夠確定的內容提煉出來,留待課堂探究之中進行質疑。這樣的預習活動充分兼顧了掃清基礎知識障礙、提煉學習難點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重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高效預習為抓手,促進學生與地理學習效率的提高。
2.課堂充分開展探究活動。課堂始終是地理教學的主陣地,對于地理教師而言,其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流程環節,在教學一開始就要向學生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從知識點、能力訓練、情感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學習任務的明細化。向學生揭示學習任務能夠便于學生及時對照評價自己課堂學習的效果,在具體目標任務的落實過程中,教師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開展重點難點的分析研究,目標任務也可以濃縮為探究題在課堂上進行揭示。例如在《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將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構成一個系統的網絡框架,以一組前后聯系、環環相扣的思考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分析研究:世界人口增長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三個不同階段的人口增長有什么不同?對人口增長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原始的人口低增長階段與現代的人口低增長階段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人口增長階段,其結構呈現什么差異?當前全球及不同國家面臨的人口問題是什么?在這樣一組探究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有效活躍起來,與其他同學尤其是本學習小組內的成員進行熱烈的討論,經過這樣的討論基本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筆者還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完善,以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思維深入性和有效性。在課堂探究活動中,筆者側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予他們自主思維的空間與載體,讓他們放飛想象與思維的翅膀,更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
3.課后充分開展延伸活動。課后延伸是地理學科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地理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最緊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兩者的無縫通道,組織學生進行課后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增長知識、受到教育、鍛煉能力的綜合目標。例如在《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課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對家鄉的水土流失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對正在采取或將要采取的治理措施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意見或建議。筆者在教學之后組織開展這樣的專題調研活動,最后積聚大家的智慧制訂一份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提案,分別轉交政協、人大代表討論組,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另外,在地理教學中,一些難點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作為課后拓展延伸的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這些方面內容進行專門研究,以實現加深理解和拓寬知識面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立體化模式是體現學生能力培養和提高地理教學成效的有效載體,廣大教師應當注重發揮這一先進教學模式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提高。endprint